2017年8月17日 星期四

❤內參-文學-翻譯的最高境界是“化”

出處:翻譯的最高境界是“化”


75歲的何道寬是深圳大學教授,也是一名翻譯家。
很多人是通過傳播學大師馬歇爾·麥克盧漢知道何道寬的名字的,
因為他翻譯過傳播學大師麥克盧漢的很多本書,包括最著名的《理解媒介》。
何道寬曾經自述說,他最大的夢想就是“平靜的書桌、寬敞的書房、充足的讀書寫作時間”。
他一生“不願應酬、不會應酬”,最大的煎熬是擔心“沒有時間”。
長達十多年,他的作息時間都是,每天凌晨3點起床工作,
晚上九點準時上床睡覺,一天工作10個小時。 7
0歲之後,在家人和醫生的警告下,
他才改在凌晨4點起床,把每天的10小時工作時間縮減為9個小時。

接受深圳《晶報》採訪時,何道寬說,
在翻譯時,他不會刻意去追求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他推崇的是錢鍾書所說的“化”,
也就是把原文打通、嚼爛、消化,化為中國文化語境裡恰當的語言。
 “化”不僅僅指思想上的“化”,還包括句法、詞語、文風、文體、結構等。
 “化”不是指完全擺脫原文結構,但是卻要擺脫歐式語法,
比如一句話超過半頁的長句,就需要“化”之後進行拆散、重組。


何道寬說:“很多歐洲語言的語法、句法讓人根本讀不下去,不像中文。
如果一個人受了西方語言的教育影響,自己的中文又不好,還要'硬'翻,
就會容易產生雙層的隔閡。
該雅就雅,不該雅千萬別雅,原文如果很粗鄙就不該雅。
所以我覺得最主要還是要'化'了以後再表達出來,這也是我認為的翻譯的最高境界。”


----------------
摘要:
深圳大學教授何道寬說,
在翻譯時,他不會刻意去追求嚴復提出的“信達雅”,他推崇的是錢鍾書所說的“化”
也就是把原文打通、嚼爛、消化,化為中國文化語境裡恰當的語言。
“化”不僅僅指思想上的“化”,還包括句法、詞語、文風、文體、結構等。
“化”不是指完全擺脫原文結構,但是卻要擺脫歐式語法,
比如一句話超過半頁的長句,就需要“化”之後進行拆散、重組。

“很多歐洲語言的語法、句法讓人根本讀不下去,不像中文。
如果一個人受了西方語言的教育影響,自己的中文又不好,還要'硬'翻,
就會容易產生雙層的隔閡。
該雅就雅,不該雅千萬別雅,原文如果很粗鄙就不該雅。
所以我覺得最主要還是要'化'了以後再表達出來,這也是我認為的翻譯的最高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