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為啥孩子不聽話父母就受不了
在咱們國家呀,孩子聽不聽話基本決定了這個孩子的好壞。
中國家長誇孩子的時候,也經常用“聽話”和“乖”這兩個詞,聽話哲學可以說在中國無處不在。
但是心理學家武志紅前不久發文說,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對於心理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而且對於家長來說,一旦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就會覺得特別痛苦。
舉個例子:有一個廣東女孩找武志紅諮詢,
說她愛上了一個不錯的男人,但父母死活就是不同意,母親還因此得了心臟病。
於是武志紅約見了這一家三口,他發現那位母親的態度非常堅定,
為了不讓女兒和那個男人結婚,她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通過開導,這位母親說出了她反對這樁婚事的真實理由。
她說:女兒原來什麼都聽她的,而且向她承諾過:
戀愛前,一定會帶那個男人給她看,只有母親答應了,她才會繼續發展。
可是女兒背叛了她,竟然在戀愛半年後才告訴她,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非常痛苦也特別憤怒。
所以你看,之前女兒什麼都聽她的,對她而言,是無比甜蜜的事情。
而女兒竟然瞞著她談戀愛這件事,徹底摧毀了這種甜蜜,這導致了她的痛苦和憤怒。
按照心理學理論,這位母親和女兒構建了一種病態共生的關係,
女兒徹底順著媽媽,這讓母親在這個共生關係裡有了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
而當女兒突然不聽話時,她的這種無所不能感就被顛覆了。
於是,她轉而去控制女兒,用各種極端手段,不惜你死我活,
就是為了恢復她之前的絕對權威。但這麼一來,女兒的自我就被摧毀了。
最後,女兒選擇了遠走高飛,以這種方式徹底脫離了和媽媽的共生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詞。
他說父母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要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不要帶著敵意。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是錯的,我不要你了,或者我恨不得殺了你。”
這樣的話。
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也可以用這種策略來對抗父母,你可以對父母說:
我不聽話,並不意味著我恨你、我不愛你。只是因為:我是我,你是你。
武志紅說,這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了不,同時又對父母傳遞了愛意,
這樣更容易讓父母接受,也就能避免被病態共生關係傷害。
---------
主旨:
中國家長誇孩子時,經常用“聽話”和“乖”這兩個詞,聽話哲學可以說在中國無處不在。
但是心理學家武志紅前不久發文說,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對於心理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而且對於家長來說,一旦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就會覺得特別痛苦。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詞。
他說父母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要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不要帶著敵意。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是錯的,我不要你了,或者我恨不得殺了你。”
這樣的話。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
在咱們國家呀,孩子聽不聽話基本決定了這個孩子的好壞。
中國家長誇孩子的時候,也經常用“聽話”和“乖”這兩個詞,聽話哲學可以說在中國無處不在。
但是心理學家武志紅前不久發文說,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對於心理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而且對於家長來說,一旦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就會覺得特別痛苦。
舉個例子:有一個廣東女孩找武志紅諮詢,
說她愛上了一個不錯的男人,但父母死活就是不同意,母親還因此得了心臟病。
於是武志紅約見了這一家三口,他發現那位母親的態度非常堅定,
為了不讓女兒和那個男人結婚,她可以付出一切代價。
通過開導,這位母親說出了她反對這樁婚事的真實理由。
她說:女兒原來什麼都聽她的,而且向她承諾過:
戀愛前,一定會帶那個男人給她看,只有母親答應了,她才會繼續發展。
可是女兒背叛了她,竟然在戀愛半年後才告訴她,
她說這些話的時候,非常痛苦也特別憤怒。
所以你看,之前女兒什麼都聽她的,對她而言,是無比甜蜜的事情。
而女兒竟然瞞著她談戀愛這件事,徹底摧毀了這種甜蜜,這導致了她的痛苦和憤怒。
按照心理學理論,這位母親和女兒構建了一種病態共生的關係,
女兒徹底順著媽媽,這讓母親在這個共生關係裡有了一種無所不能的感覺。
而當女兒突然不聽話時,她的這種無所不能感就被顛覆了。
於是,她轉而去控制女兒,用各種極端手段,不惜你死我活,
就是為了恢復她之前的絕對權威。但這麼一來,女兒的自我就被摧毀了。
最後,女兒選擇了遠走高飛,以這種方式徹底脫離了和媽媽的共生關係。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詞。
他說父母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要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不要帶著敵意。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是錯的,我不要你了,或者我恨不得殺了你。”
這樣的話。
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也可以用這種策略來對抗父母,你可以對父母說:
我不聽話,並不意味著我恨你、我不愛你。只是因為:我是我,你是你。
武志紅說,這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了不,同時又對父母傳遞了愛意,
這樣更容易讓父母接受,也就能避免被病態共生關係傷害。
---------
主旨:
中國家長誇孩子時,經常用“聽話”和“乖”這兩個詞,聽話哲學可以說在中國無處不在。
但是心理學家武志紅前不久發文說,一直被要求聽話的孩子,對於心理發展是極其不利的。
而且對於家長來說,一旦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就會覺得特別痛苦。
美國心理學家科胡特,發明了“不含敵意的堅決”這個詞。
他說父母在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時,要堅決地拒絕孩子,但不要帶著敵意。
父母不要對孩子說“你是錯的,我不要你了,或者我恨不得殺了你。”
這樣的話。想脫離聽話哲學的中國孩子,
也可以用這種策略來對抗父母,你可以對父母說:
我不聽話,並不意味著我恨你、我不愛你。只是因為:我是我,你是你。
武志紅說,這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了不,同時又對父母傳遞了愛意,
這樣更容易讓父母接受,也就能避免被病態共生關係傷害。
武志紅說,這一方面堅決地對父母的意志說了不,同時又對父母傳遞了愛意,
這樣更容易讓父母接受,也就能避免被病態共生關係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