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為什麼你的時間總不夠用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生活被工作佔滿,事情永遠做不完,想做啥都沒時間。
雖然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方法,
比如如何設定任務目標、如何分解任務、如何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設定時間等等。
但是到了自己這兒好像都沒用,時間總是不夠用。這該怎麼辦呢?
最近有本書叫《精進》,詳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
首先,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時間管理方法不管用呢?
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這些方法都是技術層面的解決,頭疼就醫頭、腳疼就醫腳。
這樣做只干預了問題的表面,忽視了問題深處的根源。
後果就是,問題的表面短暫消失後會再次出現,甚至愈演愈烈。
所以時間管理會讓我們越來越快,疲於奔命,甚至越管理,感覺時間就越不夠用。
另一方面,
我們無法預估未來發生的意外事件,但是意外總會發生,打亂我們的原定計劃。
所以我們制定計劃的時候,往往會低估了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所謂的時間管理,
其實是逼著我們自己快馬加鞭,去完成一個個原本在規定時間裡難以完成的任務。
而且,只要沒辦法完成,我們就會陷入自責,這種自責本身也耗費時間。
其實呢,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流動的世界,沒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
一切都處於不確定性中。要想做精確的任務管理,非常困難。
其次,對時間的利用深度不同,人們對時間的快慢感受就不一樣。
社會學家曾經發現了這麼一個“時間悖論”:
就是最近半個世紀,人的閒暇時間其實總體上是增加的,
但我主觀上都覺得越來越忙,閒暇時間越來越少。這種錯覺跟時間的利用深度有關。
比如說,
同樣是休閒,看電視這種“被動式休閒”帶給人的滿足感,遠遠不如幹一件自己愛好的事兒。
這是因為人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們是在淺度利用時間,
可以同時嗑瓜子、玩手機、跟人聊天,沒有全身心投入。
但是在從事寫作、繪畫等一些創造性的活動時,
就可以完全沉浸在裡邊,就很容易忘了時間的流逝。
這個過程中,人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這就是對時間的深度利用。
所以說,我們能不能從閒暇中獲得放鬆和滿足,
並不取決於閒暇時間的長度,而是取決於利用時間的質量。
如果你能找到並且保持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就容易獲得高質量的休閒滿足。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利用時間呢?
這本書提倡一種時間平衡觀,就是有快有慢。工作要快,但是生活要慢,更有節奏感。
那麼,什麼樣的事情該求快呢?
比如幹家務之類的體力勞動,
常規的事務性工作,買東西,等等,能快就快,盡量節省時間。
什麼樣的事情該求慢呢?
比如和家人共度閒暇時光,欣賞藝術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決策,
準備挑戰性任務等,就該慢下來更好地享受過程。
你看,我們之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也許是因為沒處理好時間的快和慢、深和淺的關係。
關於這本書的干貨,得到音頻主編張凱已經為您做了詳細梳理,
直接搜索“張凱說書”,可以聽更多。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書單”(為什麼你的時間總是不夠用?)
稿:弓健
轉載:得到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生活被工作佔滿,事情永遠做不完,想做啥都沒時間。
雖然網上有各種各樣的時間管理方法,
比如如何設定任務目標、如何分解任務、如何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設定時間等等。
但是到了自己這兒好像都沒用,時間總是不夠用。這該怎麼辦呢?
最近有本書叫《精進》,詳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
首先,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時間管理方法不管用呢?
原因有兩點。
一方面,這些方法都是技術層面的解決,頭疼就醫頭、腳疼就醫腳。
這樣做只干預了問題的表面,忽視了問題深處的根源。
後果就是,問題的表面短暫消失後會再次出現,甚至愈演愈烈。
所以時間管理會讓我們越來越快,疲於奔命,甚至越管理,感覺時間就越不夠用。
另一方面,
我們無法預估未來發生的意外事件,但是意外總會發生,打亂我們的原定計劃。
所以我們制定計劃的時候,往往會低估了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
所謂的時間管理,
其實是逼著我們自己快馬加鞭,去完成一個個原本在規定時間裡難以完成的任務。
而且,只要沒辦法完成,我們就會陷入自責,這種自責本身也耗費時間。
其實呢,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是一個流動的世界,沒什麼東西是一成不變的,
一切都處於不確定性中。要想做精確的任務管理,非常困難。
其次,對時間的利用深度不同,人們對時間的快慢感受就不一樣。
社會學家曾經發現了這麼一個“時間悖論”:
就是最近半個世紀,人的閒暇時間其實總體上是增加的,
但我主觀上都覺得越來越忙,閒暇時間越來越少。這種錯覺跟時間的利用深度有關。
比如說,
同樣是休閒,看電視這種“被動式休閒”帶給人的滿足感,遠遠不如幹一件自己愛好的事兒。
這是因為人在看電視的時候,我們是在淺度利用時間,
可以同時嗑瓜子、玩手機、跟人聊天,沒有全身心投入。
但是在從事寫作、繪畫等一些創造性的活動時,
就可以完全沉浸在裡邊,就很容易忘了時間的流逝。
這個過程中,人會獲得很大的滿足感。這就是對時間的深度利用。
所以說,我們能不能從閒暇中獲得放鬆和滿足,
並不取決於閒暇時間的長度,而是取決於利用時間的質量。
如果你能找到並且保持一項長期的業餘愛好,就容易獲得高質量的休閒滿足。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利用時間呢?
這本書提倡一種時間平衡觀,就是有快有慢。工作要快,但是生活要慢,更有節奏感。
那麼,什麼樣的事情該求快呢?
比如幹家務之類的體力勞動,
常規的事務性工作,買東西,等等,能快就快,盡量節省時間。
什麼樣的事情該求慢呢?
比如和家人共度閒暇時光,欣賞藝術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決策,
準備挑戰性任務等,就該慢下來更好地享受過程。
你看,我們之所以覺得時間不夠用,也許是因為沒處理好時間的快和慢、深和淺的關係。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書單”(為什麼你的時間總是不夠用?)
稿:弓健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