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得到-人際-成年人該如何交朋友

文章出處:成年人該如何交朋友


我們小的時候,陪我們在操場上一起玩的人就是朋友。
可成年之後呢,交朋友變得越來越難了。
有人甚至做了這麼一個研究,讓同班的大學生給每個同學打分,
0分代表“不認識”,3分以上是“朋友”,5分就是“最好的朋友”。
同時,他們也要寫下對方可能給自己打的分數。
有趣的是,在近3000名參與者中,幾乎所有人都認為,
那些被自己打出3分以上的朋友,也會給自己打3分以上。
但實際上呢,只有一半的人真的收到了對方3分以上的評價
也就是說,在你認為是朋友的人裡,有一半的人並不把你當朋友。
那麼,對成年人來說,怎樣才算是朋友?一段新的友誼應該如何建立和維繫呢?
最近,公眾號“KnowYourself”發了篇文章,給我們分析了成年人交友的全過程。
我們一起聽聽看。


首先,成年人該怎麼開始一段友情呢?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非主動接觸。
你看,有些人總會很自然地反復出現在你身邊,
比如鄰居、同學和同事,這都是非主動接觸。
心理學裡也會用“多看效應”來形容這種現象,
意思是說,即使某個人只是單純地反復出現在你面前,也會影響你對他的印象。
如果你開始對他的印像是正面,或者中立的,那他的反復出現會讓你對他的印象越來越好;
而如果一開始你就很討厭他,那他的反復出現只會讓你越來越討厭他。
所以,對於那些我們本來沒有特殊印象的陌生人來說,
一旦他們反復出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對他的好感度就會大幅提高,這就是友情的開端。


第二步,就到了建立友情的時候。兩個人從熟人關係變成朋友,
這個過程裡最重要的是自我暴露
意思是說,你會把自己的個人信息透露給別人,和別人分享你的心裡話
當兩個人能經常保持見面之後,
有一方會冒著先暴露個人信息的危險,去測試對方是不是會有相同的回應。
如果雙方都願意進行自我暴露,就很快能成為好朋友。
但是心理學家提醒說,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自我暴露並不是越快越好,
深度和速度都要適度才行,過度的分享往往會造成負面的效果
那怎麼判斷自己的分享是不是過度的呢?有個簡單的方法,就是觀察對方的反應。
如果你發現對方很緊張,或者不知道該怎麼接話,就說明你可能在過度地自我暴露


第三步,想要維持長久​​的友情,我們要懂得該如何付出和索取親密感
社會學家提出,當成年人的友情進入到維持階段時,
我們就不再需要物理上的接近和反覆的互動了,
比如說搬家、異地,是不是能藉給你錢,能不能幫你辦什麼事情等等,
這些對維持友誼來說都沒有多大作用。
他們發現,能不能懂得給予和索取親密感,變成了維繫友誼的關鍵
就是說,當面對對方的自我暴露時,那些知道該說什麼話去回應,同時很少逾越界限的人,
也就是親密感維持得最好的人,會擁有更穩定、更令人滿意的友誼。


第四步,想要成為最親密的朋友,就要支持彼此的社會認同
意思是說,你要認識到對方是屬於特定的社會群體的,作為那個群體的一員,
某件事對他的意義是很特別的,你要支持他,認同他。
社會認同包括很多種分類,
像宗教信仰、興趣小組、有特殊經歷的群體,比如留學生等等。
這些都算社會認同,但來自哪個省,是個胖子還是瘦子這種分類不算。
研究人員曾經對一些大一新生做跟踪調查,
他們研究了朋友間的親密程度和一些變量之間的關係。
結果發現,只有社會認同這個變量,能預測兩個人是否能成為最親密的朋友。


以上就是文章推薦給我們的成年人交友指南,我們總結一下:
第一步,成年人想要開啟一段友誼,最重要的是大量非主動接觸;
第二步,想從熟人關係變成朋友,需要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
第三步,想維持長久的友情,我們要懂得給予和索取親密感;
最後,想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你們需要支持彼此的社會認同。
以上這四步,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KnowYourself”
(在你認為是朋友的人裡,一半的人並不把你當朋友|成年後交友指南)
音頻稿:一顆得意的荷包蛋
講述:傑克糖


-----------------------------------------
摘要:
第一步,成年人想要開啟一段友誼,最重要的是大量非主動接觸;
第二步,想從熟人關係變成朋友,需要循序漸進的自我暴露;
第三步,想維持長久的友情,我們要懂得給予和索取親密感;
最後,想成為最親密的朋友,你們需要支持彼此的社會認同。
以上這四步,有需要的朋友不妨試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