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得到-人際-怎樣把社交恐懼變成優勢

文章出處:怎樣把社交恐懼變成優勢


我們都知道,內向性格的人不敢當眾演講,不善於融入集體。
很多人覺得自己不合群,有社交恐懼症。
微信公眾號“千古劉傳”最近發了一篇文章,專門分析了社交恐懼,
作者說其實社交恐懼也是可以轉變為個人優勢的


文章第一個觀點是說,從進化論的角度來看,社交恐懼有利於物種的生存和繁衍的。
這很好理解,你想,一個原始人看見獅子老虎根本不怕,也不跑,
這樣的人被吃掉的概率就會很高。
所以說那沒有恐懼基因的人,就會被自然選擇淘汰掉,只留下我們這些會恐懼的人。
所以,恐懼是一種生存適應策略。

社交恐懼同樣也可以從進化論的角度解釋,
比如說,嬰兒害怕陌生人,是因為在原始狩獵部落殺嬰是一種很普遍的現象。
所以嬰兒見了陌生人就嚎啕大哭,這樣可以讓媽媽聽到,就能保護自己。
所以,社交恐懼也是一種生存適應策略。它對我們有利,不是缺陷,更不是病。


文章的第二個觀點時說,怎樣才能和社交恐懼做朋友。有四個方法

想要和有社交恐懼做朋友,首先一點是要轉換觀念
根據我們前面說的,社交恐懼不是病,是一種很正常、很普遍的心理
還有就是社交恐懼和性格的內向外向沒有必然聯繫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外向的人有時也會很冷靜,在某些場合不會多說話。
有些內向的人也會人來瘋地情緒高漲。
所以說,我們不要簡單的以為有社交恐懼的人就是內向的人。

第二是要控制社交距離
實際上,有社交恐懼的人,通常在熟人面前會變成話嘮,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由社交距離決定的,社交距離是指兩個人關係的遠近,而不是物理距離的遠近
比如說,你和你的愛人即便分居兩地,社交距離也依然很近,
但是你的公寓裡搬來一個新鄰居,即便門對門,你們的社交距離依然很遠。
所以,控制好社交距離,就能降低社交恐懼帶給我們的影響。

第三,選擇異步交流模式也能避免社交恐懼
什麼叫異步交流呢?比如說,聊微信、發郵件等等,
這些不需要你及時回應的溝通方式,就叫做異步交流。
而那些都需要你及時回复的,比如說當面溝通、打電話、視頻聊天等等,這些是同步交流。
有社交恐懼的人,應該多選擇異步交流,這樣可以避免及時回复的焦慮和緊張。

最後一個方法是按需外向。
意思是說,按照需要的場景讓自己變外向
這是一種社交技能,想要做到按需外向,你要做到兩點

首先,你需要儲備很多交流素材
比如,各種各樣的問題和觀點,這些素材最好和你擅長的知識領域有關。
再比如,各種各樣的客套話,比如“多多指教”啊、“很榮幸”啊,等等。
然後,準備好素材之後,你就可以開始訓練和人多交流了,
先從社交關係近的人開始,等適應了之後,再和陌生人交流。
通過聯繫,我們就可以克服社交恐懼症。


文章的最後一層意思是說,
社交恐懼也是可以轉變成優勢的。作者給了四點方法

第一個是利用社交恐懼孕育創造力
我們都知道,創作優質的作品,需要長時間的獨處和思考。
有社交恐懼的人都喜歡獨處,獨處能讓人在不被打擾的環境中進行創作。
所以說,在孕育創作力上,有社交恐懼的人更容易沉浸下來,
相比喜歡熱熱鬧鬧的人,這反而成為了優勢。

第二是可以把獨處變成高質量的社交
比如說,獨處的人往往喜歡看書,讀書其實就是一種異步單向的社交。
通過閱讀牛人的書,和牛人進行跨時空的社交。
讀完一本書,就相當於和這個牛人單獨相處了很長時間,
不僅了解了他的觀點,還掌握了他觀點背後的思維框架

第三是有社交恐懼症的人,往往在社交中可以佔據社交優勢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喜歡獨處的人,他們往往會更關注自己的內心,
有更多的知識儲備,這樣在社交關係中佔上峰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後,有社交恐懼的人,往往會更有價值
真正有意義的社交,是價值交換
比如,很多作家和藝術家都是內向的人,但他們的作品廣為傳播,
因為各種商業機構都會找上門來和他們合作。
所以對於內向的人來說,與其為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犯愁,
還不如專心打磨自己的技能,只要能做出成績,
你就會成為強勢的資源,就會有更多人願意和你鏈接。

最後總結一下,社交恐懼不是病,它是一種普遍的心理,
如果你有社交恐懼症,也不要擔心,學著克服它,甚至把它轉化成你的優勢。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千古劉傳”(如何將社交恐懼變成優勢?)
稿:安迪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