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得到-經濟-金融泡沫是怎麼吹大和破滅的?

文章出處:金融泡沫是怎麼吹大和破滅的?


自古以來,金融泡沫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物。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金融泡沫,
比如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狂熱,18世紀英國的南海公司泡沫,
20世紀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90年代年的日本房地產泡沫,
20世紀末的美國互聯網泡沫,以及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
在貪婪和恐懼的驅動下,金融泡沫一次又一次地帶給人們巨大的希望和痛苦。

最近,兩位著名的美國經濟學家合寫了一本書,
書名是《誰都逃不掉的泡沫:理解了泡沫,才能理解當下經濟》。
在這本書裡,兩位學者對金融泡沫吹大和破滅的特徵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今天啊,我就來給您講講這裡面的學問。


首先,泡沫的產生往往伴隨著金融或技術的創新
舉個例子。英國的南海公司原本是一家與西班牙南美殖民地進行貿易的公司。
但在18 世紀早期,英國一直在和西班牙打仗,
所以南海公司根本沒機會與南美洲開展什麼貿易活動。
那它到底靠什麼賺錢呢?它的真正業務是用股票換國債。
南海公司會給投資者一些承諾永久支付年息的股票,
前提是投資者必須拿利息更高但很難交易的英國國債來交換。
這在當時啊,可是個了不起的金融創新。
後來,英國議會通過一項法案,保證了南海公司在這個領域的特許經營權。
南海公司的股價立刻開始飆升,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就漲了將近10倍。

再舉個例子。在20世紀20年代,基礎科學的突破引發了技術的巨大進步。
各種各樣令人興奮的新發明,比如汽車、飛機、廣播以及電影,
讓人類的生活水準與以前相比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生產這些新科技產品的公司,在股票市場上受到眾人追捧而節節上漲,
進而給整個股市帶來了空前的繁榮。


其次,泡沫的膨脹往往伴隨著交易量的急劇增長
舉個例子。在南海公司泡沫發生之前,英格蘭銀行股票的年均交易次數約為2000 次;
但到了泡沫發生的1720 年,交易次數一下就上升到6800多次,是原來的3倍以上。
此外,東印度公司和皇家非洲公司的流通股換手率,也達到了驚人的150%。

再舉個例子。在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前的幾年時間裡,市場同樣存在著過度交易的問題。
比如說,從1925到1927這三年間,紐約證券交易所每年的成交額都在以100%的速度增長;
到了1928和1929這兩年,這一增速更是超過了140%。
股市的日成交量在1928 年共有10次創下歷史新高,而在1929 年也3次刷新歷史紀錄。
如此瘋狂的交易量,在此後的近40 年間都沒有被超越。

在20世紀末的互聯網泡沫期間,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
比如說,兩個經營條件差不多的公司,一個是網絡公司,另一個不是。
那麼網絡公司股票的成交量能達到非網絡公司股票的3倍以上
。這說明了啥呢?說明一支網絡股的所有交易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交易是在投機。

此外,有兩個學者研究了當時的6個分拆上市案例。
所謂的分拆上市,就是上市公司以IPO的方式把子公司的部分股權賣給大眾投資者,
同時將子公司的剩餘股權分配給母公司的股東。
研究發現,被分拆企業的股票交易量十分驚人:
這6個案例企業的股票日換手率平均下來竟然達到了38%。
這說明啊,這些分拆企業股權的搶購者,
與1720 年搶購泡沫公司股票的投機者完全一樣,完全是在博傻,也就是傻瓜博弈


最後,泡沫的破滅往往與資產供應的增加密切相關
舉個例子。南海泡沫事件雖然只持續了不到一年時間,
但在那一段時間內,股票的供給卻出現了巨量的增長。
比如說,故事的主角,南海公司新發行股票的數額,是
公司原來流通股總數的兩倍,更達到了皇家非洲公司的三倍。

再舉個例子。在互聯網泡沫吹起來的時侯,大量的網絡公司都在納斯達克進行了IPO。
但實際上,這些網絡公司只出售了一小部分的股票,
而大部分的股份都被分配給了內部人士、風投基金以及機構投資者。
這些內部人士一般都承諾在一個“鎖定期”內不賣股票。
但在2000年上半年,為數眾多的網絡股鎖定期滿,股票的供應也因此激增。
伴隨著網絡公司流通股的激增,互聯網的泡沫終於在2000 年破滅了。

最後你看,人類歷史上的金融泡沫始終不能避免,
中國經濟也逃脫不了在泡沫裡浮沉的命運。
尤其是現在中國所謂的樓市泡沫,更是一把懸在中國經濟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所以理解金融泡沫吹大和破滅的規律,無疑對我們每一個人都大有裨益。


本文源自:《誰都逃不掉的泡沫:理解了泡沫,才能理解當下經濟》
音頻稿:王爽博士 中山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特聘研究員
講述:於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