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得到-中史-唐朝為什麼會滅亡?

文章出處:唐朝為什麼會滅亡?


說起唐朝的滅亡,大家都會想到黃巢起義,
正是因為黃巢起義,唐朝的經濟命脈遭受到致命打擊,唐朝從那以後一蹶不振,名存實亡,
此後又經歷了五十多年苟延殘喘,退出了歷史的舞台。
可是,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教授孟憲實卻在他的研究中認為,
唐朝滅亡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黃巢起義。
黃巢起義也只是一個結果,那麼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這就要從唐穆宗說起,穆宗這個短命皇帝,只活了29歲,在位時間也只有五年。
可就在他當上皇帝的第一年,發生了一場科場大案
這個消息,先是在小道流傳,說有人向皇帝檢舉揭發,
說有一年科舉考試中第的三十三名進士,有十四個是靠關係上榜的。
14個,超過了三分之一,這要是屬實,就說明當年的那場考試,根本就沒有公平可言。

沒過多久,這消息就被證實是真的,而且穆宗皇帝決定對被檢舉的14個進士進行重新考試。
這重新一考,問題還真出來了,只有三個人勉強過關,
另外一個人是被特賜為合格,其他的十個人,全部被刷了下來。

這麼大面積的作弊,讓穆宗皇帝特別重視,趕緊召集身邊的大臣們商議這件事,
一商量,都認為是當年的主考官收了賄賂,複試的結果正好證明了這一點,
要說穆宗倒也乾脆,直接把這個主考官貶到外地了。


按說這事就算完了,可是沒有。
後來又有人舉報,這揭發的人之所以揭發,是因為他打了招呼的人沒有被錄取,
而支持揭發的那些人,也不是為了科舉公平,而是有別的政治目的。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直到穆宗死了換了皇帝,也沒說明白誰對誰錯,
到最後,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個派別:

一派乾脆就認為,官員的子弟就是更適合做官
科舉考試就應該在錄取標准上對官員子弟放鬆標準。
這樣才能讓他們順利通過考試,佔據朝廷上的重要位置。
可這樣一來,有個事實是明擺著的,要是打招呼遞條子可以在科考中起作用,
那官員子弟在科考中的機會肯定更多,而且,官越大,機會就越多。

另一派呢,則認為科舉必須保持公正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朝廷的公信力,天下的老百姓也才會信服朝廷。
為了保證公正,他們甚至要求凡是官員子弟,都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這在咱們現在看來也是矯枉過正了,
可是當時的情況,你要是不矯枉過正,就會出現大面積的打招呼遞條子。


這事誰對誰錯,咱一眼就能看出來,
可是有的時候,這事情的發展,還真不是按照對錯來的。
唐朝這兩派就是這樣,經歷了好幾個皇帝,
誰也沒有徹底扳倒誰,你上我下地交手了好多個回合。
最後,反倒是主張科舉公正的那一派的代表人物,敗下陣來,
被調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官,再也不能干涉科舉考試的事。

這樣一來,科舉的風氣算是徹底敗壞了,
在後來的科舉考試中,上榜的名單都是官僚子弟成了普遍現象,
甚至有的主考官公然把錄取名額分給自家親戚,朝廷裡也不會有人反對了。
社會底層向上流通的渠道,就這麼被堵死了。

再後來的事情,大家可能都猜到了,一個叫黃巢的文人,參加科舉。
因為沒有關係啊,考了一次考不上,考了一次又沒考上,
這樣考了幾次,黃巢徹底對科舉制度失望了。他放下了紙筆,拿起了刀槍,
既然大唐的科舉沒法給他所要的公平,他就要自己創造出一個公平來。
這就是咱們熟知的黃巢起義。這樣的事,歷史上可不止一件,
大家都知道的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也是因為多次落第,才舉起了革命的大旗。


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當下的公司管理中,正常的人才流動機制一旦被堵死,
公司出現層級板結化的現象,那就非常值得公司管理者警惕了,
因為,此時的公司,離出問題就不遠了。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他帶走了大唐的靈魂)
稿:陳遠
轉載:得到

--------
主旨:
唐朝滅亡的原因,根本就不是黃巢起義。黃巢起義也只是一個結果。
事情就要從唐穆宗說起,他當上皇帝的第一年,發生了一場科場弊案。
穆宗皇帝特別重視,趕緊召集身邊的大臣們商議調查結果,
一商量,都認為是當年的主考官收了賄賂,
複試的結果正好證明了這一點,要說穆宗倒也乾脆,直接把這個主考官貶到外地了。

因為這次事件,官場形成了針鋒相對的兩個派別:
一派認為,官員的子弟就是更適合做官,
科舉考試就應該在錄取標准上對官員子弟放鬆標準。
另一派則認為,科舉必須保持公正,這樣才能保證朝廷的公信力。
最後,反倒是主張科舉公正的那一派的代表人物,敗下陣來,
被調到其他的地方去做官,再也不能干涉科舉考試的事。
社會底層向上流通的渠道,就這麼被堵死了。

黃巢也因此怎麼考都考不上,徹底對科舉制度失望了。
他放下了紙筆,拿起了刀槍,
既然大唐的科舉沒法給他所要的公平,他就要自己創造出一個公平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