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得到-教育-儒家其實反對科舉制

文章出處:儒家其實反對科舉制


我們都知道,咱中國古代科舉考試的題目,好多都來自於儒家經典,
比如說宋代的大儒朱熹,
他的《四書章句集注》到了明朝和清朝的時候,就已經是科舉的標準題庫和答案了。
自打有科舉制度以來,歷朝歷代選拔出來的那些士子們,也都以儒家子弟自居。
不少人就以為,儒家推崇科舉制度。
但著名歷史學家秦暉卻說,儒家恰恰是反對科舉制度的
這是咋回事呢?咱們一起來聽聽秦暉老師是怎麼說的。


首先,儒家在用人方面講究的是“鄉舉裡選”。啥意思呢?
就是把從上挑选和從下推薦結合起來,
以什麼標準結合呢?道德,
選出來的都是那些講孝道、懂禮義廉恥的人,這才符合儒家的“性善論”以及“舉孝廉”。

儒家這種“鄉舉裡選”的辦法用在小共同體範圍裡,倒也沒什麼大礙,
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集權國家的時候,這種方法就顯得不切實際了。
一是這種同鄉關係容易拉幫結派,搞小團體;
二是人家皇帝選拔人才是為了幫自己幹活的啊,又不是給老鄉幹活,
推薦的這些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能甩開膀子替皇帝效命麼?也不一定吧。
所以後來雖然關於“鄉舉裡選”的這套說法仍然流傳著,
但實際上搞的跟儒家所推崇的一點關係都沒有。


其次,科舉制度並不是為了選拔善人的,這跟儒家推崇的舉賢任能也不太一樣。
科舉制只是為了選拔一批又一批聰明人,為帝國效力
為的是把全天下那些聰明人都用功名利祿圈起來,保證江山穩定。
你想啊,如果聰明人都被圈出來,為統治者所用了,
剩下一幫不那麼聰明的傻子,即使造反也成不了多大氣候啊。

比如說當年唐太宗去視察考場的時候,看見那些人都在埋頭寫卷子,非常高興,
就說了一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思就是說,全天下的英雄都進了我的圈套。
他可沒說全天下的善人、好人、孝順的人都進了我的圈套。
所以你就知道了,在唐太宗眼裡,科舉考試根本就不是選拔善人的。
把聰明人控制起來,省得你們造反,至於你是不是善良有道德,那都無所謂。


所以,一代一代的大儒都對科舉制度非常反感,都認為這個制度是葬送儒家的。
按他們的說法就是。
第一,這麼一搞,鄉里的那些親情倫理都沒了。
第二,這麼做完全不講道德,你根本看不出來這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三,這種辦法選出來的人是沒有任何理想的,
只是為了拿這個東西做敲門磚來謀取一官半職。
那我們儒家的道統、我們儒家的道德理想猴年馬月才能實現啊?

比如說,即便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後來已經成了科舉的標準題庫和答案了,
但恰恰是朱熹罵科舉罵得最兇,說科舉搞得越來越不像話了,
我們宋朝之所以不成氣候,就是因為我們搞的不是儒家,而是用功名利祿來引誘人。

所以你看,按照秦暉先生的說法,儒家不僅沒有極力維護科舉制度,相反還對它非常反感。
在儒家的傳統裡,廢科舉的呼聲一直就沒有斷過。

本文源自:“騰訊大講堂”(秦暉:儒家是反對科舉制度的)
稿:桃子
轉載:得到

--------------
主旨:
儒家在用人方面講究的是“鄉舉裡選”。啥意思呢?
就是把從上挑选和從下推薦結合起來,
以什麼標準結合呢?道德,
選出來的都是那些講孝道、懂禮義廉恥的人,這才符合儒家的“性善論”以及“舉孝廉”。

但如果面對的是一個集權國家的時候,這種方法就顯得不切實際了。
一是這種同鄉關係容易拉幫結派,搞小團體;
二是人家皇帝選拔人才是為了幫自己幹活的啊,又不是給老鄉幹活,
推薦的這些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能甩開膀子替皇帝效命麼?也不一定吧。

科舉制度並不是為了選拔善人的,這跟儒家推崇的舉賢任能也不太一樣。
科舉制只是為了選拔一批又一批聰明人,為帝國效力。
例如,當年唐太宗去視察考場的時候,看見那些人都在埋頭寫卷子,非常高興,
就說了一句“天下英雄入吾彀中”,意思就是說,全天下的英雄都進了我的圈套。
他可沒說全天下的善人、好人、孝順的人都進了我的圈套。
所以你就知道了,在唐太宗眼裡,科舉考試根本就不是選拔善人的。
把聰明人控制起來,省得你們造反,至於你是不是善良有道德,那都無所謂。

所以,一代一代的大儒都對科舉制度非常反感,都認為這個制度是葬送儒家的。
按他們的說法就是。
第一,這麼一搞,鄉里的那些親情倫理都沒了。
第二,這麼做完全不講道德,你根本看不出來這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第三,這種辦法選出來的人是沒有任何理想的,
只是為了拿這個東西做敲門磚來謀取一官半職。

那我們儒家的道統、我們儒家的道德理想猴年馬月才能實現啊?
即便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後來已經成了科舉的標準題庫和答案了,
但恰恰是朱熹罵科舉罵得最兇,說科舉搞得越來越不像話了,
我們宋朝之所以不成氣候,就是因為我們搞的不是儒家,而是用功名利祿來引誘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