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太監為何能專權
過去大家都覺得,一個朝代如果出現了太監專權,那這個朝代就離玩完不遠了。
咱們看歷史,好像確實如此,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艾什中心研究員李曉鵬,
從一個全然不同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問題,那他是怎麼說的呢?
咱們都知道,過去一個皇帝管理一個國家,靠的是官僚集團為他提供信息,
然後他在這個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再靠官僚集團去執行。
一般說來,在一個王朝建立的初期,作為皇權代理人的官僚集團在利益上和皇帝是一致的。無論是在向皇帝提供信息還是執行皇帝決策的環節上,都會比較暢通。
在這個階段,太監一般都不會起到什麼大的作用。
可是隨著系統不斷的發展和運轉,
皇權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就會不斷的分化,
皇帝為了他的天下,會更多的考慮整體利益,
而在王朝這個大系統的運轉之下,官僚體系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
這說起來也好理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在過去的帝制時代,除非改朝換代,
只有皇帝一個人的位置是穩定的,官員的位子隨時可以丟掉,就算不丟,也不能傳給子孫。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官員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很容易就做出選擇來,
這既是人性的問題,也是制度的問題。
所以我們看,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皇帝和大臣們總是弄不到一塊去。
這個時候,官僚體係就會從皇權的代理人轉變成特權階層的代理人。
這種變化發生之後,官僚系統對皇權的態度和策略也會跟著發生變化,
具體的表現就是要嘛陽奉陰違,要嘛敷衍了事,有時候,
甚至能綁架皇權,讓皇權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官僚集團怎麼做到讓皇帝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呢?
咱們都知道,皇帝是名義上權力最大的人,總不能大臣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啊。
說起來其實也簡單,這些官員集團在向皇帝匯報信息的時候,
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加以加工,皇帝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決策,
就不會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偏離太多。
如果皇帝的政策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呢,那也好辦,
雷聲大雨點小的敷衍一下,不讓政策真正落地,他們的日子就能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這種情況久了,
凡是有些能力的皇帝,就一定能感覺到,他掌握的信息不再像過去那麼真實了。
雖然說有了真實的信息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可要是沒有真實的信息,那肯定是做不出來正確的決策的。
還有一點,皇帝也會感覺出來,他對於官僚集團的掌控力,也在開始變弱了。
哪個皇帝甘心忍受這樣的局面呢?不甘心,他又該怎麼辦呢?
能用的人,官僚集團中已經沒人可選了,
他只能在正常的政府體系之外去找,那我們看皇帝身邊還有誰啊?只有太監。
之前咱們得到音頻說過,崇禎皇帝登基之後清除大太監魏忠賢的故事。
那麼崇禎在清理了魏忠賢之後用的是些什麼人呢?還是太監。
當時就有大臣反對了,提醒崇禎說這是太監干政,不符合正統。
這時崇禎皇帝說了一句特別沉重的話,
他說要是你們這群大臣可用,我好好的幹嘛要用太監啊。
所以我們看,這太監干政,不是正常的官僚系統運轉失靈的原因,而是它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說,太監干政,恰恰是一個王朝運轉失靈時的最後保障。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一出現太監干政,王朝就很快走向結束的原因。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太監何以能專權)
稿:陳遠
轉載:得到
----------------
主旨:
在過去的帝制時代,除非改朝換代,
只有皇帝一個人的位置是穩定的,官員的位子隨時可以丟掉,
就算不丟,也不能傳給子孫。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官員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很容易就做出選擇來,
這既是人性的問題,也是制度的問題。
所以我們看,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皇帝和大臣們總是弄不到一塊去。
這個時候,官僚體係就會從皇權的代理人轉變成特權階層的代理人。
官僚集團怎麼做到讓皇帝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呢?
咱們都知道,皇帝是名義上權力最大的人,總不能大臣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啊。
說起來其實也簡單,這些官員集團在向皇帝匯報信息的時候,
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加以加工,
皇帝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決策,就不會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偏離太多。
如果皇帝的政策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呢,那也好辦,
雷聲大雨點小的敷衍一下,不讓政策真正落地,他們的日子就能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這種情況久了,
凡是有些能力的皇帝,就一定能感覺到,他掌握的信息不再像過去那麼真實了。
哪個皇帝甘心忍受這樣的局面呢?不甘心,他又該怎麼辦呢?
能用的人,官僚集團中已經沒人可選了,
他只能在正常的政府體系之外去找,那我們看皇帝身邊還有誰啊?只有太監。
例如崇禎皇帝說過一句特別沉重的話,要是這群大臣可用,我好好的幹嘛要用太監。
所以,太監干政,不是正常的官僚系統運轉失靈的原因,而是它的結果。
太監干政,恰恰是一個王朝運轉失靈時的最後保障。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一出現太監干政,王朝就很快走向結束的原因。
過去大家都覺得,一個朝代如果出現了太監專權,那這個朝代就離玩完不遠了。
咱們看歷史,好像確實如此,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艾什中心研究員李曉鵬,
從一個全然不同的角度解釋了這個問題,那他是怎麼說的呢?
咱們都知道,過去一個皇帝管理一個國家,靠的是官僚集團為他提供信息,
然後他在這個信息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再靠官僚集團去執行。
一般說來,在一個王朝建立的初期,作為皇權代理人的官僚集團在利益上和皇帝是一致的。無論是在向皇帝提供信息還是執行皇帝決策的環節上,都會比較暢通。
在這個階段,太監一般都不會起到什麼大的作用。
可是隨著系統不斷的發展和運轉,
皇權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就會不斷的分化,
皇帝為了他的天下,會更多的考慮整體利益,
而在王朝這個大系統的運轉之下,官僚體系會逐漸形成自己的利益集團。
這說起來也好理解,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在過去的帝制時代,除非改朝換代,
只有皇帝一個人的位置是穩定的,官員的位子隨時可以丟掉,就算不丟,也不能傳給子孫。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官員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很容易就做出選擇來,
這既是人性的問題,也是制度的問題。
所以我們看,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皇帝和大臣們總是弄不到一塊去。
這個時候,官僚體係就會從皇權的代理人轉變成特權階層的代理人。
這種變化發生之後,官僚系統對皇權的態度和策略也會跟著發生變化,
具體的表現就是要嘛陽奉陰違,要嘛敷衍了事,有時候,
甚至能綁架皇權,讓皇權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官僚集團怎麼做到讓皇帝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呢?
咱們都知道,皇帝是名義上權力最大的人,總不能大臣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啊。
說起來其實也簡單,這些官員集團在向皇帝匯報信息的時候,
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加以加工,皇帝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決策,
就不會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偏離太多。
如果皇帝的政策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呢,那也好辦,
雷聲大雨點小的敷衍一下,不讓政策真正落地,他們的日子就能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這種情況久了,
凡是有些能力的皇帝,就一定能感覺到,他掌握的信息不再像過去那麼真實了。
雖然說有了真實的信息不一定就能做出正確的決策,
可要是沒有真實的信息,那肯定是做不出來正確的決策的。
還有一點,皇帝也會感覺出來,他對於官僚集團的掌控力,也在開始變弱了。
哪個皇帝甘心忍受這樣的局面呢?不甘心,他又該怎麼辦呢?
能用的人,官僚集團中已經沒人可選了,
他只能在正常的政府體系之外去找,那我們看皇帝身邊還有誰啊?只有太監。
之前咱們得到音頻說過,崇禎皇帝登基之後清除大太監魏忠賢的故事。
那麼崇禎在清理了魏忠賢之後用的是些什麼人呢?還是太監。
當時就有大臣反對了,提醒崇禎說這是太監干政,不符合正統。
這時崇禎皇帝說了一句特別沉重的話,
他說要是你們這群大臣可用,我好好的幹嘛要用太監啊。
所以我們看,這太監干政,不是正常的官僚系統運轉失靈的原因,而是它的結果。
從這個角度來說,太監干政,恰恰是一個王朝運轉失靈時的最後保障。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一出現太監干政,王朝就很快走向結束的原因。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太監何以能專權)
稿:陳遠
轉載:得到
----------------
主旨:
在過去的帝制時代,除非改朝換代,
只有皇帝一個人的位置是穩定的,官員的位子隨時可以丟掉,
就算不丟,也不能傳給子孫。
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官員在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很容易就做出選擇來,
這既是人性的問題,也是制度的問題。
所以我們看,一個王朝到了中後期,皇帝和大臣們總是弄不到一塊去。
這個時候,官僚體係就會從皇權的代理人轉變成特權階層的代理人。
官僚集團怎麼做到讓皇帝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呢?
咱們都知道,皇帝是名義上權力最大的人,總不能大臣們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啊。
說起來其實也簡單,這些官員集團在向皇帝匯報信息的時候,
按照自己的利益需求加以加工,
皇帝在這個基礎上做出的決策,就不會和官僚集團的利益偏離太多。
如果皇帝的政策不符合他們的利益呢,那也好辦,
雷聲大雨點小的敷衍一下,不讓政策真正落地,他們的日子就能該怎麼過還怎麼過。
這種情況久了,
凡是有些能力的皇帝,就一定能感覺到,他掌握的信息不再像過去那麼真實了。
哪個皇帝甘心忍受這樣的局面呢?不甘心,他又該怎麼辦呢?
能用的人,官僚集團中已經沒人可選了,
他只能在正常的政府體系之外去找,那我們看皇帝身邊還有誰啊?只有太監。
例如崇禎皇帝說過一句特別沉重的話,要是這群大臣可用,我好好的幹嘛要用太監。
所以,太監干政,不是正常的官僚系統運轉失靈的原因,而是它的結果。
太監干政,恰恰是一個王朝運轉失靈時的最後保障。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覺得一出現太監干政,王朝就很快走向結束的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