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VR能讓人變友善?
您肯定已經聽說過“虛擬現實技術”這個概念,
比如代表虛擬現實的 VR、代表增強現實的AR ,還有介於 VR 和 AR 之間的 MR 等等。
當然,這個 VR、AR、MR 有什麼區別,咱們今天先不說。
現如今,和虛擬現實技術相關的產業,非常的火,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
近期出版的美國雜誌《彭博商業周刊》、《大眾科學》,
還有科技雜誌《連線》都關注了 VR 技術。
接下來,就讓咱們聽聽國外媒體,對這個大熱領域的分析。
《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回顧了扎克伯格對 VR 領域的投資。
話說在2014年,扎克伯格就花了二十億美金,收購VR設備的生產商Oculus(['ɒkjələs])。
今年, Oculus 的頭盔已經投入市場,戴上它,你就可以接收到360度的全景視頻和聲音。
對遊戲迷來說,這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但扎克伯格還不滿足,他表示,自己的目標是用 VR連接地球上的70億人。
那麼,話說回來了,扎克伯格為什麼對發展VR這件事,這麼上心呢?
關於這一點,《彭博商業周刊》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Oculus 的頭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
Facebook 是一種成就,寫代碼也是一種成就,但都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人們對真實存在的東西,會更有感情。
第二條理由,就沒那麼浪漫了:Facebook 希望,像蘋果和谷歌擁有自己的手機那樣,
也擁有自己的硬件設備,這意味著,從軟件到硬件徹底地控制技術。
說完《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再來看看《大眾科學》的報導,
《大眾科學》的這篇文章,梳理了扎克伯格看好 VR 技術的幾大理由。
首先,扎克伯格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
和咱們一些 VR 批評者的看法不一樣,VR 技術並不會讓人們變得更宅,
相反,它們會讓人變得更愛社交。
另外,扎克伯格還提出了讓 VR 幫你“省錢”的觀點。
比如電視,與其花幾百美金把佔地方的玩意兒搬回家,
還不如在虛擬商城花個幾美金買個假的,你還能想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
最後,扎克伯格預測,10 年之後,
VR 將會成為一個主流的計算機平台,就像我們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
說完了扎克伯克和 Oculus 的故事,咱們再看一條《連線》雜誌的報導。
這條報導說,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用虛擬現實設備,讓人們變得更加友善。
也許你會好奇,VR 怎麼能讓人更友善呢?
我們先來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夠通過 VR 技術體驗埃博拉病毒,體驗戰亂,
身臨其境後,你會不會變得更理解這個世界呢?
事實上,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從10多年前就開始做這件事了。
科學家們做了這麼一個實驗,邀請一批大學生志願者們戴著VR 設備體驗虛擬伐木,
實驗結束後,在志願者面前打翻一杯水,
結果參加了實驗的人,擦桌子時比普通人用的衛生紙少。
看起來,體驗了虛擬伐木,志願者們更知道要保護環境了。
不過這個實驗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志願者的背景太單一了。
於是就又做了一個實驗,邀請不同年齡、種族、文化背景的人,戴著 VR 設備體驗做黑人。
結果發現,人們虛擬自己是黑人,反而增加了他們對黑人的偏見。
幾年之後,有科學家接著做了一個補充實驗,
不同的是,這次實驗一開始,研究人員就對志願者各種引導,
暗示他們去認同黑人的身份,然後再給他們戴上 VR 設備。
和上一次實驗的結果完全不同,這次,大家對黑人的印象,果然就有了改善。
可見啊,在有正面提示的情況下,VR技術確實會讓人更有同理心、更友善。
但如何摸清這裡面的規律,恐怕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再總結一下今天三本大刊的內容。
《彭博商業周刊》和《大眾科學》都關注了扎克伯格對 VR 領域的投資,
小扎表態:自己對 VR 產業,那是信心十足。
《連線》的文章提到,
VR 技術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可以提高人們的同理心,讓人更加善解人意。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 VR 的三個新聞,希望能給您一些啟發。
本文源自:《彭博商業周刊》、《大眾科學》、《連線》
稿:易木 Cri、耗、阿麼
轉載:得到
您肯定已經聽說過“虛擬現實技術”這個概念,
比如代表虛擬現實的 VR、代表增強現實的AR ,還有介於 VR 和 AR 之間的 MR 等等。
當然,這個 VR、AR、MR 有什麼區別,咱們今天先不說。
現如今,和虛擬現實技術相關的產業,非常的火,這一點相信大家都深有感受。
近期出版的美國雜誌《彭博商業周刊》、《大眾科學》,
還有科技雜誌《連線》都關注了 VR 技術。
接下來,就讓咱們聽聽國外媒體,對這個大熱領域的分析。
《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回顧了扎克伯格對 VR 領域的投資。
話說在2014年,扎克伯格就花了二十億美金,收購VR設備的生產商Oculus(['ɒkjələs])。
今年, Oculus 的頭盔已經投入市場,戴上它,你就可以接收到360度的全景視頻和聲音。
對遊戲迷來說,這簡直是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但扎克伯格還不滿足,他表示,自己的目標是用 VR連接地球上的70億人。
那麼,話說回來了,扎克伯格為什麼對發展VR這件事,這麼上心呢?
關於這一點,《彭博商業周刊》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Oculus 的頭盔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
Facebook 是一種成就,寫代碼也是一種成就,但都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人們對真實存在的東西,會更有感情。
第二條理由,就沒那麼浪漫了:Facebook 希望,像蘋果和谷歌擁有自己的手機那樣,
也擁有自己的硬件設備,這意味著,從軟件到硬件徹底地控制技術。
說完《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再來看看《大眾科學》的報導,
《大眾科學》的這篇文章,梳理了扎克伯格看好 VR 技術的幾大理由。
首先,扎克伯格提出了一個核心觀點:
和咱們一些 VR 批評者的看法不一樣,VR 技術並不會讓人們變得更宅,
相反,它們會讓人變得更愛社交。
另外,扎克伯格還提出了讓 VR 幫你“省錢”的觀點。
比如電視,與其花幾百美金把佔地方的玩意兒搬回家,
還不如在虛擬商城花個幾美金買個假的,你還能想什麼時候用,就什麼時候用。
最後,扎克伯格預測,10 年之後,
VR 將會成為一個主流的計算機平台,就像我們今天的智能手機一樣。
說完了扎克伯克和 Oculus 的故事,咱們再看一條《連線》雜誌的報導。
這條報導說,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如何用虛擬現實設備,讓人們變得更加友善。
也許你會好奇,VR 怎麼能讓人更友善呢?
我們先來想像一下,如果你能夠通過 VR 技術體驗埃博拉病毒,體驗戰亂,
身臨其境後,你會不會變得更理解這個世界呢?
事實上,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從10多年前就開始做這件事了。
科學家們做了這麼一個實驗,邀請一批大學生志願者們戴著VR 設備體驗虛擬伐木,
實驗結束後,在志願者面前打翻一杯水,
結果參加了實驗的人,擦桌子時比普通人用的衛生紙少。
看起來,體驗了虛擬伐木,志願者們更知道要保護環境了。
不過這個實驗有一個漏洞——那就是志願者的背景太單一了。
於是就又做了一個實驗,邀請不同年齡、種族、文化背景的人,戴著 VR 設備體驗做黑人。
結果發現,人們虛擬自己是黑人,反而增加了他們對黑人的偏見。
幾年之後,有科學家接著做了一個補充實驗,
不同的是,這次實驗一開始,研究人員就對志願者各種引導,
暗示他們去認同黑人的身份,然後再給他們戴上 VR 設備。
和上一次實驗的結果完全不同,這次,大家對黑人的印象,果然就有了改善。
可見啊,在有正面提示的情況下,VR技術確實會讓人更有同理心、更友善。
但如何摸清這裡面的規律,恐怕還有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
好了,接下來讓我們再總結一下今天三本大刊的內容。
《彭博商業周刊》和《大眾科學》都關注了扎克伯格對 VR 領域的投資,
小扎表態:自己對 VR 產業,那是信心十足。
《連線》的文章提到,
VR 技術在一些特定的場景下,可以提高人們的同理心,讓人更加善解人意。
以上就是今天關於 VR 的三個新聞,希望能給您一些啟發。
本文源自:《彭博商業周刊》、《大眾科學》、《連線》
稿:易木 Cri、耗、阿麼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