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得到-企管-你真的懂什麼是風險嗎(風險評估)

文章出處:你真的懂什麼是風險嗎


不管是個人,企業還是國家,都對風險特別敏感。
歷史上無數的人絞盡腦汁,發明各種各樣的辦法來應對風險事件。
比如為了防範意外情況的發生我們有了保險;
比如金融危機以後,我們要求更嚴格的監管和更優秀的理財顧問;
再比如應對恐怖主義,我們強調要建立更強大的國土安全部門。

有本書,叫《風險與好的決策》,這本書的作者提出了一個觀點說:
與其這麼重視風險本身,倒不如提高我們自己對風險的認識。
因為很多危險,都是由我們自己對風險的認知錯誤導致的。


比如說,這本書提到的第一個錯誤,就是我們對風險的解釋往往不精準
結果就容易導致差錯。一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就是做手術。
比如醫生告訴你說手術成功的概率是50%,這句話就說得很模糊。
因為做手術的病人可能不止做了一次,
這50%的成功率究竟指的是僅接受一次治療的患者,還是接受多次治療的患者呢?
如果是前面一種情況,那意味著做個4、5次,成功率就會高達90%;
但要是後面那種情況,那意味著無論你做多少次,成功的概率都是50%,
這兩種情況差別是很大的。
所以你看,概率指的是啥,一定要問清楚,咱們自身生命安全才有保障。


下面說第二個風險認知的錯誤,就是不會區分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的差別
什麼叫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
舉個例子,英國歷史上出現過一個避孕藥事件,是說當時的藥物安全委員會發了一個通知,
說第三代口服避孕藥會使女性患腦血栓的風險增加100%,也就是一倍。
這消息一出來可不得了,全英國上上下下都發出了安全警報,
女性們開始大面積停止服用避孕藥。結果,意外懷孕和墮胎率急劇升高。
但第三代口服避孕藥真的有這麼大的副作用嗎?事實上,完全沒必要這麼恐慌。
以前,7000個服藥的人裡面有一個人會患病,
現在,服第三代口服避孕藥,7000人裡會有2個人患病,就這樣而已。
比較來看,現在的患病率確實變成了原來的兩倍,
但實際上,對於大眾來說,患病的概率只增加了1/7000而已。
在這個例子中,100%就是相對風險,1/7000就是絕對風險。
注重兩者的區別,就會造成無謂的恐慌和損失。


書中提到的第三個錯誤,就是人們經常會對風險做出過激的心理反應
有時候,這種過激的反應比風險本身還可怕。
舉個例子,一群人去海灘度假,玩的時候聽說了鯊魚吃人的消息,就特別驚慌,
怕這片海裡也會有鯊魚跑出來把自己吃掉,就紛紛駕車逃回酒店。
結果呢,路上發生了車禍,好幾個人都命喪於車禍了。
其實啊,如果大家稍微了解一些統計數據就會知道,
全球每年因為鯊魚攻擊喪命的人,遠遠少於車禍。
可是大家聽說鯊魚吃人的消息之後,反應太大,
根本沒有考慮到事情發生的可能概率,結果搭上了性命。
所以說啊,遇到風險,千萬別急,一著急,就可能會做錯選擇,走上一條風險更高的路。


那麼,為什麼我們對風險的認知存在這些錯誤呢?
作者把原因歸結於,我們接受的教育類型裡,確定性的太多,不確定性的太少。
你看,無論是專家還是我們,
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算數啊、幾何啊、物理、生物這些確定性的知識,
卻很少涉及像心理學、統計學這一類不確定的思考。
所以,我們的思維模式裡就有這樣的盲點,會自動忽略掉一些不確定的信息。
即便是專家呢,他們也缺少這方面的意識,
再加上沒有接受過風險解釋方面的培訓,只管傳播,卻不解釋清楚,就造成了大家的誤解。


所以啊,《風險與好的決策》這本書的作者說,我們一定要搞清楚前面提到的三個錯誤。
風險要是真的擺在眼前了,做選擇的時候就別衝動,理性一些。
這樣,就可以從可控的方面,降低風險帶給自己的傷害。

本文源自:《風險與好的決策》
稿:任筱寒
來源:得到

---------------------
主旨:
與其這麼重視風險本身,倒不如提高我們自己對風險的認識。
因為很多危險,都是由我們自己對風險的認知錯誤導致的。
錯誤1.對風險的解釋往往不精準
 比如醫生告訴你說手術成功的概率是50%,這句話就說得很模糊。
 因為做手術的病人可能不止做了一次,
 那這50%的成功率究竟指的是僅接受一次治療的患者,還是接受多次治療的患者呢?
 如果是前面一種情況,那意味著做個4、5次,成功率就會高達90%;
 但要是後面那種情況,那意味著無論你做多少次,成功的概率都是50%,
 這兩種情況差別是很大的。
錯誤2.不會區分相對風險和絕對風險的差別
 例如,英國歷史上出現過一個避孕藥事件,
 是說當時的藥物安全委員會發了一個通知,
 說第三代口服避孕藥會使女性患腦血栓的風險增加100%,也就是一倍。
 這消息一出來可不得了,全英國上上下下都發出了安全警報,
 女性們開始大面積停止服用避孕藥。結果,意外懷孕和墮胎率急劇升高。
 但第三代口服避孕藥真的有這麼大的副作用嗎?事實上,完全沒必要這麼恐慌。
 以前,7000個服藥的人裡面有一個人會患病,
 現在,服第三代口服避孕藥,7000人裡會有2個人患病,就這樣而已。
 比較來看,現在的患病率確實變成了原來的兩倍,
 但實際上,對於大眾來說,患病的概率只增加了1/7000而已。
 在這個例子中,100%就是相對風險,1/7000就是絕對風險。
 不注重兩者的區別,就會造成無謂的恐慌和損失。
錯誤3.對風險做出過激的心理反應
 舉個例子,一群人去海灘度假,玩的時候聽說了鯊魚吃人的消息,就特別驚慌,
 怕這片海裡也會有鯊魚跑出來把自己吃掉,就紛紛駕車逃回酒店。
 結果呢,路上發生了車禍,好幾個人都命喪於車禍了。
 其實啊,如果大家稍微了解一些統計數據就會知道,
 全球每年因為鯊魚攻擊喪命的人,遠遠少於車禍。
錯誤4.接受的教育類型裡,確定性的太多,不確定性的太少
 無論是專家還是我們,
 從小接受的教育都是算數啊、幾何啊、物理、生物這些確定性的知識,
 卻很少涉及像心理學、統計學這一類不確定的思考。
 所以,我們的思維模式裡就有這樣的盲點,會自動忽略掉一些不確定的信息。
 即便是專家呢,他們也缺少這方面的意識,
 再加上沒有接受過風險解釋方面的培訓,
 只管傳播,卻不解釋清楚,就造成了大家的誤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