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為什麼你不敢相信直覺?
我們都知道,直覺有時候是很靈的。
比如說七年前,美國全美航空有一架飛機,起飛之後被黑雁群襲擊了,
導致兩個引擎全部關閉,失去了動力。
當時,飛機的機長就是利用直覺迅速做出了判斷,迫降在哈迪遜河上,
挽救了飛機上所有人的生命,創造了零死亡的奇蹟,這次奇蹟被稱為“哈迪遜河奇蹟”。
可是細心的你會發現,我們在工作中卻很少用直覺來做事,
甚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靠直覺做事的人特別不靠譜。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有時候直覺明明是對的,我們也不敢用、不敢相信呢?有本書恰好解答了這個問題。
這本書叫《風險與好的決策》,被譽為是繼《黑天鵝》、《反脆弱》之後,
關於風險、不確定性和預測的“最權威也是最生動”的風險課。
作者格爾德-吉仁澤是社會心理學家,
曾經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的客座教授。
針對我們為什麼不敢依靠直覺做決策這個問題,這本書的作者給出了兩點原因。
第一點是社會的消極錯誤文化,導致大家不敢依靠直覺來做決定。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社會中,存在著兩種錯誤文化,
一種是積極的錯誤文化,就是容忍犯錯,並鼓勵大家從錯誤中去學習,吸取經驗教訓;
一種是消極的錯誤文化,就是對錯誤幾乎零包容,導致大家都不敢犯錯。
而我們的社會環境,比較偏向於後者,
所以大家就都不敢犯錯,一旦出了錯,就怕是自己的責任。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由於直覺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如果依靠直覺來行動,出了問題就得自己承擔責任;
但如果按照理性分析、規定流程做事,即便最後出了錯,
責任也在於這個規則本身而不在自己。
所以,大家就算是覺得自己的直覺應該是對的,但是也不會那麼做,怕承擔責任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醫院,根據一項調查,
美國每年有250多萬例的手術都是沒有必要的,
但是醫生還是會建議病人去做,原因就在於,醫生這個職業面臨的訴訟風險往往很高,
所以即便直覺上認為,病人大可不必做手術,但為了減小自己被起訴的風險,
還是會按照流程建議病人做手術。
而且據說,會採取這種防禦性醫療行為的醫生佔比竟然高達93%!
第二點原因,是為了提高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這樣的情況更多發生在企業裡。
一份針對管理者的研究發現,現在有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表示,
如果不得不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那他們要嘛是放棄自己的直覺,要嘛是隱藏自己的直覺。
反正總得給自己基於直覺的決策找個理由,總不能說我就是這麼覺得的吧。
所以根本原因是別人也不相信你的直覺。這就跟我們接受的商學院教育有關係了。
幾乎所有的大學,在教授商業決策方法的時候都遵循一條原則,那就是效用最大化。
這就意味著你得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和結果,對每一種方案的效用作出評估,
再乘以它發生的概率,最後得出一個最佳方案來。這樣的方案,大家才覺得是合理的。
所以根據《風險與好的決策》這本書的觀點,
直覺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工具,
但有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在這個領域有足夠的經驗才行。
如果你符合這個條件,那不妨大膽試一試,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本文源自:《風險與好的決策》
稿:任筱寒
轉載:得到
-----------
主旨:
不敢依靠直覺做決策這個問題,主因有二:
1. 社會的消極錯誤文化
我們的社會環境,比較偏向於對錯誤幾乎零包容。
所以大家就都不敢犯錯,一旦出了錯,就怕是自己的責任。
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由於直覺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
如果依靠直覺來行動,出了問題就得自己承擔責任;
但如果按照理性分析、規定流程做事,即便最後出了錯,
責任也在於這個規則本身而不在自己。
2. 提高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如果不得不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那他們要嘛是放棄自己的直覺,要嘛是隱藏自己的直覺。
直覺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工具,
但有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在這個領域有足夠的經驗才行。
如果你符合這個條件,那不妨大膽試一試,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我們都知道,直覺有時候是很靈的。
比如說七年前,美國全美航空有一架飛機,起飛之後被黑雁群襲擊了,
導致兩個引擎全部關閉,失去了動力。
當時,飛機的機長就是利用直覺迅速做出了判斷,迫降在哈迪遜河上,
挽救了飛機上所有人的生命,創造了零死亡的奇蹟,這次奇蹟被稱為“哈迪遜河奇蹟”。
可是細心的你會發現,我們在工作中卻很少用直覺來做事,
甚至大多數人都會認為,靠直覺做事的人特別不靠譜。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有時候直覺明明是對的,我們也不敢用、不敢相信呢?有本書恰好解答了這個問題。
這本書叫《風險與好的決策》,被譽為是繼《黑天鵝》、《反脆弱》之後,
關於風險、不確定性和預測的“最權威也是最生動”的風險課。
作者格爾德-吉仁澤是社會心理學家,
曾經是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心理學教授,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的客座教授。
針對我們為什麼不敢依靠直覺做決策這個問題,這本書的作者給出了兩點原因。
第一點是社會的消極錯誤文化,導致大家不敢依靠直覺來做決定。什麼意思呢?
在我們社會中,存在著兩種錯誤文化,
一種是積極的錯誤文化,就是容忍犯錯,並鼓勵大家從錯誤中去學習,吸取經驗教訓;
一種是消極的錯誤文化,就是對錯誤幾乎零包容,導致大家都不敢犯錯。
而我們的社會環境,比較偏向於後者,
所以大家就都不敢犯錯,一旦出了錯,就怕是自己的責任。
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由於直覺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如果依靠直覺來行動,出了問題就得自己承擔責任;
但如果按照理性分析、規定流程做事,即便最後出了錯,
責任也在於這個規則本身而不在自己。
所以,大家就算是覺得自己的直覺應該是對的,但是也不會那麼做,怕承擔責任嘛。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醫院,根據一項調查,
美國每年有250多萬例的手術都是沒有必要的,
但是醫生還是會建議病人去做,原因就在於,醫生這個職業面臨的訴訟風險往往很高,
所以即便直覺上認為,病人大可不必做手術,但為了減小自己被起訴的風險,
還是會按照流程建議病人做手術。
而且據說,會採取這種防禦性醫療行為的醫生佔比竟然高達93%!
第二點原因,是為了提高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這樣的情況更多發生在企業裡。
一份針對管理者的研究發現,現在有很多企業的管理者都表示,
如果不得不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那他們要嘛是放棄自己的直覺,要嘛是隱藏自己的直覺。
反正總得給自己基於直覺的決策找個理由,總不能說我就是這麼覺得的吧。
所以根本原因是別人也不相信你的直覺。這就跟我們接受的商學院教育有關係了。
幾乎所有的大學,在教授商業決策方法的時候都遵循一條原則,那就是效用最大化。
這就意味著你得找出所有可能的方案和結果,對每一種方案的效用作出評估,
再乘以它發生的概率,最後得出一個最佳方案來。這樣的方案,大家才覺得是合理的。
所以根據《風險與好的決策》這本書的觀點,
直覺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工具,
但有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在這個領域有足夠的經驗才行。
如果你符合這個條件,那不妨大膽試一試,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本文源自:《風險與好的決策》
稿:任筱寒
轉載:得到
-----------
主旨:
不敢依靠直覺做決策這個問題,主因有二:
1. 社會的消極錯誤文化
我們的社會環境,比較偏向於對錯誤幾乎零包容。
所以大家就都不敢犯錯,一旦出了錯,就怕是自己的責任。
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由於直覺是一個很私人的東西,
如果依靠直覺來行動,出了問題就得自己承擔責任;
但如果按照理性分析、規定流程做事,即便最後出了錯,
責任也在於這個規則本身而不在自己。
2. 提高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如果不得不向第三方證明自己決策的合理性,
那他們要嘛是放棄自己的直覺,要嘛是隱藏自己的直覺。
直覺確實是一個很好的決策工具,
但有個前提,就是你必須要在這個領域有足夠的經驗才行。
如果你符合這個條件,那不妨大膽試一試,說不定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