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4日 星期三

❤得到-心理-為啥你總是想太多?

文章出處:為啥你總是想太多?


工作、生活中,很多人一遇到難處理的問題,就覺得自己能力不行,心理壓力特別大。
事實上,很多人想得太多,誇大了要面對的問題。怎麼判斷到底是不是想多了呢?
最近,法國有一位心理學家寫了本書,書名叫《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
介紹了一種判斷方法。我來給您說說。

這種判斷方法叫記錄法。都記錄什麼呢?
作者建議,當你覺得焦慮的時候,
如果有條件,就把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內心活動這兩部分內容記下來,越詳細越好
要是別人說了什麼,讓你不舒服,這樣的話也要記下來。那記下來之後呢?
自己情緒平靜的時候,拿來分析一下,或者請心理專家來幫著分析。

作者就舉了這麼個例子。
一個小伙子來找他諮詢,覺得老闆對自己評價低,擔心被解僱。
心態老是這麼緊張,也影響了和妻子的關係。
作者分析以後,發現小伙子覺得老闆對他評價低這件事兒,沒有實際的根據,
就建議小伙子記錄自己跟老闆的具體對話,再記下自己的內心活動。


這個小伙子就拿來了這麼一段對話,咱們一塊來聽聽。
小伙子早上去問老闆,一份文件寫得不清楚,該怎麼辦。
老闆說,確實寫得不清楚,
你可以對照一下B文件,就在C文件夾裡,還可以比對一下D文件。
小伙子又說,您能再說一遍嗎?文件名有點長沒記下來。
老闆就又重複了一遍。最後小伙子問,那這個D文件在哪兒呢?
老闆說,當然是在客戶數據庫裡。

聽起來就是一段簡單的對話啊,但是小伙子可不是這麼想的,我們再來聽聽他的內心活動。
他往老闆辦公室走的時候就開始想,我對有的業務不了解,要是老闆問我怎麼辦。
請老闆重複文件名的時候,他就覺得老闆說得比剛才快,估計已經不耐煩了。
最後說到D文件在哪兒的時候,小伙子又想,老闆說了“當然”在某某處,他已經瞧不起我了。

作者分析認為,這就是上下級之間的正常對話,老闆並沒有表現出不耐煩,
最後那句“當然”也不過分。作者就鼓勵小伙子去跟老闆談談這個問題
沒想到老闆說,雖然他自己工作也很忙,回答這些問題有點兒麻煩,
但是總比下屬啥都不了解,自己去瞎幹要好得多。
老闆希望下屬遇到不清楚的問題,先來問自己。這樣看來,是小伙子自己想得太多了


很多人都會遇到像這個小伙子的問題,本來結果不差,但是容易把事情往壞處想。
這是為啥呢? 《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這本書的作者就說,這是進化的結果。
遠古時期,人們對於負面的信息很敏感,才能隨時逃離危險。
童年時期,外界會對我們有很多期待,我們逐漸就開始自己要求自己,
形成某些“人生準則”。這些準則會潛移默化地跟我們的個性緊密結合。
所以很多時候,內心就會有強烈的負面活動。

要是內心活動太負面,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怎麼辦呢?
作者說,
有一個心理治療手段,你可以把記下來的內心活動,想像成一個第三方,把它實體化,
就像肩頭騎著一個小伙伴,這個小伙伴會使勁抓住你不鬆手。
要是內心的負面評價佔上風,你就想像這個場景,然後努力甩掉抓住你肩頭的這個小伙伴
作者說,這個方法還挺管用的。

你看,我們有時候會誇大問題,不能客觀判斷自己的處境。
如果下回你又開始懷疑自己,覺得自己不行,就試著把實際情況和內心活動記下來,
等情緒平靜下來對比看看,也許真的只是想太多了。


本文源自:《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
稿:劉婷
轉載:得到

---------------------
主旨:
怎麼判斷到底是不是想多了呢?
把實際情況和自己的內心活動這兩部分內容記下來,越詳細越好。
要是別人說了什麼,讓你不舒服,這樣的話也要記下來。那記下來之後呢?
自己情緒平靜的時候,拿來分析一下,或者請心理專家來幫著分析。

多數人會遇到的問題是,本來結果不差,但是容易把事情往壞處想。
這是為啥呢? 《從自我苛求中解放出來》這本書的作者就說,這是進化的結果。
遠古時期,人們對於負面的信息很敏感,才能隨時逃離危險。
童年時期,外界會對我們有很多期待,我們逐漸就開始自己要求自己,
形成某些“人生準則”。這些準則會潛移默化地跟我們的個性緊密結合。
所以很多時候,內心就會有強烈的負面活動。

要是內心活動太負面,影響到自己的工作生活怎麼辦呢?
有一個心理治療手段,你可以把記下來的內心活動,
想像成一個第三方,把它實體化,
就像肩頭騎著一個小伙伴,這個小伙伴會使勁抓住你不鬆手。
要是內心的負面評價佔上風,你就想像這個場景,然後努力甩掉抓住你肩頭的這個小伙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