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得到-溝通-三個小技巧幫你說服別人

文章出處:三個小技巧幫你說服別人


要想說服別人,我們一般都會擺事實講道理,但是很多時候沒啥用,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實際上,認知科學研究發現,
有時候讓人們做出改變的,不是信息本身,而是傳達信息的方式
說服別人呢,也可以在怎麼傳遞信息上下功夫。
最近有一本新書,叫《細節》,書裡教了我們幾招說服別人的小技巧。我們一起來聽聽。


第一招是追問具體細節。你可能遇到過這種情況,有一天你交代給同事一件事,
他滿口答應,說:好,沒問題,但是轉頭就給忘了。怎麼才能讓對方答應了就去做呢?
《細節》這本書裡說,你還得多問幾個跟任務有關的細節方面的問題,
比如什麼時間做、怎麼做等等。
這樣就相當於幫助對方制定行動計劃,減少對方轉頭就忘的情況。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研究人員就做過實驗,分別給不同的選民發出了三種動員信,
第一種就是簡單的鼓勵人們去投票;
第二種除了鼓勵人們投票以外,還多加了一句話,你願不願意去參加投票呢?
第三種動員信在前兩種的基礎上,
多加了三個問題,你什麼時間去投票?從哪兒出發?投票前會做些什麼?
根據最後的統計,收到第三種信的選民,投票率最高。
因為這多問的幾個問題,相當於引導選民制定了一個行動計劃,效果也最好。

這個方法也可以用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
比如你組織一個會議,想提高出勤率,不要說,下午4點開會,小張你去不去呢?
而是要說,小張呀,下午4點開會,之前你要準備什麼材料呢?
這就能引導要參加會議的成員,把4點開會列進計劃。


再說第二招,觸動人們對未來的責任感
先來看一個實驗,參與這個實驗的人會收到一封信,內容都是建議多存點退休金。
但是信分兩種,說辭不一樣。第一種是說,請你現在多存點錢,
不然老了之後的日子就不好過了。
第二種是,請你現在多存點錢,畢竟未來的你全仰仗現在的你。
最後經過統計發現,第二種說法讓人們覺得,
要對自己的未來負責,平均儲蓄率比第一種要高一些。

有意思的是,還有研究者對這個實驗做了一點小改進,
他們要求每個參加測試的人上傳一張照片,
然後用軟件把這些照片處理成他們70歲時候的模樣。
接下來還是分兩組,一組看到的是自己現在的照片,另一組看到的是70歲的照片。
然後問他們願意為退休存多少錢。結果看到70歲照片的那組,儲蓄率更高。
看來,在說服人這件事上,眼見為實還是成立的。

我們再來看最後一招,亮出專家身份
腦科學專家專門做過實驗,結果顯示,當專家提出建議的時候,
人們大腦中負責批判性思維和反駁的區域,就基本停止工作了。
也就是說,人們會天生相信專家的看法。下次說服別人的時候,
如果你是專家,就早早亮明身份,一開始就讓對方大腦中的反駁機制歇菜。


舉個例子,我們去醫院看病,都喜歡掛一個專家號,
要是剛從醫學院畢業的年輕醫生給你看病,你肯定不願意。
事實上,剛畢業的年輕醫生,知識是最新、最前沿的,找他們看病並不差。
何況,要是病人都去找專家,對於其他醫療資源也是浪費。
那怎麼說服病人找年輕醫生看病呢?
醫院可以這樣和病人說,給您安排一個水平很高的新醫生怎麼樣?剛從某某高校過來的。
這樣換個說法,人們就更容易接受了。

你看,我們分享了說服別人的三招,
分別是追問具體細節,觸動人們對未來的責任感,以及亮出專家身份
這三招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經過實驗證明,的確能改變別人的想法。
所以說,影響別人不一定要興師動眾,要有多麼大的動作,
一點點小的改變,可能只是換了一種說辭,對方就被你說服了。

本文源自:《細節》
稿:王海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