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李鴻章是怎麼成為賣國賊的
說起李鴻章,我們可能都知道他是晚清重臣,對歷史更了解的人還會知道,
因為甲午海戰失敗後簽訂馬關條約,一下子成了漢奸賣國賊。
可是你知道嗎,真實的李鴻章其實是個特別牛的人。
先讓我們來看看李鴻章都多牛:
在甲午海戰之前,因為領導洋務運動,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為清朝唯一有能力與當時世界較量的人,
甚至還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三大偉人之一;
慈禧老太太對他的評價就更了不得了,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
聽聽,再造玄黃,這是多高的評價。
可問題是,這麼牛的一個人,為啥名聲突然就臭了呢?
人們對於同一個人的認知,又為什麼在突然之間發生了那麼大的反轉呢?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商昌寶,為我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先說甲午海戰。在這場戰爭中,
清政府花巨資打造的現代化國防力量——北洋海軍竟然全軍覆沒,
李鴻章作為戰時的總指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在戰爭連連失利的情況下,李鴻章被“革職留任”。
李鴻章之前多年積累的名聲,就這麼被一場戰爭失利一掃而光。李鴻章冤不冤呢?
肯定不冤,可要把責任都歸在李鴻章一個人身上,也確實說不過去。
第一,當時清朝的海軍戰備雖然在世界海軍中排第八,論次序,還排在日本前頭。
可李鴻章心里特別清楚,海軍的力量,不是由人數和兵船數量的多少決定的,
而是由船的新舊和炮的大小以及射擊的快慢決定的。
清朝的戰備數量雖然不少,但設備陳舊,打起仗來根本不行。
第二,李鴻章為了打贏甲午海戰,也是盡心盡力,
他知道設備陳舊,也曾嘗試改變這種狀況。
當時,他看上了一艘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艦,可因為要給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
朝廷就宣布海軍停購軍艦兩年。結果這艘巡洋艦被日本買去,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在戰爭中橫掃北洋艦隊的“吉野號”。
也就是說,李鴻章儘管權重一時,
但說白了,不過是看家護院的大總管,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主子那裡。
事實上,北洋海軍的最高統帥也不是李鴻章,而是滿清的兩位王爺。
第三,咱們再看看日本,日本為了購買吉野號,
人家天皇是節衣縮食,皇后還把僅有的幾件首飾全部捐了出去。
後來在戰事緊張的時候,明治皇后親自上前線,為傷兵清理、包紮傷口。
日本天皇怎麼做,清朝的海軍不知道,可慈禧為了慶生修建頤和園他們是知道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給清朝賣命呢。
也是該著李鴻章倒楣,戰爭失敗之後,馬關條約的簽訂,又落在了他的頭上。
這樣情況下的談判,和正常的談判完全不一樣。
作為戰敗國,對等談判根本就不可能,李鴻章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在出發前,他跟皇帝以及大臣商量了很久,
如果日本提這樣的要求該怎麼辦,如果日本提那樣的要求又該怎麼辦,
幾乎把各種可能都討論了。這麼說吧,在出發去日本談判之前,
李鴻章所有的動作,都是經過了皇帝拍板的。
也就是說,條約中任何有損大清帝國利益的條款,李鴻章都不過是奉命行事。
特別是談判過程中,李鴻章遇刺,左下眼窩被子彈擊中,
如果這時他聰明地打道回府,不但不會落下千古罵名,還會獲得舉國上下的同情。
可李鴻章為了大清帝國的利益,
謝絕了醫生馬上施行外科手術的建議,一直堅持到談判完成。
在極度不對等、身體又受傷的情況下,
李鴻章不僅為清朝爭取到了最低的賠款,還追回了已經被佔領的遼東半島。
可是那時清朝實在是太窮了,就連這個最低限度的賠款也賠不起。
皇帝在為賠款發愁的時候,覺得李鴻章喪權辱國,給大清國丟了顏面。
可皇帝不能承認自己錯啊,那麼所有的錯誤就落到李鴻章頭上了,
就這麼著,李鴻章成了舉國上下眼中的賣國賊。
聽了這個故事,你就會發現,李鴻章不僅不是賣國賊,相反還是個能力非常突出的牛人。
那麼,他的命運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反轉呢?總結起來有幾點原因:
第一:李鴻章的失敗,其實是清朝體制的失敗,
而清朝的衰敗,不是從李鴻章開始的,在這之前就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問題。
第二:李鴻章能力雖然很強,但是這種個人能力,在大的趨勢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他只能在出了問題的時候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第三:就是和李鴻章的地位有關,
事情做砸了雖然不是他的責任,可所有的事情都是經他手做的。
畢竟,個人敵不過趨勢,在失敗這個大趨勢下,個人越努力,就顯得越悲劇。
其實,經營一家公司和治理國家沒有多少區別,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不管能力多強,實力多大,都不足與趨勢抗衡。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李鴻章為什麼不能救大清)
稿:陳遠
來源:得到
-----------------
主旨:
在甲午海戰之前,因為領導洋務運動,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為清朝唯一有能力與當時世界較量的人,
甚至還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三大偉人之一。
但在甲午戰爭連連失利的情況下,李鴻章被“革職留任”。
之前多年積累的名聲,就這麼被一場戰爭失利一掃而光。
李鴻章冤不冤呢?肯定不冤,可要把責任都歸在李鴻章一個人身上,也確實說不過去。
1. 當時清朝的海軍戰備雖然在世界海軍中排第八,論次序,還排在日本前頭。
事實上,海軍的力量,不是由人數和兵船數量的多少決定的。
清朝的戰備數量雖然不少,但設備陳舊,打起仗來根本不行。
2. 北洋海軍的最高統帥也不是李鴻章,而是滿清的兩位王爺。
3. 戰事緊張的時候,明治皇后親自上前線,為傷兵清理、包紮傷口。
日本天皇怎麼做,清朝的海軍不知道,可慈禧為了慶生修建頤和園。
4. 馬關條約中任何有損大清帝國利益的條款,都是經過了皇帝拍板的,
李鴻章都不過是奉命行事。
特別是談判過程中,李鴻章遇刺,為了大清帝國的利益,
謝絕了醫生馬上施行外科手術的建議,一直堅持到談判完成。
在極度不對等、身體又受傷的情況下,
李鴻章不僅為清朝爭取到了最低的賠款,還追回了已經被佔領的遼東半島。
可皇帝不能承認自己錯啊,那麼所有的錯誤就落到李鴻章頭上了,
就這麼著,李鴻章成了舉國上下眼中的賣國賊。
聽了後,你就會發現,李鴻章不僅不是賣國賊,相反還是個能力非常突出的牛人。
他的命運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反轉呢?總結起來有幾點原因:
1. 李鴻章的失敗,其實是清朝體制的失敗
2. 李鴻章能力雖然很強,但是這種個人能力,在大的趨勢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3. 就是和李鴻章的地位有關,事情做砸了雖然不是他的責任,
可所有的事情都是經他手做的。
說起李鴻章,我們可能都知道他是晚清重臣,對歷史更了解的人還會知道,
因為甲午海戰失敗後簽訂馬關條約,一下子成了漢奸賣國賊。
可是你知道嗎,真實的李鴻章其實是個特別牛的人。
先讓我們來看看李鴻章都多牛:
在甲午海戰之前,因為領導洋務運動,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為清朝唯一有能力與當時世界較量的人,
甚至還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三大偉人之一;
慈禧老太太對他的評價就更了不得了,說他是“再造玄黃之人”。
聽聽,再造玄黃,這是多高的評價。
可問題是,這麼牛的一個人,為啥名聲突然就臭了呢?
人們對於同一個人的認知,又為什麼在突然之間發生了那麼大的反轉呢?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商昌寶,為我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
先說甲午海戰。在這場戰爭中,
清政府花巨資打造的現代化國防力量——北洋海軍竟然全軍覆沒,
李鴻章作為戰時的總指揮,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在戰爭連連失利的情況下,李鴻章被“革職留任”。
李鴻章之前多年積累的名聲,就這麼被一場戰爭失利一掃而光。李鴻章冤不冤呢?
肯定不冤,可要把責任都歸在李鴻章一個人身上,也確實說不過去。
第一,當時清朝的海軍戰備雖然在世界海軍中排第八,論次序,還排在日本前頭。
可李鴻章心里特別清楚,海軍的力量,不是由人數和兵船數量的多少決定的,
而是由船的新舊和炮的大小以及射擊的快慢決定的。
清朝的戰備數量雖然不少,但設備陳舊,打起仗來根本不行。
第二,李鴻章為了打贏甲午海戰,也是盡心盡力,
他知道設備陳舊,也曾嘗試改變這種狀況。
當時,他看上了一艘世界上最快的巡洋艦,可因為要給慈禧太后修建頤和園,
朝廷就宣布海軍停購軍艦兩年。結果這艘巡洋艦被日本買去,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在戰爭中橫掃北洋艦隊的“吉野號”。
也就是說,李鴻章儘管權重一時,
但說白了,不過是看家護院的大總管,最終的決策權,還是在主子那裡。
事實上,北洋海軍的最高統帥也不是李鴻章,而是滿清的兩位王爺。
第三,咱們再看看日本,日本為了購買吉野號,
人家天皇是節衣縮食,皇后還把僅有的幾件首飾全部捐了出去。
後來在戰事緊張的時候,明治皇后親自上前線,為傷兵清理、包紮傷口。
日本天皇怎麼做,清朝的海軍不知道,可慈禧為了慶生修建頤和園他們是知道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還願意給清朝賣命呢。
也是該著李鴻章倒楣,戰爭失敗之後,馬關條約的簽訂,又落在了他的頭上。
這樣情況下的談判,和正常的談判完全不一樣。
作為戰敗國,對等談判根本就不可能,李鴻章也知道這一點。
所以在出發前,他跟皇帝以及大臣商量了很久,
如果日本提這樣的要求該怎麼辦,如果日本提那樣的要求又該怎麼辦,
幾乎把各種可能都討論了。這麼說吧,在出發去日本談判之前,
李鴻章所有的動作,都是經過了皇帝拍板的。
也就是說,條約中任何有損大清帝國利益的條款,李鴻章都不過是奉命行事。
特別是談判過程中,李鴻章遇刺,左下眼窩被子彈擊中,
如果這時他聰明地打道回府,不但不會落下千古罵名,還會獲得舉國上下的同情。
可李鴻章為了大清帝國的利益,
謝絕了醫生馬上施行外科手術的建議,一直堅持到談判完成。
在極度不對等、身體又受傷的情況下,
李鴻章不僅為清朝爭取到了最低的賠款,還追回了已經被佔領的遼東半島。
可是那時清朝實在是太窮了,就連這個最低限度的賠款也賠不起。
皇帝在為賠款發愁的時候,覺得李鴻章喪權辱國,給大清國丟了顏面。
可皇帝不能承認自己錯啊,那麼所有的錯誤就落到李鴻章頭上了,
就這麼著,李鴻章成了舉國上下眼中的賣國賊。
聽了這個故事,你就會發現,李鴻章不僅不是賣國賊,相反還是個能力非常突出的牛人。
那麼,他的命運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反轉呢?總結起來有幾點原因:
第一:李鴻章的失敗,其實是清朝體制的失敗,
而清朝的衰敗,不是從李鴻章開始的,在這之前就已經積累了非常多的問題。
第二:李鴻章能力雖然很強,但是這種個人能力,在大的趨勢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他只能在出了問題的時候修修補補,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第三:就是和李鴻章的地位有關,
事情做砸了雖然不是他的責任,可所有的事情都是經他手做的。
畢竟,個人敵不過趨勢,在失敗這個大趨勢下,個人越努力,就顯得越悲劇。
其實,經營一家公司和治理國家沒有多少區別,
無論是個人還是公司,不管能力多強,實力多大,都不足與趨勢抗衡。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李鴻章為什麼不能救大清)
稿:陳遠
來源:得到
-----------------
主旨:
在甲午海戰之前,因為領導洋務運動,李鴻章和曾國藩等人被稱為“中興四大名臣”;
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為清朝唯一有能力與當時世界較量的人,
甚至還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三大偉人之一。
但在甲午戰爭連連失利的情況下,李鴻章被“革職留任”。
之前多年積累的名聲,就這麼被一場戰爭失利一掃而光。
李鴻章冤不冤呢?肯定不冤,可要把責任都歸在李鴻章一個人身上,也確實說不過去。
1. 當時清朝的海軍戰備雖然在世界海軍中排第八,論次序,還排在日本前頭。
事實上,海軍的力量,不是由人數和兵船數量的多少決定的。
清朝的戰備數量雖然不少,但設備陳舊,打起仗來根本不行。
2. 北洋海軍的最高統帥也不是李鴻章,而是滿清的兩位王爺。
3. 戰事緊張的時候,明治皇后親自上前線,為傷兵清理、包紮傷口。
日本天皇怎麼做,清朝的海軍不知道,可慈禧為了慶生修建頤和園。
4. 馬關條約中任何有損大清帝國利益的條款,都是經過了皇帝拍板的,
李鴻章都不過是奉命行事。
特別是談判過程中,李鴻章遇刺,為了大清帝國的利益,
謝絕了醫生馬上施行外科手術的建議,一直堅持到談判完成。
在極度不對等、身體又受傷的情況下,
李鴻章不僅為清朝爭取到了最低的賠款,還追回了已經被佔領的遼東半島。
可皇帝不能承認自己錯啊,那麼所有的錯誤就落到李鴻章頭上了,
就這麼著,李鴻章成了舉國上下眼中的賣國賊。
聽了後,你就會發現,李鴻章不僅不是賣國賊,相反還是個能力非常突出的牛人。
他的命運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反轉呢?總結起來有幾點原因:
1. 李鴻章的失敗,其實是清朝體制的失敗
2. 李鴻章能力雖然很強,但是這種個人能力,在大的趨勢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3. 就是和李鴻章的地位有關,事情做砸了雖然不是他的責任,
可所有的事情都是經他手做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