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10日 星期五

❤得到-科技-皮尤報告:算法時代的七大主題

皮尤報告:算法時代的七大主題

這條音頻的內容是,算法時代對人類未來會有怎樣的影響。

如今算法已經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了。這裡的算法,
說的是解決問題或者完成任務的指示說明。數學公式是算法,計算機代碼也是算法。
互聯網是依靠算法運行的,所有的在線搜索都是通過算法完成的。
有了算法,我們才能用谷歌地圖,用手機裡的各種應用。

為了搞清楚人們是如何看待算法的,
全球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前不久發布了報告《算法時代》。
這份報告調查了1302人,包括技術專家、學者、企業從業者和政府領導人。
這些人回答了下面這個問題:未來十年,
算法對個人和社會的整體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在接受調查的人裡面,
有38%的人覺得算法的積極影響比消極影響多,37%的人認為算法的負面性超過積極性,
剩下25%的人覺得算法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差不多五五開。

這份報告根據專家學者們的回答,總結了算法時代的七大主題。
其中有些主題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比如算法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
算法可能會導致失業,等等。也有一些主題是過去我們沒有想到過的。

比如,過去我們覺得算法進步了,會幫我們更好地做判斷。
但報告說,當數據和預測模型占統治地位的時候,可能會取代人類的判斷。
調查指出,很多算法的主要目的,
是為了優化效率和提高盈利能力,而沒有考慮到算法本身潛在的社會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被當成是不會變化的數據,
而人類其實是會思考的、隨時都在變化的生命。
我們有可能正在創造一個僅憑邏輯驅動的社會,
也就是說,隨著算法開始編寫算法,人類有可能把決定權交給機器。

再比如,過去我們覺得,算法可以做到客觀中立。
但報告裡說,算法構成的系統也是有偏見的。
首先,就算創建算法的人已經盡量做到客觀中立了,
但是他們免不了在創造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價值觀。
其次就是算法採用的數據集是有局限的。就算是包含了幾十億條信息的數據集,
也很難完全捕捉到人們生活的豐富性和經驗的多樣性。

此外,報告還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那就是算法分類有可能深化人們的分歧。
報告預測,在未來,算法可能擴大數字精英和那些幾乎沒有能力參與算法的人之間的差距。
就像20年前人們說的“數字鴻溝”那樣,那時候有電腦、能上網的人,
和沒有電腦的、不能上網的人,他們之間是有差距的。
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十年,那些能夠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人,他的能力和對世界的認知,
會超過那些無法擁有這些工具,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工具的人很多倍。
那些能力較弱的人,在許多方面會被拉開差距。


所以報告在最後提出,我們要普及算法知識,加強算法的透明度和監管。
就像我們想知道一件商品,比如一件衣服,是什麼地方、怎么生產出來的,
我們也應該去質疑,我們的數據和決策是怎麼得出來的。這些信息的供應鍊是什麼樣的?
有明確的管理和審計跟踪嗎?所得的假設是基於部分信息得到的嗎?
數據有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所有這一切的要點是,
在未來十年內,我們的整個管理方式都需要改變。
為了確保我們能正確地使用算法,我們需要有管理和問責的機構。

以上就是這份報告的主要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新智元”(算法時代七大主題,數據與模型將操控人類)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全球權威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前不久發布了報告《算法時代》。
這份報告調查了1302人,包括技術專家、學者、企業從業者和政府領導人。
這份報告根據專家學者們的回答,總結了算法時代的七大主題。
其中有些主題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比如算法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
算法可能會導致失業,等等。也有一些主題是過去我們沒有想到過的。

1. 過去我們覺得算法進步了,會幫我們更好地做判斷。
但報告說,當數據和預測模型占統治地位的時候,可能會取代人類的判斷。

調查指出,很多算法的主要目的,
是為了優化效率和提高盈利能力,而沒有考慮到算法本身潛在的社會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被當成是不會變化的數據,
而人類其實是會思考的、隨時都在變化的生命。
我們有可能正在創造一個僅憑邏輯驅動的社會,
也就是說,隨著算法開始編寫算法,人類有可能把決定權交給機器。

2. 過去我們覺得,算法可以做到客觀中立。
但報告裡說,算法構成的系統也是有偏見的。

首先,就算創建算法的人已經盡量做到客觀中立了,
但是他們免不了在創造的過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價值觀。
其次就是算法採用的數據集是有局限的。就算是包含了幾十億條信息的數據集,
也很難完全捕捉到人們生活的豐富性和經驗的多樣性。

3. 算法分類有可能深化人們的分歧。
報告預測,在未來,算法可能擴大數字精英和那些幾乎沒有能力參與算法的人之間的差距。
就像20年前人們說的“數字鴻溝”那樣,那時候有電腦、能上網的人,
和沒有電腦的、不能上網的人,他們之間是有差距的。
從現在開始的未來十年,那些能夠使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人,他的能力和對世界的認知,
會超過那些無法擁有這些工具,或者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工具的人很多倍。
那些能力較弱的人,在許多方面會被拉開差距。

4. 因此我們要普及算法知識,加強算法的透明度和監管。
就像我們想知道一件商品,比如一件衣服,是什麼地方、怎么生產出來的,
我們也應該去質疑,我們的數據和決策是怎麼得出來的。這些信息的供應鍊是什麼樣的?
有明確的管理和審計跟踪嗎?所得的假設是基於部分信息得到的嗎?
數據有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所有這一切的要點是,
在未來十年內,我們的整個管理方式都需要改變。
為了確保我們能正確地使用算法,我們需要有管理和問責的機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