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偉大發明之源:是娛樂不是需求
這條音頻講的是:人類歷史上偉大的發明創造往往來源於娛樂,而不是需求。
在大多數人眼裡,發明創造是為了滿足某一個需求而產生的,
也就是先有了需求,人們才會想方設法用新發明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但是最近,美國著名的科普作家史蒂文·約翰遜(Steven Johnson)在TED作了一個演講,
他的觀點是:發明之母並不是需求,而是娛樂,
歷史上許多偉大發明的想法最初都來源於娛樂。為什麼這麼說?下面給你解釋一下。
史蒂文·約翰遜說,有時人們發明工具,是因為他們想要存活下來,
或者餵養他們的孩子們,或者是攻占隔壁的村莊。
但是很多情況下,新想法之所以會產生,僅僅是因為它們很有趣。
但是,有許多用於玩樂的、看似瑣碎的發明,
最後都在科學、政治和社會界引起了重大變革。
比如說公共博物館、橡膠、概率論、保險業務等等,
如果追溯這些發明過程的源頭的話,都是從追求娛樂開始的。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史蒂文舉了一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
但是史蒂文說,他們的起源就是娛樂,是對音樂的追求。
音樂怎麼導致計算機的產生呢?說到編程計算機,標準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的:
計算機起源於軍用科技,因為很多早期電腦都是專用於攻克戰時密碼,
或計算火箭運載軌道的。但是,史蒂文說,計算機最初的源頭是長笛。
考古人員曾發現一支來自大約40000年前原始人製作的長笛。
我們會覺得,那個時候人掌握了火的使用、製造了狩獵的簡易工具,
下一步應該會發明一些更有用的東西,
但事實上,我們的祖先確實發明了沒什麼實際用途,但是能讓空氣分子運動的長笛。
基於長笛發聲的原理,人類在兩千多年前又製造出了第一套管風琴,到了管風琴,
人就可以通過按鍵來推動空氣,進而控制樂器發聲了。
有了按鍵的發明,人們又發明了古鋼琴,有了古鋼琴之後,
人們又想,既然可以通過按鍵來觸發聲音,為什麼不同樣用按鍵來觸發字母呢?
於是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又誕生了,打字機最初的名字就和音樂有關,叫做“寫字敲弦琴”。
打字機出現之後,編碼也出現了。
大約一千年前,巴格達有三位發明家就設計了一個自動發聲的風琴,
這個風琴裡有一個旋轉的筒柱,筒柱裡有一些突起能構成不同的樂譜,
當筒柱旋轉時,它就能觸發風琴播放不同的曲目。
如果想讓風琴換一首曲子,換上另一個不同的筒柱就行了。
這個風琴本質上就是一個可以編碼的樂器。
後來,18世紀的時候,有個法國發明家又萌生了另一個想法:
既然可以通過編碼演奏音樂,為什麼不能通過編碼來控制織布機編織出不同的圖案呢?
於是可編碼式的織布機又誕生了。後來,人們改進了這種可編碼式的織布機,
將它核心的筒柱改成了穿孔的卡片。
這種穿孔卡片系統又啟發了維多利亞時期的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建造出了分析引擎,
到此為止,歷史上第一台真正的可編程計算機就誕生了。
其實,直到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程序員們還在使用這些穿孔卡片的計算機。
這就是由於人類對音樂的追求而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史蒂文在演講中說,像公共博物館、橡膠、概率論、保險業務的發明過程都是類似的,
但是他並沒有在演講中一一解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一查,順便拓寬知識面。
那麼,為什麼追求娛樂能讓人們產生這麼大的突破呢?
史蒂文說,這是因為娛樂的思想狀態在根本上是探索性的,
它能促使人們不斷追求未知世界裡新的可能性,所以才會有這麼驚人的連鎖反應。
以上就是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史蒂文·約翰遜這次TED演講中的主要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TED:The playful wonderland behind great inventions
音頻稿:李程遠 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學者
講述:鄭磊
-------------------
主旨:
發明之母並不是需求,而是娛樂,歷史上許多偉大發明的想法最初都來源於娛樂。
為了證明這個觀點,來舉個例子。
我們都知道,計算機是一項偉大的發明,但是他們起源就是娛樂,是對音樂的追求。
說到編程計算機,標準的故事版本是這樣的:
計算機起源於軍用科技,因為很多早期電腦都是專用於攻克戰時密碼,
或計算火箭運載軌道的。但是,史蒂文說,計算機最初的源頭是長笛。
考古人員曾發現一支來自大約40000年前原始人製作的長笛。
我們會覺得,那個時候人掌握了火的使用、製造了狩獵的簡易工具,
下一步應該會發明一些更有用的東西,
但事實上,我們的祖先確實發明了沒什麼實際用途,但是能讓空氣分子運動的長笛。
基於長笛發聲的原理,人類在兩千多年前又製造出了第一套管風琴,到了管風琴,
人就可以通過按鍵來推動空氣,進而控制樂器發聲了。
有了按鍵的發明,人們又發明了古鋼琴,有了古鋼琴之後,
人們又想,既然可以通過按鍵來觸發聲音,為什麼不同樣用按鍵來觸發字母呢?
於是世界上第一台打字機又誕生了,打字機最初的名字就和音樂有關,叫做“寫字敲弦琴”。
打字機出現之後,編碼也出現了。
大約一千年前,巴格達有三位發明家就設計了一個自動發聲的風琴,
這個風琴裡有一個旋轉的筒柱,筒柱裡有一些突起能構成不同的樂譜,
當筒柱旋轉時,它就能觸發風琴播放不同的曲目。
如果想讓風琴換一首曲子,換上另一個不同的筒柱就行了。
這個風琴本質上就是一個可以編碼的樂器。
後來,18世紀的時候,有個法國發明家又萌生了另一個想法:
既然可以通過編碼演奏音樂,為什麼不能通過編碼來控制織布機編織出不同的圖案呢?
於是可編碼式的織布機又誕生了。後來,人們改進了這種可編碼式的織布機,
將它核心的筒柱改成了穿孔的卡片。
這種穿孔卡片系統又啟發了維多利亞時期的發明家查爾斯·巴貝奇,建造出了分析引擎,
到此為止,歷史上第一台真正的可編程計算機就誕生了。
其實,直到20世紀70年代,計算機程序員們還在使用這些穿孔卡片的計算機。
這就是由於人類對音樂的追求而產生的一系列連鎖反應。
為什麼追求娛樂能讓人們產生這麼大的突破呢?
這是因為娛樂的思想狀態在根本上是探索性的,
它能促使人們不斷追求未知世界裡新的可能性,所以才會有這麼驚人的連鎖反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