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理性無知:人為什麼會做壞決策
這條音頻來說說,我們為什麼會做出壞決策。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去一家以前沒去過的餐館,會先看看別人的點評。
上網買東西,也要參考別人的評論,貨比三家。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
我們都會努力做一個理性的決策。但是,最近有本再版的新書《臥底經濟學》,
作者是著名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他在書裡說,有時候個人理性的決策,
不一定會帶來理性的結果。看上去荒唐的決策,反倒是理性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給你轉述一下。
先來說說美國總統選舉。假設美國一個州有600萬選民,
在這個州,兩位候選人始終是50%對50%。這
時候,你投出的那一票決定誰當總統的概率是三十萬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選民的選票對於誰當總統來說,幾乎沒什麼影響。理性的做法就是不投票。
去投票的那些選民,也不指望自己的票能影響選舉結果,而是因為這個過程充滿樂趣。
這種心理叫理性無知,不是真正的一無所知,而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
人們覺得自己保持無知狀態是有益的,他們理性地選擇了無知。
這時候容易出現“多數服從少數”的情況,
也就是損失大多數人的利益,來滿足少數人的利益。
舉個例子,美國政府給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對糖的進口。為什麼這麼做呢?
政府給的理由是保護製糖業工人的利益,避免美國工人在不公平的國際貿易中丟掉工作
這個理由表面上看沒問題,但只要是懂點經濟學,
我們就知道,設置貿易壁壘是糟糕的決策。
首先,貿易壁壘讓國外更便宜的糖無法進入美國,美國很多以糖為原料的公司,
就都得增加成本,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由於外國的製糖商人賺不到錢,他們也就沒有足夠的外匯買美國的其他產品。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美國對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
雖然維護了製糖業的利益,卻損害了更多人的利益。
書裡還算了一筆賬,設置貿易壁壘可以讓全國的甘蔗園和甜菜園多賺9億多美元,
但每個美國公民平均損失6美元。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多數服從少數”的案例。
既然貿易壁壘會讓大部分人受到損失,為什麼還是能推行呢?
這又要說到“理性無知”這個概念了。即便你知道製糖業的貿易壁壘讓你一年多花6美元,
你又會有多在意呢?你會去努力想辦法改變現狀嗎?不會。
但是對於製糖業的工人來說,就會百分之百關注這個問題。
他們肯定把票投給承諾保護他們工作的候選人。一張選票不會影響選舉結果,
但是一萬張就不同了。何況,糖業遊說集團還會給相關政治家提供贊助。
所以不管是美國公民,還是製糖業的工人,他們的行為都是理性的。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個體理性的行為,未必就能給社會帶來理性結果。
不過,少數人要是想組織起來,剝奪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剝削不容易被人察覺,因為被人察覺之後,人們就會反抗。
第二個是保證收益隻流向利益共同體,不能有外來者。
比如咱們剛才說的製糖業的案例,就滿足這兩個條件。
首先剝削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大眾要下點功夫才能明白貿易壁壘是怎麼回事。
這樣,糖業的遊說集團就能充分利用大眾的迷惑。
如果有人宣傳自由貿易的好處,恐怕很難解釋清楚。
其次,利益不會外流。因為製糖業的各個小團體關係緊密,
入行代價比較高,後來的人很難進入。
剛才說的兩個條件,一個剝削不容易被察覺,相對容易實現;
另一個保證收益隻流向利益共同體,要實現就比較困難。
比如,假設政府決定給每個房地產經紀人一萬塊補貼,但這個行業門檻很低,
時間一長,肯定就會出現一大批房地產經紀人,這樣客源就會相對不足,
政府補貼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理性的房地產經紀人就不會努力去爭取政府補貼。
最後總結一下,很多看上去不靠譜的決策,其實背後也是理性的考量,
人們有時候會理性地選擇無知。個體理性的行為,未必能給社會帶來理性結果。
以上就是《臥底經濟學》這本書裡的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臥底經濟學3》
稿:王海
轉載:得到
---------------------
主旨:
理性無知,不是真正的一無所知,而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
人們覺得自己保持無知狀態是有益的,他們理性地選擇了無知。
這時候容易出現“多數服從少數”的情況,
也就是損失大多數人的利益,來滿足少數人的利益。
舉個例子,美國政府給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對糖的進口。為什麼這麼做呢?
政府給的理由是保護製糖業工人的利益,避免美國工人在不公平的國際貿易中丟掉工作
這個理由表面上看沒問題,但只要是懂點經濟學,
我們就知道,設置貿易壁壘是糟糕的決策。
首先,貿易壁壘讓國外更便宜的糖無法進入美國,美國很多以糖為原料的公司,
就都得增加成本,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由於外國的製糖商人賺不到錢,他們也就沒有足夠的外匯買美國的其他產品。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美國對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
雖然維護了製糖業的利益,卻損害了更多人的利益。
對於製糖業的工人來說,就會百分之百關注這個問題。
他們肯定把票投給承諾保護他們工作的候選人。一張選票不會影響選舉結果,
但是一萬張就不同了。何況,糖業遊說集團還會給相關政治家提供贊助。
所以不管是美國公民,還是製糖業的工人,他們的行為都是理性的。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個體理性的行為,未必就能給社會帶來理性結果。
少數人要是想組織起來,剝奪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剝削不容易被人察覺,因為被人察覺之後,人們就會反抗。
第二個是保證收益隻流向利益共同體,不能有外來者。
比如咱們剛才說的製糖業的案例,就滿足這兩個條件。
首先剝削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大眾要下點功夫才能明白貿易壁壘是怎麼回事。
這樣,糖業的遊說集團就能充分利用大眾的迷惑。
如果有人宣傳自由貿易的好處,恐怕很難解釋清楚。
其次,利益不會外流。因為製糖業的各個小團體關係緊密,
入行代價比較高,後來的人很難進入。
這條音頻來說說,我們為什麼會做出壞決策。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果去一家以前沒去過的餐館,會先看看別人的點評。
上網買東西,也要參考別人的評論,貨比三家。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
我們都會努力做一個理性的決策。但是,最近有本再版的新書《臥底經濟學》,
作者是著名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他在書裡說,有時候個人理性的決策,
不一定會帶來理性的結果。看上去荒唐的決策,反倒是理性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給你轉述一下。
先來說說美國總統選舉。假設美國一個州有600萬選民,
在這個州,兩位候選人始終是50%對50%。這
時候,你投出的那一票決定誰當總統的概率是三十萬分之一。
也就是說,一個選民的選票對於誰當總統來說,幾乎沒什麼影響。理性的做法就是不投票。
去投票的那些選民,也不指望自己的票能影響選舉結果,而是因為這個過程充滿樂趣。
這種心理叫理性無知,不是真正的一無所知,而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
人們覺得自己保持無知狀態是有益的,他們理性地選擇了無知。
這時候容易出現“多數服從少數”的情況,
也就是損失大多數人的利益,來滿足少數人的利益。
舉個例子,美國政府給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對糖的進口。為什麼這麼做呢?
政府給的理由是保護製糖業工人的利益,避免美國工人在不公平的國際貿易中丟掉工作
這個理由表面上看沒問題,但只要是懂點經濟學,
我們就知道,設置貿易壁壘是糟糕的決策。
首先,貿易壁壘讓國外更便宜的糖無法進入美國,美國很多以糖為原料的公司,
就都得增加成本,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由於外國的製糖商人賺不到錢,他們也就沒有足夠的外匯買美國的其他產品。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美國對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
雖然維護了製糖業的利益,卻損害了更多人的利益。
書裡還算了一筆賬,設置貿易壁壘可以讓全國的甘蔗園和甜菜園多賺9億多美元,
但每個美國公民平均損失6美元。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多數服從少數”的案例。
既然貿易壁壘會讓大部分人受到損失,為什麼還是能推行呢?
這又要說到“理性無知”這個概念了。即便你知道製糖業的貿易壁壘讓你一年多花6美元,
你又會有多在意呢?你會去努力想辦法改變現狀嗎?不會。
但是對於製糖業的工人來說,就會百分之百關注這個問題。
他們肯定把票投給承諾保護他們工作的候選人。一張選票不會影響選舉結果,
但是一萬張就不同了。何況,糖業遊說集團還會給相關政治家提供贊助。
所以不管是美國公民,還是製糖業的工人,他們的行為都是理性的。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個體理性的行為,未必就能給社會帶來理性結果。
不過,少數人要是想組織起來,剝奪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剝削不容易被人察覺,因為被人察覺之後,人們就會反抗。
第二個是保證收益隻流向利益共同體,不能有外來者。
比如咱們剛才說的製糖業的案例,就滿足這兩個條件。
首先剝削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大眾要下點功夫才能明白貿易壁壘是怎麼回事。
這樣,糖業的遊說集團就能充分利用大眾的迷惑。
如果有人宣傳自由貿易的好處,恐怕很難解釋清楚。
其次,利益不會外流。因為製糖業的各個小團體關係緊密,
入行代價比較高,後來的人很難進入。
剛才說的兩個條件,一個剝削不容易被察覺,相對容易實現;
另一個保證收益隻流向利益共同體,要實現就比較困難。
比如,假設政府決定給每個房地產經紀人一萬塊補貼,但這個行業門檻很低,
時間一長,肯定就會出現一大批房地產經紀人,這樣客源就會相對不足,
政府補貼也解決不了問題。所以,理性的房地產經紀人就不會努力去爭取政府補貼。
最後總結一下,很多看上去不靠譜的決策,其實背後也是理性的考量,
人們有時候會理性地選擇無知。個體理性的行為,未必能給社會帶來理性結果。
以上就是《臥底經濟學》這本書裡的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臥底經濟學3》
稿:王海
轉載:得到
---------------------
主旨:
理性無知,不是真正的一無所知,而是從個人的利益出發,
人們覺得自己保持無知狀態是有益的,他們理性地選擇了無知。
這時候容易出現“多數服從少數”的情況,
也就是損失大多數人的利益,來滿足少數人的利益。
舉個例子,美國政府給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限制對糖的進口。為什麼這麼做呢?
政府給的理由是保護製糖業工人的利益,避免美國工人在不公平的國際貿易中丟掉工作
這個理由表面上看沒問題,但只要是懂點經濟學,
我們就知道,設置貿易壁壘是糟糕的決策。
首先,貿易壁壘讓國外更便宜的糖無法進入美國,美國很多以糖為原料的公司,
就都得增加成本,也損害了消費者的利益。
其次,由於外國的製糖商人賺不到錢,他們也就沒有足夠的外匯買美國的其他產品。
總結起來就一句話:美國對製糖業設置貿易壁壘,
雖然維護了製糖業的利益,卻損害了更多人的利益。
對於製糖業的工人來說,就會百分之百關注這個問題。
他們肯定把票投給承諾保護他們工作的候選人。一張選票不會影響選舉結果,
但是一萬張就不同了。何況,糖業遊說集團還會給相關政治家提供贊助。
所以不管是美國公民,還是製糖業的工人,他們的行為都是理性的。
這個例子也說明了,個體理性的行為,未必就能給社會帶來理性結果。
少數人要是想組織起來,剝奪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個是剝削不容易被人察覺,因為被人察覺之後,人們就會反抗。
第二個是保證收益隻流向利益共同體,不能有外來者。
比如咱們剛才說的製糖業的案例,就滿足這兩個條件。
首先剝削不容易被察覺,因為大眾要下點功夫才能明白貿易壁壘是怎麼回事。
這樣,糖業的遊說集團就能充分利用大眾的迷惑。
如果有人宣傳自由貿易的好處,恐怕很難解釋清楚。
其次,利益不會外流。因為製糖業的各個小團體關係緊密,
入行代價比較高,後來的人很難進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