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3日 星期四

❤得到-企管-自下而上:為什麼要解僱管理者

出處:自下而上:為什麼要解僱管理者


這條音頻給你介紹一種觀點:在一家大公司裡,
真正發揮作用的是自下而上的勞動分工與互相協調,而不應該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控制。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本新書,書名叫做叫做《自下而上》(The Evolution of Everything),
作者馬特·里德利(Matt Ridley)是牛津大學動物學博士、著名科普作家,
也是《理性樂觀派》的作者。這本書講述了一種看待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新角度,
那就是:世界是自我組織、自我變化的,幾乎所有變化都是從演變而來。
 “演變”這個詞意味著自發、漸進,沒有預定方向,而且不可抵擋。
當然,“演變”理論對管理和市場同樣適用,在這本書裡,
作者批評了許多現代大企業“帝國式”的管理體制,
還介紹了一種公司自我管理的成功思路,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說。


首先,馬特·里德利指出了
現代大公司常見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管理是自上而下的,
CEO像國王一樣掌握大權,名聲、股份都非常大,甚至被員工奉若神明。
但除了表面的權力以外,近年來一些大公司CEO只是對外扮演代言人,
拿著高薪、偶爾做點關鍵決策,但實際上並沒有承擔太多責任。
最諷刺的是,數字經濟倡導所謂流動性、平等性,
但今天最典型的帝國式CEO卻恰好來自這一類企業,
比如微軟的比爾·蓋茨、亞馬遜的貝佐斯、Facebook的紮克伯格等等。
作者還舉了蘋果公司的例子:2011年喬布斯去世,
竟會讓人感到蘋果公司本身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蘋果公司股價暴跌,
歷史上成吉思汗這樣的君王去世了,對帝國的影響也不過如此。

書中引用了世界級戰略大師、管理大師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的觀點。
哈默爾直接呼籲“讓我們解僱所有的管理者”,
他說,因為管理人員也需要管理,所以組織越是發展壯大,管理層級就越多,
規模就越大、越複雜。而且,發號施令式的管理,很可能產生愚蠢的決策,
管理者之間踢皮球、決策速度慢,基層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又沒人肯聽。
一個人作為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買車的事情,
但作為公司的僱員,卻連買一把辦公椅都決定不了。
所以,和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發展更慢,和小型機構相比,大型公共機構名聲會差得多。


那怎樣避免大公司陷入這種“帝國式管理”的困局呢?
作者舉了一個公司20多年來自我管理的案例,
那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西紅柿加工廠,美國的“晨星西紅柿”公司。 
1990年,公司創始人克里斯·魯弗(Chris Rufer)剛進入加工行業,
就把員工召集起來,商討“我們想要成為怎樣的公司?”
答案建立在三條原則上:
第一,人在能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時最幸福;
第二,人能“思考、充滿活力、發揮創意、表達關懷”;
第三,最好的人類組織應該像志願團體,沒有外人管理,而是由參與者相互協調管理。
 “晨星西紅柿”公司發展到現在,有400名專職員工和3000名兼職員工,
公司利潤增長很快,員工流失率非常低,創新能力還很高。
這麼一家大公司,竟然沒有管理層、沒有CEO,所有人都沒有頭銜,也無所謂升職。
無論是生物學家、農場工人還是公司會計,所有人都對公司同樣負責。
員工的職責、績效指標和工資都是自己和同事商量的,預算也是靠員工商量出來的
沒有涉及金錢和地位的政治鬥爭,員工更加感到是對同事負責,而不是對老闆負責。


《自下而上》作者認為,克里斯·魯弗堪稱對員工下放權力的偉大企業改革家,
而且他這種想法慢慢地總會流行起來。
比如,美國食品零售商全食公司也推崇“演變”理論,
他們把商品庫存與促銷的決策權下放給了地方零售店,
還推行著一個叫做“收益分享”的方案,每一支團隊所獲得的獎金都可以跟其他團隊分享。
全食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約翰·麥基(John Mackey)認為,
“演變”理論在市場裡是發揮作用的,自由市場的力量能使社會扁平化,
企業不是一台機器,而是一套互相依存、不斷發展的複雜系統的一部分。


總結一下,《自下而上》認為,
在一家大公司裡,真正發揮作用的東西是勞動分工和互相協調,
良好的管理意味著良好的協調,員工掌握專門的技能,進行交流,
就像市場裡的參與者、城市裡的公民一樣。
作者希望通過這本書,讓你看到潛藏在底層的變化過程,放開對“設計”和“規劃”的痴迷。
這本書今天在“得到”首發,如果你對內容感興趣,不妨讀讀全書。

本文源自:《自下而上》
稿:王巧穎
轉載:得到

----------------------
主旨:
現代大公司常見的一種現象,那就是:管理是自上而下的,
CEO像國王一樣掌握大權,名聲、股份都非常大,甚至被員工奉若神明。
但除了表面的權力以外,近年來一些大公司CEO只是對外扮演代言人,
拿著高薪、偶爾做點關鍵決策,但實際上並沒有承擔太多責任。
最諷刺的是,數字經濟倡導所謂流動性、平等性,
但今天最典型的帝國式CEO卻恰好來自這一類企業,
比如微軟的比爾·蓋茨、亞馬遜的貝佐斯、Facebook的紮克伯格等等。
作者還舉了蘋果公司的例子:2011年喬布斯去世,
竟會讓人感到蘋果公司本身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脅,蘋果公司股價暴跌,
歷史上成吉思汗這樣的君王去世了,對帝國的影響也不過如此。

世界級戰略大師、管理大師加里·哈默爾(Gary Hamel)
直接呼籲“讓我們解僱所有的管理者”,
他說,因為管理人員也需要管理,所以組織越是發展壯大,管理層級就越多,
規模就越大、越複雜。而且,發號施令式的管理,很可能產生愚蠢的決策,
管理者之間踢皮球、決策速度慢,基層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又沒人肯聽。
一個人作為消費者,可以自己決定買車的事情,
但作為公司的僱員,卻連買一把辦公椅都決定不了。
所以,和小公司相比,大公司發展更慢,和小型機構相比,大型公共機構名聲會差得多。

那怎樣避免大公司陷入這種“帝國式管理”的困局呢?
答案建立在三條原則上:
第一,人在能自己控制自己的生活時最幸福;
第二,人能“思考、充滿活力、發揮創意、表達關懷”;
第三,最好的人類組織應該像志願團體,沒有外人管理,而是由參與者相互協調管理。
“晨星西紅柿”公司發展到現在,有400名專職員工和3000名兼職員工,
公司利潤增長很快,員工流失率非常低,創新能力還很高。
這麼一家大公司,竟然沒有管理層、沒有CEO,所有人都沒有頭銜,也無所謂升職。
無論是生物學家、農場工人還是公司會計,所有人都對公司同樣負責。
員工的職責、績效指標和工資都是自己和同事商量的,預算也是靠員工商量出來的
沒有涉及金錢和地位的政治鬥爭,員工更加感到是對同事負責,而不是對老闆負責。

在一家大公司裡,真正發揮作用的東西是勞動分工和互相協調,
良好的管理意味著良好的協調,員工掌握專門的技能,進行交流,
就像市場裡的參與者、城市裡的公民一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