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演講緊張?三個方法解決它
今天這條音頻,我們來告訴你三個克服演講緊張情緒的小技巧。
國外有人做過研究,人這輩子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調查結果是死亡才排第二,
而排名第一的是公眾演講,也就是說在上台演講和死亡之間,很多人寧可選擇死了算了。
最近,“得到”App訂閱專欄《馬徐駿說雜誌》解讀了一篇來自《演講》雜誌網站的文章,
文章作者是教育家、公眾演說家喬納森·羅賓內特(Jonathan Robinette),
他說,世界上只有兩種演講者,一種是特別緊張的,另一種是假裝自己不緊張的。
也就是說,其實所有的演講者都緊張,只不過有人知道怎樣隱藏這種情緒。
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第二種人呢?下面是三種非常具體可實施的方法,我們來說一說。
先說第一個方法,練習十五遍。
這裡指的練習不是讓你演講稿全篇寫下來之後狂背十五遍,而是先準備一個好提綱。
你需要講哪幾個要點?哪個先講哪個後講?
先搭出來整體的結構,再順著這個大框架往裡填入內容。
很多演講者在結構的準備上就有問題,要嘛不重視提綱,要嘛壓根就沒提綱,
也有的寫完提綱就扔一邊兒,
或者在演講準備差不多的時候,才把提綱拿出來對一遍收個尾。
這樣就大錯特錯了,提綱一定要好好準備,爛熟於心。
因為熟背整篇演講稿是不現實的,
尤其是句與句、段與段的銜接處,你很有可能因為緊張而忘詞,
但提綱就相當於腦中有個提詞器,即便忘詞了還可以根據提綱現場發揮。
準備完提綱之後,要演練至少十五遍,那怎麼練呢?
不管你是讀也好,背也好,每準備一遍,都要做一個記號,比如在紙上畫一道槓。
這個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如果你不斷的暗示自己“十五遍有用”,那等你完成了它,
就會建立信心、減少焦慮,還可以幫你減少在演講裡出現“嗯、啊”之類的水詞兒和尾音。
第二個方法是,學會轉移聽眾的焦點。
其實人們聽演講的時候,更在意的是信息內容,
而不是誰在演講,所以可以將聽眾的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開。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假如你覺得站在舞台中央開始演講讓你很焦慮,
那你完全可以換個方式開始你的演講,比如先站在觀眾席上、
或者站在舞台的幕布後面開場;如果聽眾不多,也可以給每個人發一張調查問卷,
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會被暫時轉移,你會覺得舒服很多。
但要注意的是,轉移焦點也不能矯枉過正,千萬不能讓輔助的手段吸引了全部焦點,
比如投影、幻燈片等等,也不應該迴避觀眾的目光接觸。
因為演講是需要交流的,避免成為焦點只是讓你適應舞台的手段,
這個過渡期結束後你還是要走進場,跟大家面對面的。
說完了準備和開場,再來說說第三個方法,在演講進行中設立暫停機制。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在籃球比賽裡,為了佈置戰術,或者打亂對手節奏、給隊員一些喘息和重新掌控比賽的機會,教練就會叫暫停。在演講中也可以藉鑑這種機制,給自己叫個暫停。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幾段小視頻,哪怕只是一個三五分鐘的演講,
插一兩個短視頻都是沒問題的,聽眾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會覺得演講更豐富、更立體。
在暫停的時間裡,你就可以抓緊時間重啟一下狀態,
想想接下來要說什麼,就算真的忘詞了,也可以再看看提綱。
設立暫停機制有兩個好處。
第一,不用苛求自己大段大段地講述,
因為想做一次無比連貫、一氣呵成的演講本來就是非常難的;
第二,也可以減少你在演講開始時的緊張和焦慮,因為你知道接下來有“休息站”,
感覺就會好很多。暫停機制就像是跳傘時的備用傘,你知道有這麼一個備用傘,
哪怕用不著,都會覺得安全、有保障。
總結一下這三個緩解演講緊張情緒的小技巧:
第一,列好提綱,牢牢記住,演講開始前有儀式感地演練15遍。
第二,學會轉移焦點,比如站在觀眾席上開始演講,
或者用其他形式吸引走觀眾的目光和注意力。
第三,在演講過程中設立暫停機制,調整演講的節奏。以上三個方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演講》雜誌官網“得到”App訂閱專欄《馬徐駿說雜誌》
音頻稿:楊霽琳講述:於浩
--------------------
主旨:
1. 練習十五遍
這裡指的練習不是讓你演講稿全篇寫下來之後狂背十五遍,而是先準備一個好提綱。
你需要講哪幾個要點?哪個先講哪個後講?
先搭出來整體的結構,再順著這個大框架往裡填入內容。
提綱一定要好好準備,爛熟於心。因為熟背整篇演講稿是不現實的,
尤其是句與句、段與段的銜接處,你很有可能因為緊張而忘詞,
但提綱就相當於腦中有個提詞器,即便忘詞了還可以根據提綱現場發揮。
準備完提綱之後,要演練至少十五遍,那怎麼練呢?
不管你是讀也好,背也好,每準備一遍,都要做一個記號,比如在紙上畫一道槓。
這個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如果你不斷的暗示自己“十五遍有用”,那等你完成了它,
就會建立信心、減少焦慮,還可以幫你減少在演講裡出現“嗯、啊”之類的水詞兒和尾音。
2. 學會轉移聽眾的焦點
其實人們聽演講的時候,更在意的是信息內容,
而不是誰在演講,所以可以將聽眾的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開。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假如你覺得站在舞台中央開始演講讓你很焦慮,
那你完全可以換個方式開始你的演講,比如先站在觀眾席上、
或者站在舞台的幕布後面開場;如果聽眾不多,也可以給每個人發一張調查問卷,
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會被暫時轉移,你會覺得舒服很多。
但要注意的是,轉移焦點也不能矯枉過正,千萬不能讓輔助的手段吸引了全部焦點,
比如投影、幻燈片等等,也不應該迴避觀眾的目光接觸,因為演講是需要交流的。
3. 在演講進行中設立暫停機制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幾段小視頻,哪怕只是一個三五分鐘的演講,
插一兩個短視頻都是沒問題的,聽眾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會覺得演講更豐富、更立體。
在暫停的時間裡,你就可以抓緊時間重啟一下狀態,
想想接下來要說什麼,就算真的忘詞了,也可以再看看提綱。
設立暫停機制有兩個好處。
(1)不用苛求自己大段大段地講述,
因為想做一次無比連貫、一氣呵成的演講本來就是非常難的;
(2)減少你在演講開始時的緊張和焦慮,因為你知道接下來有“休息站”,
感覺就會好很多。暫停機制就像是跳傘時的備用傘,你知道有這麼一個備用傘,
哪怕用不著,都會覺得安全、有保障。
今天這條音頻,我們來告訴你三個克服演講緊張情緒的小技巧。
國外有人做過研究,人這輩子最害怕的事情是什麼?調查結果是死亡才排第二,
而排名第一的是公眾演講,也就是說在上台演講和死亡之間,很多人寧可選擇死了算了。
最近,“得到”App訂閱專欄《馬徐駿說雜誌》解讀了一篇來自《演講》雜誌網站的文章,
文章作者是教育家、公眾演說家喬納森·羅賓內特(Jonathan Robinette),
他說,世界上只有兩種演講者,一種是特別緊張的,另一種是假裝自己不緊張的。
也就是說,其實所有的演講者都緊張,只不過有人知道怎樣隱藏這種情緒。
那我們怎樣才能成為第二種人呢?下面是三種非常具體可實施的方法,我們來說一說。
先說第一個方法,練習十五遍。
這裡指的練習不是讓你演講稿全篇寫下來之後狂背十五遍,而是先準備一個好提綱。
你需要講哪幾個要點?哪個先講哪個後講?
先搭出來整體的結構,再順著這個大框架往裡填入內容。
很多演講者在結構的準備上就有問題,要嘛不重視提綱,要嘛壓根就沒提綱,
也有的寫完提綱就扔一邊兒,
或者在演講準備差不多的時候,才把提綱拿出來對一遍收個尾。
這樣就大錯特錯了,提綱一定要好好準備,爛熟於心。
因為熟背整篇演講稿是不現實的,
尤其是句與句、段與段的銜接處,你很有可能因為緊張而忘詞,
但提綱就相當於腦中有個提詞器,即便忘詞了還可以根據提綱現場發揮。
準備完提綱之後,要演練至少十五遍,那怎麼練呢?
不管你是讀也好,背也好,每準備一遍,都要做一個記號,比如在紙上畫一道槓。
這個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如果你不斷的暗示自己“十五遍有用”,那等你完成了它,
就會建立信心、減少焦慮,還可以幫你減少在演講裡出現“嗯、啊”之類的水詞兒和尾音。
第二個方法是,學會轉移聽眾的焦點。
其實人們聽演講的時候,更在意的是信息內容,
而不是誰在演講,所以可以將聽眾的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開。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假如你覺得站在舞台中央開始演講讓你很焦慮,
那你完全可以換個方式開始你的演講,比如先站在觀眾席上、
或者站在舞台的幕布後面開場;如果聽眾不多,也可以給每個人發一張調查問卷,
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會被暫時轉移,你會覺得舒服很多。
但要注意的是,轉移焦點也不能矯枉過正,千萬不能讓輔助的手段吸引了全部焦點,
比如投影、幻燈片等等,也不應該迴避觀眾的目光接觸。
因為演講是需要交流的,避免成為焦點只是讓你適應舞台的手段,
這個過渡期結束後你還是要走進場,跟大家面對面的。
說完了準備和開場,再來說說第三個方法,在演講進行中設立暫停機制。什麼意思呢?
比如說在籃球比賽裡,為了佈置戰術,或者打亂對手節奏、給隊員一些喘息和重新掌控比賽的機會,教練就會叫暫停。在演講中也可以藉鑑這種機制,給自己叫個暫停。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幾段小視頻,哪怕只是一個三五分鐘的演講,
插一兩個短視頻都是沒問題的,聽眾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會覺得演講更豐富、更立體。
在暫停的時間裡,你就可以抓緊時間重啟一下狀態,
想想接下來要說什麼,就算真的忘詞了,也可以再看看提綱。
設立暫停機制有兩個好處。
第一,不用苛求自己大段大段地講述,
因為想做一次無比連貫、一氣呵成的演講本來就是非常難的;
第二,也可以減少你在演講開始時的緊張和焦慮,因為你知道接下來有“休息站”,
感覺就會好很多。暫停機制就像是跳傘時的備用傘,你知道有這麼一個備用傘,
哪怕用不著,都會覺得安全、有保障。
總結一下這三個緩解演講緊張情緒的小技巧:
第一,列好提綱,牢牢記住,演講開始前有儀式感地演練15遍。
第二,學會轉移焦點,比如站在觀眾席上開始演講,
或者用其他形式吸引走觀眾的目光和注意力。
第三,在演講過程中設立暫停機制,調整演講的節奏。以上三個方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演講》雜誌官網“得到”App訂閱專欄《馬徐駿說雜誌》
音頻稿:楊霽琳講述:於浩
--------------------
主旨:
1. 練習十五遍
這裡指的練習不是讓你演講稿全篇寫下來之後狂背十五遍,而是先準備一個好提綱。
你需要講哪幾個要點?哪個先講哪個後講?
先搭出來整體的結構,再順著這個大框架往裡填入內容。
提綱一定要好好準備,爛熟於心。因為熟背整篇演講稿是不現實的,
尤其是句與句、段與段的銜接處,你很有可能因為緊張而忘詞,
但提綱就相當於腦中有個提詞器,即便忘詞了還可以根據提綱現場發揮。
準備完提綱之後,要演練至少十五遍,那怎麼練呢?
不管你是讀也好,背也好,每準備一遍,都要做一個記號,比如在紙上畫一道槓。
這個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如果你不斷的暗示自己“十五遍有用”,那等你完成了它,
就會建立信心、減少焦慮,還可以幫你減少在演講裡出現“嗯、啊”之類的水詞兒和尾音。
2. 學會轉移聽眾的焦點
其實人們聽演講的時候,更在意的是信息內容,
而不是誰在演講,所以可以將聽眾的焦點從自己身上轉移開。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方法,假如你覺得站在舞台中央開始演講讓你很焦慮,
那你完全可以換個方式開始你的演講,比如先站在觀眾席上、
或者站在舞台的幕布後面開場;如果聽眾不多,也可以給每個人發一張調查問卷,
這樣他們的注意力會被暫時轉移,你會覺得舒服很多。
但要注意的是,轉移焦點也不能矯枉過正,千萬不能讓輔助的手段吸引了全部焦點,
比如投影、幻燈片等等,也不應該迴避觀眾的目光接觸,因為演講是需要交流的。
3. 在演講進行中設立暫停機制
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放幾段小視頻,哪怕只是一個三五分鐘的演講,
插一兩個短視頻都是沒問題的,聽眾也不會覺得奇怪,反而會覺得演講更豐富、更立體。
在暫停的時間裡,你就可以抓緊時間重啟一下狀態,
想想接下來要說什麼,就算真的忘詞了,也可以再看看提綱。
設立暫停機制有兩個好處。
(1)不用苛求自己大段大段地講述,
因為想做一次無比連貫、一氣呵成的演講本來就是非常難的;
(2)減少你在演講開始時的緊張和焦慮,因為你知道接下來有“休息站”,
感覺就會好很多。暫停機制就像是跳傘時的備用傘,你知道有這麼一個備用傘,
哪怕用不著,都會覺得安全、有保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