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卓老闆:到底什麼是“上火”?
這條音頻跟你聊聊,“上火”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嘴角起了泡,咽喉腫痛,很多人馬上就會琢磨自己這是不是上火了!
再一深琢磨,前天嗑了一整包瓜子,上週末的時候還吃了麻辣火鍋。
看來是熱性食物吃多了,得趕緊去找點兒去火的藥吃。
轉天兒上班發現隔壁老王的臉上突然長了個痘,
一琢磨肯定是他最近中午老吃泡麵鬧得上火了,
來,我這兒還有吃剩下的“去火”藥,你也吃點兒吧。
以上情景時常發生在我們周圍,“上火”這個觀念由來已久,
很少有人會對“上火”背後的因果關係產生質疑。
但凡是身體有些不舒服,我們大多數人幾乎都會馬上跟“上火”聯繫起來,
口乾舌燥是胃火,口腔潰瘍是心火。前一段時間,
得到訂閱專欄《卓老闆聊科技》對“上火”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下面跟你分享一下。
卓老闆在節目裡說,
在現代醫學的手冊裡是沒有“上火”這個概念的,它只存在於替代醫學,或者養生保健裡。
“上火”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在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
也沒有嚴謹的統計學方法來確認各種疾病的因果關係,
在經歷了嘴角起泡,臉上長痘之後,卻並不明白,其背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因此只好籠統地把諸多現象,統統以“上火”來解釋。
以吃辣椒“上火”這個事兒來說,其實就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粘膜上的受體,
進而刺激神經,產生灼燒的感覺,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高溫,
這和吃薄荷糖感覺涼,而並不存在低溫的道理一樣。
那為何有人吃完辣椒會牙齦紅腫呢?這是因為辣椒素跟食物殘渣一起留在了牙齦裡,
如果再加上沒太注意口腔衛生,辣椒素就會持續的刺激粘膜,
造成粘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牙齦紅腫發炎的情況也就發生了。
你看,當我們明白了吃辣椒“上火”背後的真正因果關係,
只要每次吃完辛辣食物盡快漱口,其實就問題不大了,如果能刷個牙就不用擔心“上火”了。
其它“上火”的案例也都能解釋:
比如尿很黃的原因主要是水喝少了;吃完東西喉嚨痛、有異物感,則可能是過敏,
也可能是粘膜受到刺激,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誘發了急性咽炎;
吃海鮮身上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海鮮不新鮮;
吃瓜子嘴裡起泡,一方面是有可能劃傷了口腔粘膜,
另一方面是太鹹了造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了炎症;
常吃快餐口腔潰瘍,是快餐裡精緻穀物糖分高,容易造成維生素B2缺乏,進而出現口角炎;
嘴唇外側邊緣出現小泡則是單純的皰疹病毒感染;臉上起痘,
你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平常甜飲料、冰淇淋、糕點沒少吃。
類似的還有吃巧克力流鼻血,肉吃多了口乾舌燥,眼屎多便秘等等等等。
正是因為所謂“上火”的觀念太過深入人心,
所以在我們周邊各種“去火”的藥品、保健品、食品、飲品種類繁多,
比如像最常見的“牛黃解毒片”,它裡面的主要成分“雄黃”其實是四硫化四砷,
而且中國藥典要求這個成分的含量不得低於90%,但我們要知道,砷可是一種有毒的物質。
就在今年2月8號,英國BBC的一篇《中國人習慣煮飯的方法會吃進更多砒霜》
這篇文章還引發了民眾對於吃大米的擔憂,其中的砒霜就是砷的化合物。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普通人一天攝入不要超過120微克的砷就沒有問題,
所以大米可以放心的吃,但牛黃解毒片呢?
它一片的砷含量就是30萬微克了,超過了上限2500倍。
藥企還曾就這個問題出來解釋,說雄黃里的砷是非常非常穩定的,
在人體內,哪怕是胃酸裡都不能分解。但這就說不通了,
既然這個成分那麼穩定,怎麼吃下去就怎麼排出去,那我們還吃它幹什麼呢?
最後,卓老闆針對“上火”給出了一些建議:
那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再遇到“上火”這兩個字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務實的找具體的原因,然後再進行解決,
隨便的就去吃去火的藥不但可能沒用,還可能有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身體的粘膜不接觸臟東西,差不多就可以幾年都健健康康的。
比如下樓拿完快遞要洗手;敲完鍵盤後就不要摳耳朵;
手碰過零錢了就不要再碰頭部的任何區域;
手機屏幕每過幾天就用濕紙巾擦擦,這些都是避免“上火”的好辦法。
好了,以上就是《卓老闆聊科技》對“上火”問題的解答,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卓老闆聊科技》(問答:為什麼人會上火?)
這條音頻跟你聊聊,“上火”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嘴角起了泡,咽喉腫痛,很多人馬上就會琢磨自己這是不是上火了!
再一深琢磨,前天嗑了一整包瓜子,上週末的時候還吃了麻辣火鍋。
看來是熱性食物吃多了,得趕緊去找點兒去火的藥吃。
轉天兒上班發現隔壁老王的臉上突然長了個痘,
一琢磨肯定是他最近中午老吃泡麵鬧得上火了,
來,我這兒還有吃剩下的“去火”藥,你也吃點兒吧。
以上情景時常發生在我們周圍,“上火”這個觀念由來已久,
很少有人會對“上火”背後的因果關係產生質疑。
但凡是身體有些不舒服,我們大多數人幾乎都會馬上跟“上火”聯繫起來,
口乾舌燥是胃火,口腔潰瘍是心火。前一段時間,
得到訂閱專欄《卓老闆聊科技》對“上火”這個問題進行了解答,下面跟你分享一下。
卓老闆在節目裡說,
在現代醫學的手冊裡是沒有“上火”這個概念的,它只存在於替代醫學,或者養生保健裡。
“上火”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在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
也沒有嚴謹的統計學方法來確認各種疾病的因果關係,
在經歷了嘴角起泡,臉上長痘之後,卻並不明白,其背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因此只好籠統地把諸多現象,統統以“上火”來解釋。
以吃辣椒“上火”這個事兒來說,其實就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粘膜上的受體,
進而刺激神經,產生灼燒的感覺,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高溫,
這和吃薄荷糖感覺涼,而並不存在低溫的道理一樣。
那為何有人吃完辣椒會牙齦紅腫呢?這是因為辣椒素跟食物殘渣一起留在了牙齦裡,
如果再加上沒太注意口腔衛生,辣椒素就會持續的刺激粘膜,
造成粘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牙齦紅腫發炎的情況也就發生了。
你看,當我們明白了吃辣椒“上火”背後的真正因果關係,
只要每次吃完辛辣食物盡快漱口,其實就問題不大了,如果能刷個牙就不用擔心“上火”了。
其它“上火”的案例也都能解釋:
比如尿很黃的原因主要是水喝少了;吃完東西喉嚨痛、有異物感,則可能是過敏,
也可能是粘膜受到刺激,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誘發了急性咽炎;
吃海鮮身上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海鮮不新鮮;
吃瓜子嘴裡起泡,一方面是有可能劃傷了口腔粘膜,
另一方面是太鹹了造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了炎症;
常吃快餐口腔潰瘍,是快餐裡精緻穀物糖分高,容易造成維生素B2缺乏,進而出現口角炎;
嘴唇外側邊緣出現小泡則是單純的皰疹病毒感染;臉上起痘,
你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平常甜飲料、冰淇淋、糕點沒少吃。
類似的還有吃巧克力流鼻血,肉吃多了口乾舌燥,眼屎多便秘等等等等。
正是因為所謂“上火”的觀念太過深入人心,
所以在我們周邊各種“去火”的藥品、保健品、食品、飲品種類繁多,
比如像最常見的“牛黃解毒片”,它裡面的主要成分“雄黃”其實是四硫化四砷,
而且中國藥典要求這個成分的含量不得低於90%,但我們要知道,砷可是一種有毒的物質。
就在今年2月8號,英國BBC的一篇《中國人習慣煮飯的方法會吃進更多砒霜》
這篇文章還引發了民眾對於吃大米的擔憂,其中的砒霜就是砷的化合物。
不過大家不用擔心,普通人一天攝入不要超過120微克的砷就沒有問題,
所以大米可以放心的吃,但牛黃解毒片呢?
它一片的砷含量就是30萬微克了,超過了上限2500倍。
藥企還曾就這個問題出來解釋,說雄黃里的砷是非常非常穩定的,
在人體內,哪怕是胃酸裡都不能分解。但這就說不通了,
既然這個成分那麼穩定,怎麼吃下去就怎麼排出去,那我們還吃它幹什麼呢?
最後,卓老闆針對“上火”給出了一些建議:
那就是我們在生活中再遇到“上火”這兩個字的時候,
一定要注意務實的找具體的原因,然後再進行解決,
隨便的就去吃去火的藥不但可能沒用,還可能有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身體的粘膜不接觸臟東西,差不多就可以幾年都健健康康的。
比如下樓拿完快遞要洗手;敲完鍵盤後就不要摳耳朵;
手碰過零錢了就不要再碰頭部的任何區域;
手機屏幕每過幾天就用濕紙巾擦擦,這些都是避免“上火”的好辦法。
好了,以上就是《卓老闆聊科技》對“上火”問題的解答,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卓老闆聊科技》(問答:為什麼人會上火?)
音頻稿:梁志一
講述:於浩
-----------------------------
主旨:
現代醫學的手冊裡是沒有“上火”這個概念的,它只存在於替代醫學,或者養生保健裡。
“上火”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在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
也沒有嚴謹的統計學方法來確認各種疾病的因果關係,
在經歷了嘴角起泡,臉上長痘之後,卻並不明白,其背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因此只好籠統地把諸多現象,統統以“上火”來解釋。
以吃辣椒“上火”這個事兒來說,其實就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粘膜上的受體,
進而刺激神經,產生灼燒的感覺,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高溫,
這和吃薄荷糖感覺涼,而並不存在低溫的道理一樣。
那為何有人吃完辣椒會牙齦紅腫呢?這是因為辣椒素跟食物殘渣一起留在了牙齦裡,
如果再加上沒太注意口腔衛生,辣椒素就會持續的刺激粘膜,
造成粘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牙齦紅腫發炎的情況也就發生了。
你看,當我們明白了吃辣椒“上火”背後的真正因果關係,
只要每次吃完辛辣食物盡快漱口,其實就問題不大了,如果能刷個牙就不用擔心“上火”了。
其它“上火”的案例也都能解釋:
比如尿很黃的原因主要是水喝少了;吃完東西喉嚨痛、有異物感,則可能是過敏,
也可能是粘膜受到刺激,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誘發了急性咽炎;
吃海鮮身上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海鮮不新鮮;
吃瓜子嘴裡起泡,一方面是有可能劃傷了口腔粘膜,
另一方面是太鹹了造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了炎症;
常吃快餐口腔潰瘍,是快餐裡精緻穀物糖分高,容易造成維生素B2缺乏,進而出現口角炎;
嘴唇外側邊緣出現小泡則是單純的皰疹病毒感染;臉上起痘,
你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平常甜飲料、冰淇淋、糕點沒少吃。
類似的還有吃巧克力流鼻血,肉吃多了口乾舌燥,眼屎多便秘等等等等。
正是因為所謂“上火”的觀念太過深入人心,
所以在我們周邊各種“去火”的藥品、保健品、食品、飲品種類繁多,
比如像最常見的“牛黃解毒片”,它裡面的主要成分“雄黃”其實是四硫化四砷,
而且中國藥典要求這個成分的含量不得低於90%,但我們要知道,砷可是一種有毒的物質。
所以一定要注意務實的找具體的原因,然後再進行解決,
隨便的就去吃去火的藥不但可能沒用,還可能有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身體的粘膜不接觸臟東西,差不多就可以幾年都健健康康的。
比如下樓拿完快遞要洗手;敲完鍵盤後就不要摳耳朵;
手碰過零錢了就不要再碰頭部的任何區域;
手機屏幕每過幾天就用濕紙巾擦擦,這些都是避免“上火”的好辦法。
-----------------------------
主旨:
現代醫學的手冊裡是沒有“上火”這個概念的,它只存在於替代醫學,或者養生保健裡。
“上火”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其實是我們的祖先,在沒有先進的技術手段,
也沒有嚴謹的統計學方法來確認各種疾病的因果關係,
在經歷了嘴角起泡,臉上長痘之後,卻並不明白,其背後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因此只好籠統地把諸多現象,統統以“上火”來解釋。
以吃辣椒“上火”這個事兒來說,其實就是辣椒中的辣椒素刺激粘膜上的受體,
進而刺激神經,產生灼燒的感覺,但實際上並不存在高溫,
這和吃薄荷糖感覺涼,而並不存在低溫的道理一樣。
那為何有人吃完辣椒會牙齦紅腫呢?這是因為辣椒素跟食物殘渣一起留在了牙齦裡,
如果再加上沒太注意口腔衛生,辣椒素就會持續的刺激粘膜,
造成粘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牙齦紅腫發炎的情況也就發生了。
你看,當我們明白了吃辣椒“上火”背後的真正因果關係,
只要每次吃完辛辣食物盡快漱口,其實就問題不大了,如果能刷個牙就不用擔心“上火”了。
其它“上火”的案例也都能解釋:
比如尿很黃的原因主要是水喝少了;吃完東西喉嚨痛、有異物感,則可能是過敏,
也可能是粘膜受到刺激,或者是細菌病毒感染誘發了急性咽炎;
吃海鮮身上瘙癢的最常見原因是海鮮不新鮮;
吃瓜子嘴裡起泡,一方面是有可能劃傷了口腔粘膜,
另一方面是太鹹了造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了炎症;
常吃快餐口腔潰瘍,是快餐裡精緻穀物糖分高,容易造成維生素B2缺乏,進而出現口角炎;
嘴唇外側邊緣出現小泡則是單純的皰疹病毒感染;臉上起痘,
你仔細琢磨一下是不是平常甜飲料、冰淇淋、糕點沒少吃。
類似的還有吃巧克力流鼻血,肉吃多了口乾舌燥,眼屎多便秘等等等等。
正是因為所謂“上火”的觀念太過深入人心,
所以在我們周邊各種“去火”的藥品、保健品、食品、飲品種類繁多,
比如像最常見的“牛黃解毒片”,它裡面的主要成分“雄黃”其實是四硫化四砷,
而且中國藥典要求這個成分的含量不得低於90%,但我們要知道,砷可是一種有毒的物質。
所以一定要注意務實的找具體的原因,然後再進行解決,
隨便的就去吃去火的藥不但可能沒用,還可能有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身體的粘膜不接觸臟東西,差不多就可以幾年都健健康康的。
比如下樓拿完快遞要洗手;敲完鍵盤後就不要摳耳朵;
手碰過零錢了就不要再碰頭部的任何區域;
手機屏幕每過幾天就用濕紙巾擦擦,這些都是避免“上火”的好辦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