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獨角獸成長及自救法則
這條音頻給你說一說,獨角獸公司的成長法則。
成為獨角獸公司,估計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但是到底該怎麼做呢?
最近,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分享了她的投資經驗,
談了談獨角獸公司有什麼特性,成不了獨角獸怎麼辦,以及怎麼跟投資人打交道。
先來說說,成為獨角獸的公司,一般有什麼特性呢?
黃佩華總結了自己十多年的投資經驗,認為獨角獸公司有這樣幾個特性。
首先是這些公司都有明顯的爆發性,成長曲線很好,
它們會抓住一些風口,跟大趨勢一起發展,比如小米就抓住了智能手機的風口。
其次是它們都有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比如美國網絡電台潘多拉,做數字媒體,模式容易爆發,用戶基數大,
而且是平台模式,有比較好的網絡效應。再比如阿里巴巴,
因為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吸引到更多個人消費者,從而又吸引更多商家。
這種網絡效應,在大眾點評、蘑菇街等公司身上也能看到。
第三,它們都有規模效應,這也是很多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的原因,
比如小米跟供應商的談判壓價能力會越來越強,
網絡電台潘多拉跟音樂版權方談的價格也會越來越好。
但有些公司曾達到過獨角獸的估值,但又很快掉下來了,這些公司該怎麼找出路呢?
黃佩華建議說,
首先是盡快融資,不要在乎估值;
第二是公司要有懂得把握節奏的人,面臨風險時,要有人提醒注意現金流。
比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的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就是這樣的人。
第三要考慮節流、控製成本,在裁員的同時,也要保持員工的凝聚力。
第四要重視新的趨勢,有時候新的趨勢大家都看不清,但你不花時間了解,就會完全錯過這個機會。
也有一些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可能成為獨角獸怎麼辦呢?
黃佩華的建議是尋求併購,或者讓投資人贖回,要嘛就是轉型。
其實小而美的公司在中國也有很多,創業者可以盡快獲得一些利潤,
考慮下能不能在國內上市,或者能不能賣掉。
那為什麼這些公司前期發展得還不錯,但後來只能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呢?
黃佩華覺得,這可能是創始人的瓶頸,導致團隊不穩定,造成一些內鬥。
這種情況就是投資人最不想看到的,
因為耗費了很多精力,公司會錯過很好的市場發展機會。
另外也可能是公司沒把握好新趨勢,或者運營模式太重,難以複製。
不是說重就一定不好,比如京東的模式就做得非常重,有競爭壁壘。
可有時候過重,公司管理就非常累,開幾家店還可以,再多就運轉不起來了。
最後,黃佩華分享了該怎麼跟投資人打交道。首先創業者要想好為什麼融資?
投資人肯定會有一些要求,比如公司要有成長性。
如果沒有很好的成長性,你也不需要融資,可以靠自己的現金流去滾動,
然後穩步發展,但這就不是一個適合投資的項目了,也不是一家可能上市的公司。
所以如果選擇了融資,就要想好,你肯定是要快速發展的。
第二是要融多少錢?什麼時候融?這些都要事先算好,有心理準備。
融資太少資金鍊可能斷掉,融得太多呢,有的公司也會出問題。
比如團隊膨脹、隨便花錢,戰線拉得很長,擴張的城市太多等等。
第三是不要太頻繁融資,融資很消耗創始人精力,如果只是為了提高估值,
是沒有太多價值的,因為最後是看退出時的估值,而不是紙面上的估值。
第四是關於對公司的管理,投資人也是有義務的。
有一些創始人,他們希望投資人不要管他,或者只給建議性的評價。
黃佩華認為,投資人是有義務提出問題和批評的,因為投資人看的比較多。
比如上市這件事,投資人知道很多上市的案例,可對創業者來說,上市可能一生就一次。
黃佩華說,投資人有廣度,看過許多投資案例,創業者有深度,對行業很了解,
因此她建議,創業者跟投資人要保持合作夥伴的關係。
以上就是黃佩華關於獨角獸公司該如何成長的一些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筆記俠”(羅輯思維投資人黃佩華拆解【獨角獸成長法則】)
稿:喬志強
轉載:得到
這條音頻給你說一說,獨角獸公司的成長法則。
成為獨角獸公司,估計是每個創業者的夢想,但是到底該怎麼做呢?
最近,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分享了她的投資經驗,
談了談獨角獸公司有什麼特性,成不了獨角獸怎麼辦,以及怎麼跟投資人打交道。
先來說說,成為獨角獸的公司,一般有什麼特性呢?
黃佩華總結了自己十多年的投資經驗,認為獨角獸公司有這樣幾個特性。
首先是這些公司都有明顯的爆發性,成長曲線很好,
它們會抓住一些風口,跟大趨勢一起發展,比如小米就抓住了智能手機的風口。
其次是它們都有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比如美國網絡電台潘多拉,做數字媒體,模式容易爆發,用戶基數大,
而且是平台模式,有比較好的網絡效應。再比如阿里巴巴,
因為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吸引到更多個人消費者,從而又吸引更多商家。
這種網絡效應,在大眾點評、蘑菇街等公司身上也能看到。
第三,它們都有規模效應,這也是很多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的原因,
比如小米跟供應商的談判壓價能力會越來越強,
網絡電台潘多拉跟音樂版權方談的價格也會越來越好。
但有些公司曾達到過獨角獸的估值,但又很快掉下來了,這些公司該怎麼找出路呢?
黃佩華建議說,
首先是盡快融資,不要在乎估值;
第二是公司要有懂得把握節奏的人,面臨風險時,要有人提醒注意現金流。
比如,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的執行副主席蔡崇信就是這樣的人。
第三要考慮節流、控製成本,在裁員的同時,也要保持員工的凝聚力。
第四要重視新的趨勢,有時候新的趨勢大家都看不清,但你不花時間了解,就會完全錯過這個機會。
也有一些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可能成為獨角獸怎麼辦呢?
黃佩華的建議是尋求併購,或者讓投資人贖回,要嘛就是轉型。
其實小而美的公司在中國也有很多,創業者可以盡快獲得一些利潤,
考慮下能不能在國內上市,或者能不能賣掉。
那為什麼這些公司前期發展得還不錯,但後來只能做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呢?
黃佩華覺得,這可能是創始人的瓶頸,導致團隊不穩定,造成一些內鬥。
這種情況就是投資人最不想看到的,
因為耗費了很多精力,公司會錯過很好的市場發展機會。
另外也可能是公司沒把握好新趨勢,或者運營模式太重,難以複製。
不是說重就一定不好,比如京東的模式就做得非常重,有競爭壁壘。
可有時候過重,公司管理就非常累,開幾家店還可以,再多就運轉不起來了。
最後,黃佩華分享了該怎麼跟投資人打交道。首先創業者要想好為什麼融資?
投資人肯定會有一些要求,比如公司要有成長性。
如果沒有很好的成長性,你也不需要融資,可以靠自己的現金流去滾動,
然後穩步發展,但這就不是一個適合投資的項目了,也不是一家可能上市的公司。
所以如果選擇了融資,就要想好,你肯定是要快速發展的。
第二是要融多少錢?什麼時候融?這些都要事先算好,有心理準備。
融資太少資金鍊可能斷掉,融得太多呢,有的公司也會出問題。
比如團隊膨脹、隨便花錢,戰線拉得很長,擴張的城市太多等等。
第三是不要太頻繁融資,融資很消耗創始人精力,如果只是為了提高估值,
是沒有太多價值的,因為最後是看退出時的估值,而不是紙面上的估值。
第四是關於對公司的管理,投資人也是有義務的。
有一些創始人,他們希望投資人不要管他,或者只給建議性的評價。
黃佩華認為,投資人是有義務提出問題和批評的,因為投資人看的比較多。
比如上市這件事,投資人知道很多上市的案例,可對創業者來說,上市可能一生就一次。
黃佩華說,投資人有廣度,看過許多投資案例,創業者有深度,對行業很了解,
因此她建議,創業者跟投資人要保持合作夥伴的關係。
以上就是黃佩華關於獨角獸公司該如何成長的一些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筆記俠”(羅輯思維投資人黃佩華拆解【獨角獸成長法則】)
稿:喬志強
轉載:得到
------------------------
主旨:
獨角獸公司有這樣幾個特性。
1. 明顯的爆發性,成長曲線很好,
它們會抓住一些風口,跟大趨勢一起發展,比如小米就抓住了智能手機的風口。
2. 有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比如美國網絡電台潘多拉,做數字媒體,模式容易爆發,用戶基數大,
而且是平台模式,有比較好的網絡效應。再比如阿里巴巴,
因為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吸引到更多個人消費者,從而又吸引更多商家。
3. 都有規模效應,
這也是很多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的原因,比如小米跟供應商的談判壓價能力會越來越強。
有些公司曾達到過獨角獸的估值,但又很快掉下來了,這些公司該怎麼找出路呢?
1. 盡快融資,不要在乎估值;
2. 有懂得把握節奏的人,面臨風險時,要有人提醒注意現金流。
3. 考慮節流、控製成本,在裁員的同時,也要保持員工的凝聚力。
4. 重視新的趨勢,有時候新的趨勢大家都看不清,
但你不花時間了解,就會完全錯過這個機會。
一些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可能成為獨角獸怎麼辦呢?
尋求併購,或者讓投資人贖回,要嘛就是轉型。
主旨:
獨角獸公司有這樣幾個特性。
1. 明顯的爆發性,成長曲線很好,
它們會抓住一些風口,跟大趨勢一起發展,比如小米就抓住了智能手機的風口。
2. 有比較好的商業模式,
比如美國網絡電台潘多拉,做數字媒體,模式容易爆發,用戶基數大,
而且是平台模式,有比較好的網絡效應。再比如阿里巴巴,
因為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吸引到更多個人消費者,從而又吸引更多商家。
3. 都有規模效應,
這也是很多公司規模越來越大的原因,比如小米跟供應商的談判壓價能力會越來越強。
有些公司曾達到過獨角獸的估值,但又很快掉下來了,這些公司該怎麼找出路呢?
1. 盡快融資,不要在乎估值;
2. 有懂得把握節奏的人,面臨風險時,要有人提醒注意現金流。
3. 考慮節流、控製成本,在裁員的同時,也要保持員工的凝聚力。
4. 重視新的趨勢,有時候新的趨勢大家都看不清,
但你不花時間了解,就會完全錯過這個機會。
一些公司做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不可能成為獨角獸怎麼辦呢?
尋求併購,或者讓投資人贖回,要嘛就是轉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