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喝酒嗑藥的竹林七賢為啥還是賢
說起竹林七賢,在大家的印像中,他們好像除了喝酒就是嗑藥,對道德也不怎麼重視。
可問題是,他們這不符合我們慣常的邏輯呀,
竹林七賢為什麼喝喝酒磕磕藥就有這麼大的名氣、而且還被稱為“賢”呢?原因是什麼?
文史作家李冬君曾在《經濟觀察報》上發表文章,為我們解釋了原因。
原來,竹林七賢喝酒嗑藥只是表面現象,
他們只是通過這種行為來表達對當時司馬氏政權的不認同,
而這種不認同又特別符合民間對於當時政權的認知。所以他們的名氣才特別大。
大家都知道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說的就是當時司馬家族從曹操家族篡位的故事。當時民間對司馬氏奪權,是不認同的,
可是普通老百姓,日子總是要過的,即使不認同,也是敢怒不敢言。
對此司馬昭也是心知肚明,之前我們說過,
從魏晉到三國,門閥政治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而竹林七賢的背後,都是有勢力的家族。
於是,司馬昭在奪權之前,就派親信鐘會去打探他們的看法。
鐘會先找到的人就是阮籍和嵇康。
鐘會為了套話,就和阮籍喝酒,一邊喝,一邊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
這阮籍也有意思,喝酒不醉,可鐘會一問話就裝醉,醉了以後就睡覺,
睡覺的時間長短要看鐘會問什麼問題,小問題小睡,大問題大睡。
你看,阮籍就是用不表態的方式表達了對司馬政權的不認同。
輪到嵇康的時候,嵇康他不會裝啊,他怎麼對付呢?
嵇康聽到鍾會來找他,就在大樹下打鐵,鍾會一想問話,
嵇康就掄起鐵鎚來上一下,讓鐘會沒機會發問。鐘會沒辦法,只好走了。
可嵇康的性格是什麼啊?嫉惡如仇。
人家都要走了他還不肯善罷甘休,非要諷刺一下人家,
那句話特別有名: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這一下,可把鍾會得罪了。
你看,阮籍和嵇康這倆人,對當時的司馬政權一點面子都不給。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種行為為他們贏得了極大的社會聲譽。
還有個例子也能說明這點,那就是嵇康跟老朋友山濤絕交。
說起來,山濤也是竹林七賢之一,在當時他選擇做官這條道路,
因為表現出色,升了官,就推薦嵇康接替他的位置。
沒想到,嵇康不僅不感激山濤,還寫了一篇公開信,義正辭嚴地宣布和老朋友絕交。
這種反應讓我們看來太不符合人之常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從嵇康信的內容和當時的形勢說起。
我們知道,過去改朝換代、塑造自己政權的合法性無非兩種途徑,
一是追溯湯武革命,二是鼓吹堯舜禪讓,標榜仁義道德。
司馬氏篡位,用的也是這兩種手段。嵇康呢,卻在這封絕交信說,
革命的手段是不對的,周公和孔子標榜的那些仁義道德,也不過就那麼回事。
這一下子就否定了司馬氏奪權的合法性。
這要是在私底下發發牢騷也沒什麼,可嵇康不,他宣布和老朋友絕交,非常高調,
據說當時朝廷上下沒有不知道的,就連正在準備篡權的司馬昭也看到了。
嵇康這哪裡是和老朋友絕交啊,這分明是直接在司馬昭的臉上打了一巴掌啊。
司馬昭一看,指望嵇康配合是沒戲了,乾脆找個藉口把他殺了。
所以你看,
竹林七賢那些人,之所以有後來那麼大的名聲,
很大原因是他們以各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當時司馬政權的不認同,
像喝酒、嗑藥這些,不過是他們反抗當時政權的一種方式。
他們越是這樣,民間對他們的認同度就越高,
所以他們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現在。
本文源自: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與名教絕交)
稿:陳遠
轉載:得到
-------------
主旨:
竹林七賢那些人,之所以有後來那麼大的名聲,
很大原因是他們以各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當時司馬政權的不認同,
像喝酒、嗑藥這些,不過是他們反抗當時政權的一種方式。
他們越是這樣,民間對他們的認同度就越高,
所以他們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現在。
說起竹林七賢,在大家的印像中,他們好像除了喝酒就是嗑藥,對道德也不怎麼重視。
可問題是,他們這不符合我們慣常的邏輯呀,
竹林七賢為什麼喝喝酒磕磕藥就有這麼大的名氣、而且還被稱為“賢”呢?原因是什麼?
文史作家李冬君曾在《經濟觀察報》上發表文章,為我們解釋了原因。
原來,竹林七賢喝酒嗑藥只是表面現象,
他們只是通過這種行為來表達對當時司馬氏政權的不認同,
而這種不認同又特別符合民間對於當時政權的認知。所以他們的名氣才特別大。
大家都知道一個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說的就是當時司馬家族從曹操家族篡位的故事。當時民間對司馬氏奪權,是不認同的,
可是普通老百姓,日子總是要過的,即使不認同,也是敢怒不敢言。
對此司馬昭也是心知肚明,之前我們說過,
從魏晉到三國,門閥政治一直佔據主導地位,而竹林七賢的背後,都是有勢力的家族。
於是,司馬昭在奪權之前,就派親信鐘會去打探他們的看法。
鐘會先找到的人就是阮籍和嵇康。
鐘會為了套話,就和阮籍喝酒,一邊喝,一邊問阮籍對時事的看法。
這阮籍也有意思,喝酒不醉,可鐘會一問話就裝醉,醉了以後就睡覺,
睡覺的時間長短要看鐘會問什麼問題,小問題小睡,大問題大睡。
你看,阮籍就是用不表態的方式表達了對司馬政權的不認同。
輪到嵇康的時候,嵇康他不會裝啊,他怎麼對付呢?
嵇康聽到鍾會來找他,就在大樹下打鐵,鍾會一想問話,
嵇康就掄起鐵鎚來上一下,讓鐘會沒機會發問。鐘會沒辦法,只好走了。
可嵇康的性格是什麼啊?嫉惡如仇。
人家都要走了他還不肯善罷甘休,非要諷刺一下人家,
那句話特別有名: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這一下,可把鍾會得罪了。
你看,阮籍和嵇康這倆人,對當時的司馬政權一點面子都不給。
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這種行為為他們贏得了極大的社會聲譽。
還有個例子也能說明這點,那就是嵇康跟老朋友山濤絕交。
說起來,山濤也是竹林七賢之一,在當時他選擇做官這條道路,
因為表現出色,升了官,就推薦嵇康接替他的位置。
沒想到,嵇康不僅不感激山濤,還寫了一篇公開信,義正辭嚴地宣布和老朋友絕交。
這種反應讓我們看來太不符合人之常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這就要從嵇康信的內容和當時的形勢說起。
我們知道,過去改朝換代、塑造自己政權的合法性無非兩種途徑,
一是追溯湯武革命,二是鼓吹堯舜禪讓,標榜仁義道德。
司馬氏篡位,用的也是這兩種手段。嵇康呢,卻在這封絕交信說,
革命的手段是不對的,周公和孔子標榜的那些仁義道德,也不過就那麼回事。
這一下子就否定了司馬氏奪權的合法性。
這要是在私底下發發牢騷也沒什麼,可嵇康不,他宣布和老朋友絕交,非常高調,
據說當時朝廷上下沒有不知道的,就連正在準備篡權的司馬昭也看到了。
嵇康這哪裡是和老朋友絕交啊,這分明是直接在司馬昭的臉上打了一巴掌啊。
司馬昭一看,指望嵇康配合是沒戲了,乾脆找個藉口把他殺了。
所以你看,
竹林七賢那些人,之所以有後來那麼大的名聲,
很大原因是他們以各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當時司馬政權的不認同,
像喝酒、嗑藥這些,不過是他們反抗當時政權的一種方式。
他們越是這樣,民間對他們的認同度就越高,
所以他們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現在。
本文源自: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與名教絕交)
稿:陳遠
轉載:得到
-------------
主旨:
竹林七賢那些人,之所以有後來那麼大的名聲,
很大原因是他們以各種極端的方式來表達對當時司馬政權的不認同,
像喝酒、嗑藥這些,不過是他們反抗當時政權的一種方式。
他們越是這樣,民間對他們的認同度就越高,
所以他們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大,一直流傳到現在。
喝酒可以理解, 那時候是喀什麼藥啊???
回覆刪除原文:http://www.eeo.com.cn/2014/1209/269940.shtml
刪除我查過原本的文章,有提到一次"藥"的問題,沒有說得很清楚。
需要時間細找一下。
查到了,五石散。
刪除七賢們飲酒,也服藥,兼行散。所謂藥,是“五石散”。據葛洪《抱樸子》的記載,“五石散”基本是由“石鍾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五樣構成。現在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五樣東西是有毒的,但當時的人還要吃它,是因爲當時的名士吃開了頭,就像現在的明星們的行爲動作總有許多人效仿一樣。何晏是當時的大名士,他是服藥和清談的祖師,同樣竹林七賢們也服藥。服了藥後,藥性發作,全身發熱,便到戶外去不停地行走,這就是“行散”;又因爲全身發熱,便要穿起寬大的衣服,于是許多人都穿起了寬大的衣服。可見名士的流毒非常大。
請參考:http://tc.wangchao.net.cn/junshi/detail_115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