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得到-科學-北方民族南遷的真相

1. 原文出處:是嚴寒造成歷史上的北方民族南下嗎?


2. 原文(摘要為粗體字) :
最近幾年,氣候史很熱門,最流行的一個說法就是,
歷史上氣候變冷,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會南下。
比如,氣候史的研究先驅竺可楨,就在自己的專著裡寫了,1
2世紀初,中國的氣候突然變冷了,金國從東北打到華北,打敗了遼國,
佔領了秦嶺、黃河一帶,這可是名副其實的天災人禍。
再比如,另一個很出名例子是明朝末年的小冰河期。
當時明朝先是大幅度降溫,遭受了各種天災,滿清趁機打過來,把明朝給滅亡了。
用一句話來說,就是天一冷,北方民族就要南下,
像什麼匈奴、女真、蒙古這些草原部落,都是因為受不了天寒地凍,從北方打過來的。


但最近騰訊大家有篇文章說,這個解釋看起來好像挺完美的,但我們分分鐘就能舉出反例。
比如,以色列有個考古學家就發現,
新石器時代晚期到商代,北方草原地區的民族也南遷了,但當時的氣溫並沒有下降。
而且,我們看看竺可楨的氣象史裡,很多數據也都證明了,
氣溫變化和北方人的遷徙沒什麼關係,有些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時候,氣候根本就沒變冷。


作者說,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
天冷了,游牧民族就南下”其實是個很矛盾的說法
你想啊,歷史上有那麼多次“小冰河期”,
如果住在寒帶的人,都因為受不了嚴寒往南邊走,北方游牧民族早就一次性南下走光了。
但實際上,歷史上游牧民族經常“南下”。也就是說,很多北方民族還是很耐寒的,
他們能繼續在北方生活,而不是說只要天冷就離開家鄉

那如果不是因為天冷,游牧民族南下是為了什麼呢?
人類學家說,不考慮“環境人口容量”的氣候史都是耍流氓。
什麼是環境人口容量?就是一塊土地上的物產,養活的人口數量。
打個比方,西伯利亞森林裡,氣候不好的時候,每平方公里的物產,能養活30個人,
氣候好的時候,能養活50個人,它的環境人口容量就是30到50人。
而且一般來說,南方比北方養活的人多,平原比山區養活的人多。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了,氣候變化其實影響的是人口容量。
還是拿西伯利亞舉例子,
如果生活在這裡的蒙古部落只有25個人,不到人口容量的下限30人,
這時候無論是下大雪還是天寒地凍,他們都不會挨餓,因為單位土地上的食物夠他們吃的。
反過來,如果這個部落的人口超過了50人,無論天氣好壞,都會有人吃不飽。
所以,北方民族南下其實不是極端氣候的原因,而是人口增長導致的


舉個例子,蒙古帝國當時南下,不是因為天氣冷。
他們南下的理由很特別,因為抓不到貂鼠。
而且,蒙古人抓貂鼠不是為了吃肉,而是要貂皮,然後進貢給當時南方的國家。
對於蒙古部落來說,貂皮不是白進貢的,他們用貂皮從遼國和金國那裡換糧食、鹽和鐵器。
蒙古抓的貂鼠越來越多,換的糧食也越來越多,人口也開始增長。
過不了多久,蒙古人抓的貂鼠少了,他們換的食物就不太夠了。
而且,一旦遼和金對貂皮需求沒那麼大了,蒙古人換到的糧食也會減少。
糧食少了,但過去很多年增加的人口卻沒有變少。
那些餓著肚子的蒙古人,只好南下搶糧食了。


當時滿清打明朝也是差不多的原因。最開始,女真向明朝提供貂皮和人參,
當貂皮和人參貿易下滑時,明朝與女真就慢慢變得不那麼友好了,
最後,滿清就南下滅掉了明朝。

所以,如果只是氣候變冷,北方民族是不會南下的。
只有當北方部落的人口增長突破了環境容量,
也就是當地的食物不夠吃的時候,北方民族才會選擇南下。
這才是北方民族南遷的真相。


3. 摘錄全文的原因:
他講清朝之所以南下的理由,主要還是為了糧食

台北的冬天下雨的天氣,實在很令人受不了,糟透了,
但中南部人卻來這居住,原因無他,就是為了餬口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