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6日 星期三

❤得到-宗教-迷信,滿足了你什麼需求

文章出處:迷信滿足了你的哪些需求?
這篇很重要


迷信之所以能長期存在,就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們很多的心理需求。

首先,迷信給人們提供了控制感
道理很簡單,生活裡不確定的東西太多了,這樣我們就會覺得生活太難以掌控了。
所以呢,我們的大腦會認同一些虛假的想像,因為虛假的想像能讓我們找到一種“控制感”,
這會讓我們相信,周圍的世界在自己的掌控中

舉個例子,太平洋上有個島國,上面的土著有一種“船貨崇拜”儀式。儀式怎麼做呢?
當地人每人扛著一根竹竿,排成隊,在島上一圈圈地走,
他們覺得這樣就能祈求神明發慈悲,賜給他們食物。
這是個看起來挺難理解的祈禱儀式,那麼,這個儀式是怎麼形成的呢?

原來,在二戰的時候,美軍為了打太平洋戰爭,曾經駐紮在這個小島上。
然後島上的土著們發現,這些美國白人士兵既不打漁、也不種田,
每天就扛著槍在島上一圈圈地巡邏,
然後就會有大量的船,給他們送來罐頭、牛奶和牛肉這些補給品。

所以島上的巫師就得出結論:
噢,原來這些白人扛著根棍子,在島上走來走去,
就能召喚神靈,賜給他們吃的,那我們也做同樣的事,神一定也會給我們送來食物。
於是島上的土著們就扛著根棍子,排著隊走來走去的祈禱。


你還別覺得土著人蠢,類似的例子我們在身邊也很常見,
比如,很多在沿海城市居住的朋友都知道,吃魚的時候,
吃完一面也不能翻面,因為翻面不吉利,意味著翻船。
吃魚不翻面的行為,其實和土著人扛著棍子走一樣,
本質上都是通過一種行為,降低人對風險的恐懼,獲得一種對命運的控制感。

還有研究發現,人越焦慮、無助,迷信的行為就越多
比如,有人統計發現,美軍的轟炸改變了中東很多地方的文化,
轟炸越嚴重的地區,迷信行為也就越多,
因為越焦慮,越希望能控制自己的命運,這正是迷信能給你的。


其次,迷信還能滿足我們的認知需求
我們人類用大腦來了解未知的世界,然後做出反應。
但有時候一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很複雜,
迷信恰好能提供一個簡單、形象的解釋,滿足了我們認知上的需要,又不太費腦子

比如說,古代人不知道為什麼天上會下雨,
所以就想像出了龍王、雷神這一套下雨的系統,雖然沒有根據,但非常簡單形像地解釋了,
為什麼會下雨這個現象,人很容易接受這個說法。

再比如,人臉上為什麼會長粉刺呢?
給你兩種解釋:第一種、因為青少年陽氣旺盛,堆在皮膚表面排不出去。
第二種、因為青春期體內內分泌的變化導致睾酮水平的提高,
而睾酮水平的提高又促進了皮脂腺的發育,皮脂腺導管的角化異常造成了導管堵塞,
皮脂無法正常排出,因此形成粉刺。

上面這兩種說法,你傾向於哪一種?
如果你不是醫學專業,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去研究,肯定比較容易接受第一種解釋。
為什麼呢?因為“陽氣旺盛”、“上火”這類說法非常形象、簡單,更容易被大腦接受,
而你要去理解什麼是皮脂腺、睾酮水平,要花的時間就太多了。

所以呢,從本質上來說,迷信的說法,和一些胡說八道的健康、養生類微信公眾號,
其實是一樣的,它們通過另一種方式滿足了我​​們大腦的認知需求,
雖然不科學,但是更簡單、更形象,能讓我們少花時間和精力。


第三,迷信還滿足了我們的宣洩需求
我們知道,現代生活壓力大,誰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
需要找地方發洩情緒,迷信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很多地區的人,出了問題總是喜歡去找巫婆解決,而巫婆總會把病因歸結到因果報應上
比如,婆婆和兒媳婦總是鬧矛盾,有天婆婆生病了去找巫婆,
巫婆的結論就是“媳婦兒沒好好對婆婆,做了什麼犯沖的事”。
雖然這種方式看起來沒有一點根據,但讓婆婆積壓的不滿情緒一下發洩了出來:
好啊,果然是她在害我。

現在很多地方依然有“扎小人”的習俗,把你討厭的人寫在一個布娃娃上,用針去扎,
你就相信那個人一定會得到報應,這也發洩了自己心裡的怨氣。

第四,掩蓋我們做一件事情的真實動機,也是迷信存在的一個理由。
比如很多地方都有鬧洞房的風俗,這些來參加婚禮的人,經常會對新娘或者伴娘性騷擾,
有的還會讓新郎新娘當眾做出親密的舉動。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習俗,是因為過去沒有自由戀愛,新郎新娘彼此不熟悉,
鬧洞房可以緩解雙方的尷尬,還可以讓同村的鄉民,釋放一下被壓抑多年的性需求。


除了上面提到的四種需求,迷信還能滿足很多其他的需求。
比如星座理論可以把人分成12種,滿足了分類需求;
過年搶到頭香意味著這一年事業順利,滿足了成就需求等等

當然,現在迷信流行的地方越來越少了,尤其是經濟條件好的大城市,迷信現象非常少了。
這是因為,上面提到的,迷信能滿足的人的幾個需求,現在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滿足了,
比如更好的教育水平、更方便的知識獲取渠道,
讓我們能接觸到科​​學的理論,來解釋周圍的現象;蹦極、過山車這些發洩渠道,
以及可以隨意吐槽的網絡環境,能滿足我們的宣洩需求,我們也就不需要迷信了。


總而言之呢,迷信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滿足了人的很多需求,
比如控制感、認知世界、情緒發洩等等。
所以,要破除迷信,我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攻擊迷信本身,
而是找出更好的途徑,更好的滿足人的需求,把迷信的作用替代掉。


---------------------
感想:
我覺得最可悲的是,不敢說「不知道」,留著空白,日後有能力時再解決。
其次是「控制慾」,創造出神明來,控制你不能控制的一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