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1日 星期五

❤得到-教育-冒險,可以讓孩子更安全?

文章出處:冒險,可以讓孩子更安全?


美國《大西洋月刊》最近有篇文章說,家長們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不讓孩子獨立冒險,
這種做法就很不對,因為它反而會讓孩子更危險。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少有一個人冒險的機會。
很多家長覺得,現在生活中處處是危險,孩子一不小心就磕了、碰了,
所以家長跟在孩子身邊寸步不離,不讓孩子獨處和冒險。

比如,我們的父母在小時候,能自己發現一個樹洞,
或者自己用小石子和樹葉在河邊造一個小屋,但現在的孩子遠沒有父輩們那麼自由了,
他們活動的範圍最多也就是自家後院。英國有一項調查就發現,
上世紀70年代,80%的三年級小學生一個人步行上學。
到90年代,這個比例下降到9%。
再比如,同樣是8歲的孩子,20年代的時候,家長允許他們獨自步行10公里,
而到了2007年,家長只准許孩子一個人步行不到300米。

這可不是什麼好事。科學研究就發現,
不允許孩子冒險和獨處,會讓他們逐漸失去內心的獨立和探索精神,
甚至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問題,比如會更容易抑鬱、自戀、缺乏同情心、害怕長大
為什麼呢?

首先,喜歡冒險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科學研究發現,在人類誕生之初,生存環境危機四伏,我們的祖先早就習慣了冒險,
經常直面危險讓他們知道該怎麼克服恐懼,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該放棄、躲避以及逃跑。
這種直面危險的本能,經過漫長的進化,早就根植在了我們的基因裡。

這在孩子身上表現很明顯。比如,孩子喜歡獨自探索,
當發現一個新地方或大人想不到的捷徑,他們會很自豪,
這種本能冒險,讓他們產生了獨立、自信和安全感。
所以,讓孩子獨立自主成長,其實是讓他們學習如何管理面臨危險的“恐懼”的過程。

其次,讓孩子獨處和冒險,對孩子更安全
很多父母會說,孩子老是往很高的地方爬,萬一掉下來摔傷了怎麼辦?將來不得恐高啊。
但實際上,科學研究的結果恰恰相反:
那些5到9歲的時候,曾經從高處跌落受傷的孩子,18歲以後很少有人會恐高。
同樣,很多家長擔心,過早讓孩子獨自行動,會讓他們產生分離焦慮症,但研究結果顯示:
孩子9歲之前和家長分離得次數越少,18歲以後,他們和父母分開時的焦慮程度越高。

其實啊,讓孩子適當地冒險,有點像疫苗接種。
參與有危險的遊戲,就相當於在進行脫敏治療,
他們能學會強迫自己做害怕的事情,來克服心理的恐懼。
但是,如果孩子們從來沒有這樣的體驗,那這種恐懼感就可能演變成心理學上的“恐懼症”。
而且,如果孩子沒機會冒險,有些孩子可能會轉向有更魯莽、極端的行為,
比如暴力傾向、嗑藥、酗酒等等。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家長們不讓孩子冒險,也沒有真的讓孩子更安全。
比如,相比讓孩子去野外玩,家長更願意讓孩子去人工遊樂場,
因為遊樂場所的設施都是塑料塑膠的,高度也降低了,棱角也磨圓了,孩子不容易受傷。
但是統計數據表明,孩子在遊樂場的骨折率增加了,為什麼?
因為這樣看起來完全沒有危險的環境,讓孩子們覺得很安全,
玩的時候很不小心,經常從很高的地方跳下來。

最後,文章還認為,以下七類冒險遊戲,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有必要經歷的:
第一,探索高度,比如爬樹,高度能夠激起對恐懼的知覺;
第二,拿危險的玩具,比如用鋒利的剪刀或刀子。
   一開始,看上去這些玩意孩子很難掌控,但孩子在學習掌控的過程中,會收益很大;
第三, 接近危險的地方,比如在有大量水的地方,
   像河流、池塘、水池這些地方,以及有火的地方玩耍,
   這樣孩子將會鍛煉出對環境危險的敏銳度;
第四,混打遊戲,比如摔跤、玩樂性打斗等等,這樣孩子能學會處理攻擊與合作;
第五,速度,比如騎車或滑冰;
第六,迷路和尋找方向,
   當孩子們感受到迷路的危險時,就會有強烈的衝動去探索未知的領域;
第七, 探索一個人獨處。

上面這七類冒險遊戲,不妨讓您的孩子也試試吧。

本文源自:冒險,讓孩子更安全
稿:李鴻宇
轉載:得到

----------
主旨:
不允許孩子冒險和獨處,
會讓他們逐漸失去內心的獨立和探索精神,
甚至會產生很嚴重的心理問題,
比如會更容易抑鬱、自戀、缺乏同情心、害怕長大。為什麼呢?
1. 喜歡冒險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2. 讓孩子獨處和冒險,對孩子更安全:有點像疫苗接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