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得到-溝通-怎樣說服那些說服不了的人

文章出處:怎樣說服那些說服不了的人


生活中,我們說服別人的時候,常常會有這種感覺,有些明擺著的事兒,
你和對方講道理,對方卻還是不明白,我們乾著急。
最近,公眾號魔鬼搭訕約會培訓就發了篇文章說,
簡單的道理別人不懂,這不是因為他們笨,而是因為這些人太堅持自己的信念了
你要改變他們的信念,說服是不起作用的,要學會用下切的溝通方式,靠細節打敗別人。

大家都知道,堅定的信念,對人成就大事有幫助,但你知道嗎,
壞的信念危害更大,甚至能危害你的健康。
醫學上有一個實驗,是說得了抑鬱症的人,總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
就算大家都說他很優秀,也改變不了他的想法。
於是醫生就給抑鬱症病人,開一種“安慰劑”,告訴病人這種藥可以治他的病,
讓它變優秀,但其實呢,病人吃的不過是澱粉。可病人相信醫生,而且病真的就好了。
更邪門的是,研究發現,用安慰劑就能治好80%以上的精神類問題,
原因就是,病人相信安慰劑可以治病。你看,信念甚至可以改變​​我們的生理反應。


那遇到這種信念特別強的人,該怎麼做呢?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種下切的溝通方法。我們溝通的時候,回應別人一般有兩種模式,
一種叫上堆,一種叫下切。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妻子告訴丈夫,自己買了一把新椅子。
如果是上堆式回應,丈夫可能這麼說:“哦,你買了一個新家具。”
這種回答讓話題更概括,把具體的椅子概括為抽象的家具

下切式回應,是把話題向下具體化、細節化
比如,丈夫可以說:“椅子是什麼牌子的,什麼顏色的?”這樣就把話題分解細化。

下切式回應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好處,能讓對方知道你在關注他,想和他交流。
比如,妻子跟丈夫說,我做了個新髮型。如果丈夫說,挺好的。
這就是個上堆式的總結評價,妻子就很容易不高興,覺得老公不關心他。
如果丈夫說,這個​​髮型挺適合你的,在哪裡做的?
這就是下切式的回答,順著做頭髮向下問,妻子就會覺得丈夫很關注自己。

另一個好處是,下切式回應能分解對方的信念,更容易解決問題。
比如,有個精神病人,堅定的認為自己是一具屍體,然後整天不吃不喝。
醫生告訴他,他不是屍體,他根本不信。
後來醫生就說,既然你說自己是屍體,那​​我問你,屍體會不會流血?病人說,當然不會了。
然後醫生用針刺破了他的皮膚,這個精神病人就開始嘩嘩流血。
醫生的想法是,這樣他總相信自己不是屍體了吧。
誰知,他很震驚地說,天哪,屍體居然會流血!
在這裡,病人​​的信念,就是“我是一具屍體”,醫生想讓他相信自己不是屍體,
直接挑戰了他的信念,結果失敗了。

醫生最後是怎麼做的呢?他發現,既然改變不了“他是屍體”的想法,
至少先讓他好好活著啊。所以醫生就說:
“既然屍體能流血,那是不是還可以吃東西?要不咱們試試吧,也許屍體也能過得不錯。”
結果,病人就很配合地開始吃飯了。
你看,醫生所做的事,就是在病人信念的基礎上,向下拓展,
具體化了信念的含義,才發現了改變病人現狀的方法。


再比如,有個女孩,愛上了一個花花公子,家人都勸她分手,但怎麼說女孩都不聽。
女孩就是覺得,他一定是愛我的,根本不是你們說的那樣,你們都在污衊他。
家裡人的做法,也是直接挑戰了女孩的信念,他們越強調“這男的是個花花公子”,
女孩就越是堅信“他是個只對我動心的花花公子”。
所以,高情商的父母,都會先承認女孩的信念,然後再引導著她,告訴她什麼是愛,
比如,要專一、要有擔當。然後從細節入手,
讓女孩看到這個花花公子是怎麼對別的女孩好的,讓女兒有具體的感受,
自然就會影響她的信念。這時候,女兒就會因為失望和花花公子分手了。

所以,下次你說服別人的時候,也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避免直接的信念衝突,關注細節,從細節中尋找突破口

本文源自:如何應對溝通中的信念差異之——下切回應模式
稿:谷悅
轉載:得到

--------
主旨:
有兩個策略,上堆式、下切式。
上堆式回應,這種回答讓話題更概括,
例如:把具體的椅子概括為抽象的家具。
切式回應,是把話題向下具體化、細節化。
例如:將椅子細分是什麼牌子的,是什麼顏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