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得到-人物-孟子是個不好說話的人

文章出處:孟子是個不好說話的人


說起儒家學派,我們都能想到孔子和孟子,
一般人都覺得,這二位大儒溫文爾雅、知書達理,說話迂迴曲折,意味深長。
不過,最近,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發了篇文章說,
孟子其實和孔子完全不一樣,他可不是大家以為的這種形象,
孟子其實是個說話無所顧忌的人,就算你是君王,天下一把手,一樣讓你下不來台。

比如說,有一回,孟子跑到齊國推銷自己的改革方案,
但是不知道齊宣王是不願意,還是沒能力,一直拖著不做,孟子一肚子不滿意。
有一天,孟子撞見了齊宣王,他就問齊宣王,
一個人要外出,把自己的妻子孩子都託付給朋友照顧,
結果回來發現,老婆孩子被餓得皮包骨頭,這樣的朋友該拿他怎麼辦?
齊宣王想都沒想就說:「當然該絕交啊。」
孟子又問:「那如果最高法院的法官,管不了縣里鄉里的法官,又該怎麼辦?」
齊宣王說:「當然是把他給撤了啊。」
孟子再問:「那管不好國家的君王,該怎麼辦?」
齊宣王被堵得不知道說什麼,只好打個馬虎眼,讓這事過去了。

後來呢,孟子在齊國費盡心機,折騰一番,
全被齊宣王這個無厘頭國王,嘻哩哈啦化於無形。
孟子知道一切都白費了,收拾行裝,離開齊國,回家。
途中,孟子在一個地方連住了三晚,為什麼呢?
他其實想等齊宣王回心轉意,請他回去。
結果,齊宣王沒等來,等來一個懵懵懂懂的青年。
這青年大概覺得孟子還算是個人才,準備替齊王勸孟子回頭。
誰知正襟危坐,說了半天,孟子靠在茶几後面睡著了!
這青年很生氣,孟子起身,引經據典,一頓連教訓帶解釋,
把這個多管閒事,又不知道自己斤兩的年輕人打發了。


再比如,孟子是鄒國人,鄒國曾和鄰國魯國發生過邊境糾紛。
發生糾紛的時候呢,鄒國被打死了三十多個公務員。
但是鄒國的老百姓,眼看著自己的父母官被人活活打死,完全無動於衷,也不出手相救。

鄒穆公就跟孟子訴苦:
「你說我該拿這些刁民怎麼辦?全殺掉吧,他們人數太多,殺也殺不完;
 不殺吧,以後人人都這樣,那還了得?」

孟子怎麼回答的呢?他說:
「你這是報應,當年成千上萬的老百姓被餓死、凍死在路邊,
 你們這些公務員卻富得流油,錢多得都沒處花,你們怎麼不想想那些無家可歸的百姓?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你現在還想怪他們?」
話都直接說到鄒穆公的臉上了。

其實呢,孟子不好說話,最典型的表現就是他招弟子的條件。孟子招弟子“五問不答”,也就是說,那些自以為地位高的,自以為了不起的,自以為年長的,自以為立過功的,自以為有交情的,這五類人來請教,一概回絕。


你別看孟子這樣,後世的皇帝們可是挺看好他的。
比如,
兩宋之間,有個叫晁說之的文人,曾經說過孟子的壞話。他告老還鄉時,去向皇帝辭行。
當時的皇帝是宋高宗趙構,趙構撇撇嘴說:
「你就是那個寫書說孟先生壞話的傢伙吧?
 孟先生給我們指出了光明大道,你是個什麼東西,也敢說孟先生的不是?」


你看,連說說都不行,問題是,孟子說話這麼不留情面,皇帝們為什麼還這麼推崇他呢?
有兩個原因。

第一,古今中外,世界上所有的政權都知道,
政權的正當性是很重要的,而孟子幫他們找到這個正當性。

比如宋朝,就是靠陳橋兵變起家,為了不讓別人照葫蘆畫瓢,
也弄個革命推翻了自己,肯定要特別說明一下,只有我們老趙家,才有做龍椅的福分。

再比如,朱元璋當初從一個要飯的流民,搖身一變成了萬人之上的天子,
要是天底下各個乞丐都想穿一穿黃袍馬褂,那還了得?
所以就得找個正當理由。恰好,孟子在《孟子·盡心下》裡給了個理由。
孟子說:「從堯、舜到湯是五百多年,到文王是五百多年,
     再到孔子又是五百多年,五百年間肯定有皇帝出現,
     但皇帝是誰是早就預訂好的,可不是誰都能當的。」


第二,孟子贊成了君權合理。孟子能在後世成名,主要原因就是他特別強調君權,
在這個問題上,孟子每次跟人辯論,都是一場程度不同的戰役。
最重要的那場戰役裡,孟子咬牙切齒地痛罵“楊朱、墨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意思是不尊崇君權父權的學派,和畜生有什麼差別。

就這句話,後來被漢武帝發現了,覺得孟子說得好,這成了後來“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導火索。所以,只要孟子贊成了君權合理,
就算他曾經對君王有些過激和不敬,那都是過去的事兒,
再說,他說的都是孟子那個時期的君王,和後來推崇孟子的皇帝並不相干,
後世的皇帝們尊崇孟子,還能落一個心胸寬廣、能聽逆耳忠言的美名。


本文源自:認識諸子系列之二:孟子是個不好說話的人
稿:谷悅
轉載:得到

--------
孟子之所以受到後世當權者的歡迎,





是在於他「革命正當」及「君權合理」之主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