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7日 星期四

❤得到-經濟-你真的知道什麼叫歧視嗎?

文章出處:你真的知道什麼叫歧視嗎?
經濟學角度的歧視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提到歧視這個概念,
像什麼地域歧視、性別歧視、學歷歧視、外貌歧視等等。
而且,很多人都特別不贊成歧視別人。但問題是,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歧視嗎?
騰訊大家有篇文章專門討論了這個問題,文章的作者,
是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劉遠舉。
他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歧視,說很多我們覺得是歧視的行為,未必就是歧視。
為什麼這麼說呢?

咱們先看看歧視的定義。有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是這方面的專家,
他給歧視下過一個定義:
只有當歧視者願意放棄一定的利益,比如收入、利潤、工資,或者享受,
來滿足他個人的偏好,這才是歧視。簡單說,
就是一個人寧可損害自己的利益,也要瞧不起別人,這才叫歧視

否則,如果一個人只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損害別人的利益,這只能叫出於自利的擇優


比如,有兩個面試的人,一個清華畢業,一個高中畢業,最後清華的被選上了,
這叫擇優,而不是學歷歧視。
再比如,選舞蹈演員要漂亮的,不要走路不方便的,也是擇優,
而不是歧視殘疾人或者相貌歧視。如果一視同仁的話,
就會傷害到市場經濟的基礎,擇優和競爭。

但有人也質疑了,這個原則也未必就成立啊。
比如,有個黑人,剛從監獄放出來,人品老實可靠。
雖然學歷不高吧,但更適合他應聘的崗位。
如果我們用學歷來選人,這個人可能還沒證明自己呢,就已經被淘汰了。
同時,企業沒招到合適的人,損害了自己的利益。這不就是歧視嗎?

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成立。因為人活著都是有成本的
比如,有的家長騎摩托車接送孩子,他們不是不知道這樣不安全,
可買汽車成本很高,為了節省成本,他們只能承擔一些風險。
而且,為了節約成本,我們做事情就要依靠概率。
因為我們沒辦法知道所有的信息,所以我們的大多數邏輯,都是基於概率的。


所以,對公司的HR來說,他的任務就是從很多畢業生裡選合適的人。
尤其是初選的時候,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找到合適的人,也只能依靠概率。
雖然學歷學校不完全等於一個人的能力,但從大概率來看,學歷基本和一個人的能力匹配。
所以,看學校、看文憑,這個辦法雖然簡單粗暴,卻能低成本、高效率地找到合適的人。
如果招聘不看學歷,所有學歷一視同仁,那企業招聘的成本就太大了,
找個人才成了大海撈針。

另外呢,靠學歷篩選人才,也不代表企業迷信學歷。
我們都知道,如果你有了幾年的工作經歷,
學歷甚至簡歷都不重要了,只要和HR、老闆談談就行了。
這說明,其實HR們、老闆們不是迷信學歷,
他們只是用學歷的標準,低成本的達到自己的目的。


再舉個例子,
一個單身女性,遇到一個身上有紋身的人搭車,她不知道這個人是好是壞,也沒空去了解。
所以,她不讓這個人搭車,就是最低成本的自我保護,而不是歧視身上有紋身的人。

所以,我們或許可以這麼說,歧視應該指的是,為了損害他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
其他情況,都不算歧視。

本文源自:“歧視他人”有時是必需的
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區別「擇優」和「歧視」。
歧視應該指的是,為了損害他人,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
其他情況,都不算歧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