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文明的發展跟人沒關係
有個問題不知道你想過沒有,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的人征服了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反過來呢?
還有,為什麼小麥、玉米、豬、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只出現在特定地區,
而不是其他地區呢?有個人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專門寫了本書。
這本書就叫《槍砲、病菌與鋼鐵》。
作者說,這種不平等並不是人種的差異造成的,而是民族所處環境的自然地理差異造成的。
首先啊,很多人都認為,歐洲比非洲文明發展得快,就是因為白人比黑人人種優越。
但是作者說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在很多文明不發達的國家長期生活過,
那裡人的智力、自尊各方面都不比我們差。
作者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他在新幾內亞的叢林裡,跟幾個當地部落的人徒步,
走了很久都沒有吃的,大家都非常餓。
那這時候,部落的人就自告奮勇,去叢林裡採了很多蘑菇回來。
可是作者不敢吃,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大多數蘑菇都是有毒的,人很難分辨出來。
就算餓著,也不能冒生命危險啊。可是部落的人一聽,就非常生氣,
說你從我們這學了這麼多關於植物的知識,怎麼還不相信我們呢?
我們難道連蘑菇都分不清嗎?只有美國人才愚蠢到分不清有毒的蘑菇和沒毒的蘑菇呢!
這時候,作者就非常震驚,他突然意識到,這些土著人的智力不僅不亞於美國人,
甚至可以說,他們在自然博物學方面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
那為什麼這些聰明的土著人,最終還是被歐洲人征服了呢?
作者說,是自然地理差異,讓一些地域的人比其它地域的人更具有攻擊性和征服的慾望。
作者又舉了個例子。太平洋上有兩個島嶼,
一個島上的人叫毛利人,另一個島上的人叫莫里奧里人,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
但是19世紀的時候,毛利人突然跑到莫里奧里人的島嶼上,大開殺戒,
把所有莫里奧里人都變成了自己的奴隸。
理論上,莫里奧里人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毛利人趕走的,
因為他們的人數是毛利人的兩倍,可為什麼還是失敗了呢?
因為他們根本不反抗。入侵者來了,就開了個會,然後就決定要跟對方和平相處,
建議分享這片土地。可結果呢,建議還沒說出口,就被毛利人殺死了。
逃命的時候都還沒想明白對方為什麼殺氣這麼重。
毛利人就不一樣了,他們覺得,我要征服你們,殺你們就是理所應當。
都是相同的祖先,性格、文化怎麼會相差這麼大呢?
作者說,是因為他們雖然有同一個母親,但父親不一樣。這個父親指的就是自然地理環境。
毛利人住在新西蘭的北島,那里土地資源充足,氣候資源優越。
所以毛利人到那里之後就繼續了祖先的農業文明,畜牧、養殖,然後供養專門的技術人才,
發展複雜農業、工業技術,又建立分工製度,最終形成了一種集權式的等級政治制度,
甚至還興建了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和軍隊。
但不幸的是,莫里奧里人流落到了一個氣候非常寒冷的島嶼上,帶來的熱帶植物沒法種,
又沒有別的選擇,就只能回歸到狩獵採集的原始生活。
沒有富餘的資源,當然也就發展不出什麼技術、文明、政治制度。
況且他們能獵取到的獵物也有限,像海豹、海鳥,還有魚,獵捕方法都比較簡單,
也沒有發展複雜技術的必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島嶼面積小,
只能容納2000人,而且又離群索居,移民也無望。
所以他們的生存目標非常平凡,就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活著,
人口太多就閹割男嬰,來了敵人就求和,沒野心也沒慾望。
就這樣,他們的島嶼就被毛利人輕而易舉地佔領了。這跟歐洲人趕走印第安人是一個道理。
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作者又提出了一個更有創見性的觀點:
歐亞大陸文明發展程度比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高,是受了大陸軸線方向的影響。
歐亞大陸是橫著的,而非洲美洲是豎著的。
我們都知道,在同一條緯線上,溫度、日照都是相當的,能種的農作物也比較相似。
那對於歐亞大陸這種橫向的區域來說,作物的傳播、轉移就會比較容易。
但如果想把墨西哥的玉米移植到加拿大,就非常困難了。
糧食作物不能擴展,農業生產就很難發展。
沒有過剩的資源,什麼文明、制度就都是空談,
所以歐亞大陸的發展自然要比美洲和非洲快。
除了地理差異,作者還解釋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動物是怎麼被人類馴化的。
馴化動物的要求比較高,
首先得是人類容易接近它們,性情不凶險,生長周期短,這些條件是必須具備的。
除此之外還有,比如說,
動物要願意在公開場合交配;還有,交配之前不能有特殊的儀式,
比如大範圍追逐之類的,浪費場地;再有,一定要擅長群居生活。
以馬為例,馬的內部等級結構就跟中國古代的大宅院差不多,
公馬是一家之主,然後是母馬,再然後是母馬的小馬駒,
再然後是馬妾,馬妾的小馬駒等等。
在這種等級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動物,它們天生就明白什麼叫服從。
所以為了活得更好,他們很願意接受人類成為等級中的一環,被人類馴服。
可想而知,一個地區,如果容易被馴化的動物、植物越多,
就越容髮展出定居式農業,也就更容易產生文明。
所以說,文明發展的差異追根究底,
跟人類本身沒有關係,而是自然地理差異造成了動植物的差異,
動植物的差異又造成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差異而已。
本文源自:解讀版電子書《槍砲、病菌與鋼鐵》
稿:陳軼男
轉載:得到
---------
主旨:
《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其中有個主張是:
不平等並不是人種的差異造成的,
而是民族所處環境的自然地理差異造成的。
有個問題不知道你想過沒有,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的人征服了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反過來呢?
還有,為什麼小麥、玉米、豬、牛這些人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只出現在特定地區,
而不是其他地區呢?有個人為了搞清楚這些問題,專門寫了本書。
這本書就叫《槍砲、病菌與鋼鐵》。
作者說,這種不平等並不是人種的差異造成的,而是民族所處環境的自然地理差異造成的。
首先啊,很多人都認為,歐洲比非洲文明發展得快,就是因為白人比黑人人種優越。
但是作者說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他在很多文明不發達的國家長期生活過,
那裡人的智力、自尊各方面都不比我們差。
作者舉了個例子,有一次他在新幾內亞的叢林裡,跟幾個當地部落的人徒步,
走了很久都沒有吃的,大家都非常餓。
那這時候,部落的人就自告奮勇,去叢林裡採了很多蘑菇回來。
可是作者不敢吃,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說,大多數蘑菇都是有毒的,人很難分辨出來。
就算餓著,也不能冒生命危險啊。可是部落的人一聽,就非常生氣,
說你從我們這學了這麼多關於植物的知識,怎麼還不相信我們呢?
我們難道連蘑菇都分不清嗎?只有美國人才愚蠢到分不清有毒的蘑菇和沒毒的蘑菇呢!
這時候,作者就非常震驚,他突然意識到,這些土著人的智力不僅不亞於美國人,
甚至可以說,他們在自然博物學方面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書。
那為什麼這些聰明的土著人,最終還是被歐洲人征服了呢?
作者說,是自然地理差異,讓一些地域的人比其它地域的人更具有攻擊性和征服的慾望。
作者又舉了個例子。太平洋上有兩個島嶼,
一個島上的人叫毛利人,另一個島上的人叫莫里奧里人,他們有著共同的祖先。
但是19世紀的時候,毛利人突然跑到莫里奧里人的島嶼上,大開殺戒,
把所有莫里奧里人都變成了自己的奴隸。
理論上,莫里奧里人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毛利人趕走的,
因為他們的人數是毛利人的兩倍,可為什麼還是失敗了呢?
因為他們根本不反抗。入侵者來了,就開了個會,然後就決定要跟對方和平相處,
建議分享這片土地。可結果呢,建議還沒說出口,就被毛利人殺死了。
逃命的時候都還沒想明白對方為什麼殺氣這麼重。
毛利人就不一樣了,他們覺得,我要征服你們,殺你們就是理所應當。
都是相同的祖先,性格、文化怎麼會相差這麼大呢?
作者說,是因為他們雖然有同一個母親,但父親不一樣。這個父親指的就是自然地理環境。
毛利人住在新西蘭的北島,那里土地資源充足,氣候資源優越。
所以毛利人到那里之後就繼續了祖先的農業文明,畜牧、養殖,然後供養專門的技術人才,
發展複雜農業、工業技術,又建立分工製度,最終形成了一種集權式的等級政治制度,
甚至還興建了農業工程、水利工程和軍隊。
但不幸的是,莫里奧里人流落到了一個氣候非常寒冷的島嶼上,帶來的熱帶植物沒法種,
又沒有別的選擇,就只能回歸到狩獵採集的原始生活。
沒有富餘的資源,當然也就發展不出什麼技術、文明、政治制度。
況且他們能獵取到的獵物也有限,像海豹、海鳥,還有魚,獵捕方法都比較簡單,
也沒有發展複雜技術的必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島嶼面積小,
只能容納2000人,而且又離群索居,移民也無望。
所以他們的生存目標非常平凡,就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活著,
人口太多就閹割男嬰,來了敵人就求和,沒野心也沒慾望。
就這樣,他們的島嶼就被毛利人輕而易舉地佔領了。這跟歐洲人趕走印第安人是一個道理。
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作者又提出了一個更有創見性的觀點:
歐亞大陸文明發展程度比美洲大陸和非洲大陸高,是受了大陸軸線方向的影響。
歐亞大陸是橫著的,而非洲美洲是豎著的。
我們都知道,在同一條緯線上,溫度、日照都是相當的,能種的農作物也比較相似。
那對於歐亞大陸這種橫向的區域來說,作物的傳播、轉移就會比較容易。
但如果想把墨西哥的玉米移植到加拿大,就非常困難了。
糧食作物不能擴展,農業生產就很難發展。
沒有過剩的資源,什麼文明、制度就都是空談,
所以歐亞大陸的發展自然要比美洲和非洲快。
除了地理差異,作者還解釋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就是動物是怎麼被人類馴化的。
馴化動物的要求比較高,
首先得是人類容易接近它們,性情不凶險,生長周期短,這些條件是必須具備的。
除此之外還有,比如說,
動物要願意在公開場合交配;還有,交配之前不能有特殊的儀式,
比如大範圍追逐之類的,浪費場地;再有,一定要擅長群居生活。
以馬為例,馬的內部等級結構就跟中國古代的大宅院差不多,
公馬是一家之主,然後是母馬,再然後是母馬的小馬駒,
再然後是馬妾,馬妾的小馬駒等等。
在這種等級體系下成長起來的動物,它們天生就明白什麼叫服從。
所以為了活得更好,他們很願意接受人類成為等級中的一環,被人類馴服。
可想而知,一個地區,如果容易被馴化的動物、植物越多,
就越容髮展出定居式農業,也就更容易產生文明。
所以說,文明發展的差異追根究底,
跟人類本身沒有關係,而是自然地理差異造成了動植物的差異,
動植物的差異又造成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現代文明的差異而已。
本文源自:解讀版電子書《槍砲、病菌與鋼鐵》
稿:陳軼男
轉載:得到
---------
主旨:
《槍砲、病菌與鋼鐵》的內容,其中有個主張是:
不平等並不是人種的差異造成的,
而是民族所處環境的自然地理差異造成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