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得到-工業-中國發明火藥卻用來造鞭炮?

文章出處:中國發明火藥卻用來造鞭炮?


70多年前,魯迅先生髮過一句著名的感慨,
它說外國用火藥來製造子彈用來打仗,中國卻用它做成爆竹來敬神。
大部分人挺認可這句話:是啊,我們比歐洲發明火藥早了500年,
可我們卻走了歪門邪道,浪費了優勢,這有點像龜兔賽跑,
中國是兔子,跑得快,但太過託大,路上開小差,浪費了領先,輸掉了比賽,讓人痛心。
這個分析似乎沒錯,但問題是,魯迅這句話並不符合歷史真相。


首先,西方人使用火藥不比東方人晚,中國人可沒兔子那麼大的優勢
我們的歷史書上說,中國發明火藥比西方至少早500年,這其實站不大住腳
一般人都認為,火藥是隋末唐初發明的,但也有些人出​​於民族自豪感,
認為在更早的東晉,煉丹術士葛洪就發明了火藥。
可事實上呢,古代的發明其實很難確認具體的時間,
而且古書上記載的“火藥”,和後來打仗、開礦用的火藥也不是一回事

比如說,
東漢的時候,就出現過把硝、硫、碳混在一起煉丹的方子,但當時是用水煉而不是用火煉。
東晉的葛洪​​做了什麼?他在這個基礎上前進了半步,他煉丹的時候,
把什麼硝石、豬大腸、松脂和雄黃放到一起燒,
可這沒造成爆炸或者爆燃的效果,所以硬說葛洪發明了火藥,是很牽強的。

那隋末唐初中國人發明了火藥,是不是就一定靠譜呢?
也不一定。比如說,唐朝末年的時候,史料出現了用火藥打仗的記載。
可是那時候的火藥怎麼用呢?軍隊圍攻一座城市的時候,弓箭的箭頭上綁了火藥球,
這樣射出去的箭就把城門燒了。很明顯,這種“火藥”只能作為燃燒劑,不會產生爆炸效果,
這和現代槍砲中使用的能爆炸火藥完全不是一回兒事。

真正意義上的會爆炸的火藥,是南宋時候出現的,
當時南宋人和金國人打仗,金國人拿出了一種鐵製外殼的炸彈,叫“鐵火砲”,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火藥,它爆炸產生的巨大殺傷力,讓南宋人聞風喪膽。
南宋人學會做這種炸彈是幾十年後的事兒了。
那歐洲人使用火藥打仗是什麼時候呢?只比南宋人晚5年而已
也就是說,在使用火藥上,中國人基本是和西方人齊頭並進的,沒什麼優勢可言。

所以,在使用火藥這件事兒上,不存在中國人曾經領先很多,
但不珍惜、被人反超的情況,也就沒什麼可嘆息的。


其次,用火藥造鞭炮,是軍事帶動的結果,並不是中國人玩物喪志。
鞭炮是什麼時候發明的呢?很多人說,唐朝就有詩人在詩裡提到“爆竹”,
所以那時候就放鞭炮了。其實呢,
唐朝和北宋詩詞裡說的爆竹,指的是竹子燃燒的聲響,和今天我們說的爆竹是兩回事兒。
真正的鞭炮是南宋時候發明的,當時的鞭炮是受軍火的啟發發明的,
所以連名字都仿著戰場上的大砲來,叫“紙炮”

這就是說,
中國人一開始使用火藥,就是用來打仗的,
而鞭炮這類娛樂功能,是之後才發明的,不存在中國人把鞭炮替代了正經用途的情況。
所以,說中國人拿火藥造了鞭炮,就耽誤了中國人用火藥打仗,

這肯定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
那麼,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東西方在火藥上的差距呢?答案是東西方的軍事環境存在巨大差別。

先看中國,中國不存在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人造堡壘,
中國古代的大多數城牆是夯土的,一直到明朝才砌上了磚。
所以呢,大家都不會感受到研發先進軍械、勇攀科技樹的必要性,
把太多資源投入到這個方面,反而是不太明智的行為,
所以東亞戰爭的參與人數雖然遠遠多於西方,但裝備卻落後甚遠,
只有御林軍級別的軍人才配有鎖子甲。

西方就不一樣了,西方有堅固的城堡,能擋住騎兵的衝擊。
直到1453年,土耳其人搬出了巨砲,轟開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
那時候的土耳其巨砲,發射過程很複雜,搬運起來又不方便,需要幾十匹馬加200多人,
但它的威力太大了,君士坦丁堡堅固的城防,遇到大砲卻很快就淪陷了。

冷兵器時代,久攻不下的城堡,用大砲輕易就拿下了,
這事兒刺激了西方人研究武器,也一舉扭轉了東西方軍火實力的對比。
到16世紀的時候,西方軍事科技突飛猛進,他們已經能鑄造一體成形的砲筒,
發射火砲因此更安全,射擊的威力也更大,
後來他們又開始出版了一些理論著作,
把槍砲從原來的巫術,拉到了計算與實驗的科學世界。

所以,是不同的軍事環境,讓東西方的火藥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其實,戰場和市場經濟是一樣的,只有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
大家才有動力去搞發明創新。

-----------
主旨:
1. 火藥發明,中西同時
 西方人使用火藥不比東方人晚,中國人可沒兔子的優勢
2. 中國人製造火藥,是為了軍事,不是為了玩鞭炮
 用火藥造鞭炮,是軍事帶動的結果,並不是中國人玩物喪志
3.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東西方在火藥上的差距呢?
 答案是東西方的軍事環境存在巨大差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