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得到-行銷-五個角度擊穿廣告創意

文章出處:93.3%的廣告創意,來自這5個角度的洞察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從海量的信息中脫穎而出,創意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最近,資深互聯網媒體人卞海峰先生寫了一篇長文,
告訴我們,只要考慮好五個方面的問題,就可以擊穿廣告創意。

第一個角度是感知,說白了就是人們的生理、心理需求。
好的創意要能喚醒人的感知。
比如說,在iPhone出現之前,人們對手機的感知是非常有限的,
覺得手機只能打電話、發短信而已。 iPhone出現以後,就喚醒了人們對智能手機的感知。

那怎麼喚醒感知呢?
一般來講,一個好的創意都會暗示消費者,
你是有問題的,而我們的產品可以幫你解決這些問題。
比如,佳洁士的廣告就是這樣,你以為你的牙齒已經清潔乾淨了嗎?
做個檢查吧,然後電視裡就會出現牙齒細菌的畫面,
而“佳洁士牙膏”正可以有效殺死細菌。這就叫喚醒消費者的感知。


第二個角度是動機,也就是一個人做事情的目的。
一個好的創意,要能夠洞察消費者真實的動機,並且提供解決方案。比如說,
在市場營銷界有一個常說的“電鑽案例”,
你以為用戶買電鑽是為了電鑽本身嗎?
他們要的是電鑽打出的那個洞眼,洞眼才是他們的真實動機。
所以你的創意要圍繞這個洞眼來展開,而不是圍繞電鑽。


那怎麼洞察動機呢?我們可以通過分析人的行為路徑和環境變化來觀察。
舉個例子,很多男生上小學的時候,喜歡拽女生的辮子。
那我們先拆解男生的行為路徑:拽女生頭髮,然後被女生關注並討厭。
那環境變化是什麼呢?因為拽頭髮,女生報告老師,男生被處罰。
下次,他繼續拽女生頭髮……這樣不斷循環,樂此不疲。
所以你就明白了,男生拽女生頭髮是為了獲得關注。
這就是動機。至於討厭,男生以為討厭是另一種喜歡,或者壓根沒有感知到討厭。


第三個角度是需求。這就不用多解釋了。
你看很多字正腔圓的廣告,其實都是著重強調需求。
比如說,買火車票就上12306;再比如,某某學校學區房,最後10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都不能叫廣告,只能叫通知。
所以一般土豪型、壟斷型的企業,才這麼做廣告。


第四個角度是品類
意思是說,大眾看完這個廣告創意,就可以根據自身經驗,聯想到產品的樣式和功能。
先舉兩個反例,很多企業把自己定義為移動出行平台,
或者什么生活服務平台,其實在用戶眼裡,
移動出行平台就是打車App,生活服務平台就是吃飯能打折的手機App。
所以,要是這麼做廣告,你想傳達的意思,消費者根本就Get不到。

那怎麼做才能讓消費者聯想到產品的品類呢?
有一個辦法,就是基於數據和事實,強調在細分市場,你有多牛逼。什麼意思呢?
比如錘子手機早期的廣告文案:東半球最好用的手機。
這個東半球就是強調細分,至於好用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再比如,加多寶的廣告文案是,涼茶領導者加多寶,
全國銷量領先,每賣出幾瓶就有一瓶加多寶之類的。
你看,這個文案裡,就是以品類地位做創意,暗示自己在細分市場裡的領導地位。


最後一個角度是品牌(口碑)
這裡的品牌跟平常說的品牌不太一樣,從創意的角度來考慮,
品牌其實是指,用戶真正在意的細微差異。說起來有點繞,什麼意思呢?
舉個反例,早年雷克薩斯曾經做過一個和寶馬的對比廣告,
結果它在廣告裡列舉了一大堆技術參數,說明雷克薩斯比寶馬好。
事實上,用戶並不一定買賬,
因為普通消費者對於汽車的技術細節並不在意,他們只在乎感受和價格。


那怎麼能抓住品牌的細微差異呢?方法就是,從自己出發,總結使用感受。
舉個正面例子,
杜蕾斯超薄系列的那句廣告詞,叫做“讓彼此更親近”。
這就找著了重點,因為相比起避孕套的材料、堅韌程度這些內容,
用戶最關心的其實就是一件事——爽不爽。

所以你看,從感知、動機、需求、品類、品牌這五個角度考慮廣告創意,
找出一款最適合自己的思路,你就總能做出讓人尖叫的創意。


-------------
第四個,就是快速告訴消費者,你是什麼種類
第五個,就是口碑,一看到什麼,就知道要用你的品牌才是高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