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6日 星期六

❤得到-邏輯-掌握套路,你可以成為預測專家

文章出處:掌握套路,你可以成為預測專家


預測未來這件事,在我們的印象當中好像都是專業人士幹的,
古時候有專業的巫婆,專門來預測未來,現在又有各種專家,
專門預測天氣,經濟走向,科技發展等等。預測是不是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做呢?
其實不是,預測也是有套路的,
只要掌握了正確的預測套路,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預測專家。

下面我們就說說怎麼做預測。

預測的第一個要點,是遇到問題的時候,你要先分解問題。
分解問題之後,我們就能知道,什麼是已知的信息,什麼是未知的信息。

舉個例子,有人曾經問物理學家費米:“芝加哥有多少位鋼琴調音師?”
好像這個問題沒法預測。費米覺得可以。他先把這個問題分解成幾個小問題:
第一是芝加哥有多少架鋼琴?
第二是鋼琴每年要調幾次音?
第三是調一次得多長時間?
第四是調音師平均每年工作多長時間?

然後,一個一個解決。第一個,芝加哥有多少架鋼琴?
不知道,但是芝加哥的人口大概有250萬,鋼琴還蠻貴的,
大概一百個人裡,有兩個人會有一架鋼琴吧,這麼一算,芝加哥大約有5萬架鋼琴。
第二個,鋼琴每年要調幾次音?估計是一年一次。第三個,調一次得多久?大概兩小時吧。
第四個,調音師每年工作多長時間呢?按每天8小時的標準算,一年工作2000個小時,
但調音師是上門服務的,要減去路上的時間。路上大概得花400個小時吧,
調音師每年大概工作1600個小時。

好,大概算出答案之後,匯總一下。
 5萬架鋼琴每年需要調一次音,每次兩小時,
一共就是10萬小時,調音師每年工作1600小時。
兩個數字一除,得數是62.5,再四捨五入,費米預測芝加哥大概有63位調音師。


這個答案準不準呢?後來費米找到了一張芝加哥調音師的名單,
上面一共有83人,有不少的人名還是重複的。
要知道,費米是估算出來的,已經相當準了。


預測的第二個要點,是從外部視角入手來分析問題
我們看這樣一個問題,小王是一家公司的記賬員,住的房子不大,
他太太在托兒所做兼職,他們的小孩兒今年五歲,小王的父親過世了,
他的母親和他們夫妻倆住一起。請問:小王養一隻狗的可能性有多大?

聽了這個問題,大多數人都被細節給吸引了。有
人說,“看起來小王家也不是很富裕,上有老下有小的,應該不會再養狗了吧”。
也有人分析:“孩子5歲,小孩兒都喜歡狗,為了孩子,小王應該會養狗”。
這些分析基本是一個邏輯清晰的故事,但預測專家們是不會這麼分析問題的。

預測專家會先從外部視角考慮問題,首先要了解的是,
“在中國,養狗家庭的比例佔多少?”
有了外部視角的數據做基礎,預測會更靠譜。
但普通人會從內部視角考慮問題,
因為有很多細節嘛,很容易就能講一個邏輯清晰的故事。
外部視角比較抽象,很難組織成一個故事。

當然,內部視角也很重要,
因為外部視角得出是一個普遍的概率,但是沒有考慮到小王的特殊性。
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我們還要結合內部視角,
分析小王的具體情況,再對普遍的概率做調整。內外部視角結合起來,預測才更靠譜。

先外部視角,然後在內部視角,也是為了防止“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是心理學的概念。
我們在做預測的時候,一般都是從某個數字開始,然後再對這個數字做調整,
這個初始的數字就是“錨”,這個數字很重要,我們一般不會調整這個數字。
所以,選對最一開始的“錨”非常重要,
如果一開始就從內部視角考慮問題的話,我們很有可能被一個不靠譜的數字給錨定住。


最後總結一下做預測的步驟,
一步先分解問題,認真的考慮所有假設。
第二步是從外部視角入手,這樣可以開闊視野,防止“錨定效應”影響預測結果。
第三步是回到內部視角,分析這件事的特殊性。最後把這些因素都綜合起來,
就是一個靠譜的預測了
所以說,做預測不只是專家才能幹的活,
只要掌握正確的預測姿勢,我們也能成為超級預測家。

本文源自:《超預測》(在“發現”頁頂端的搜索欄,輸入“超預測”可以讀到這本書)
稿:王海
轉載:得到

----------
主旨:
第一步先分解問題,認真的考慮所有假設。
第二步是從外部視角入手,這樣可以開闊視野,防止“錨定效應”影響預測結果。
第三步是回到內部視角,分析這件事的特殊性。最後把這些因素都綜合起來,
就是一個靠譜的預測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