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怎麼上網才能避免淺薄?
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
肯花時間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在網絡上閱讀成了大部分人的選擇。
但是,最近有篇文章說,互聯網閱讀不僅替代不了讀書,
相反,它還把我們的大腦變淺薄了。具體來說,有這麼幾個理由。
首先,網絡文本有超鏈接,而超鏈接不利於深度理解內容。
超鏈接大家都知道,用鼠標一點就跳到別的地方了。
本來設計超鏈接是為了讓讀者隨時點擊相關內容,更主動的閱讀,
但科學家發現,有了超鏈接,讀者反而會毫無目的地點來點去,
不但沒有加深對內容的理解,甚至記不住自己讀了什麼。
有一個科學實驗,科學家找來兩組人,讓一組讀純文本,
另一組讀帶有超鏈接的文本。讀完之後考試,讀超鏈接文本的人,
得分明顯更低,而且,文章裡的超鏈接越多,他們的得分就越差。
為什麼超鏈接會讓閱讀效果變差呢?
這是因為有了超鏈接,我們就必須隨時做決定,決定點還是不點這個鏈接。
一個人讀書的時候調動的是大腦裡負責語言、記憶力和視覺處理的區域;
而做決定卻要調動大腦的額前葉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所以,
網上沖浪可以增進做決策的能力,但不能調動讀書的那部分腦區,所以沒法深度理解。
神經科學家發現,網上閱讀甚至能改變人的大腦,
一個沒上過網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網一小時,五天后他的大腦結構就會發生改變。
上網造成膚淺的第二個原因是,多媒體內容也不利於閱讀。
科學家做過另一個實驗,找人閱讀一份資料,
其中一部分人讀的是純文本,另一部分人在文本之外,
還配了聲音、視頻之類的多媒體資料。
讀完材料後考試,只看文本的人得分比看多媒體的人高一大截。
而且和大家的直覺相反,只看文本的人覺得這份資料更有意思,更有教育意義,
也更容易理解,他們更喜歡這個資料。
這就是說,和文字相比,網上豐富的多媒體內容,
雖然看起來好像更受歡迎,但其實它在干擾我們對內容的理解。
第三個原因是,
網上的多媒體、超鏈接以及時不時蹦出來的聊天信息和新郵件通知,
會嚴重干擾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記憶分長期和短期,大部分短期記憶很快就被抹掉了,
只有很小一部分轉換成了長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才算是獲得了知識。
所以,長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把人的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但心理學家發現,人有意識的短期記憶,只能同時容納2到4條信息,
這麼有限的記憶容量,非常容易被無關信息干擾,
而上網很分散注意力,你要不停地為點還是不點某個鏈接做決定,
這會阻礙我們把短期記憶升級為知識。
第四個原因,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大多很短小,不夠深刻。
現在的人上網都是眼睛掃描網頁,沒人願意逐字逐句的讀,
這樣,深刻的內容就很難有競爭力。點擊排行榜上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
和書相比,網上的文章是膚淺、短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本叫《達蜜經濟學》的書,裡面提出了一個定理,廉價必然導致低俗流行。
道理很簡單,如果低品質蘋果和高品質蘋果同時漲價,
那麼人們會更樂意買高品質蘋果,因為反正也要花很多錢還不如吃個好的。
在通訊和交通手段不發達的時代,出門看一場戲劇往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
所以要看就看個經典的,而且戲劇往往很長。
同樣道理在中國發明紙張之前,竹簡是昂貴而費力的信息載體,
所以那時候的書本本都是長篇經典。
但是,如果獲得信息很容易,我們就會傾向於短小輕快的內容。
這有一個心理學原因,那就是期待和嘗試的樂趣。
比如說,我們收到一個的禮品盒,
因為你很期待,所以打開盒子的過程就是個很愉快的經歷。
你點開一個鏈接感覺就像打開了一個禮品盒,你會產生樂趣。
那為什麼你更喜歡短小輕快的內容呢?
因為完成一項工作的樂趣通常集中在開始和結束,
而不在漫長的中間過程,所以人喜歡不斷地開始和不斷地結束。
所以相對一本600頁的書,我們可能更想讀兩本300頁的書,
因為開始的快,結束的快。
同樣道理,網上到處是短信息,也是因為短信息能更快的開始、結束,這種刺激更頻繁。
甚至,大家都推崇的科技巨頭谷歌,也正在把互聯網推向更膚淺。
因為谷歌的真正業務是搜索,利潤的絕對大頭是廣告,廣告費是和點擊次數掛鉤的,
一個盯著屏幕看的用戶不會給它帶來任何廣告收入,
所以谷歌的核心戰略就是讓用戶快來快走,對谷歌來說,
短而新的信息可以帶來更多點擊,價值遠遠超過長篇大論。
既然網絡這麼膚淺,那是不是我們就應該放棄上網,然後去讀書呢?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網絡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放棄了。
正確的上網姿勢應該是用自閉症思維上網。為什麼呢?
網絡內容繁雜,為了排除干擾,
你要對信息進行定制、整理和排序,這事得自閉症的人最擅長,
因為自閉症患者往往因為大腦的缺陷,缺少對情感交流的解讀能力。
這種對人情的不解,反而讓他們讓思想冷靜客觀,
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收集、整理、分類和記憶上去。
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都和自閉症有關。
所以呢,高效率的上網應該像自閉症患者一樣,
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以我為主,不被無關信息左右,提高閱讀效率。
在這種思維下,就算純粹為了娛樂上網也無可厚非,這時候讀得快就是優點。
知識是有等級的,八卦新聞、實效性強的信息、網友對時局的看法等等,
本來就不值得印在紙上浪費樹木,
在網上看看正好,用眼睛掃讀網頁不見得是什麼毛病。
畢竟,能夠以不同速度讀不同等級的內容,才是最有用的閱讀技術。
出處:公眾號“淼叔”:上網能避免淺薄麼?
上網閱讀會把大腦(知識系統)變淺薄,有這4點原因。
1. 網絡文本有超鏈接,而超鏈接不利於深度理解內容
有了超鏈接,我們就必須隨時做決定:點或不點這個鏈接。
讀書,調動的是大腦裡負責語言、記憶力和視覺處理的區域。
做決定卻要調動大腦的額前葉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
要做決策,便不能調動讀書那部分腦區,所以沒法深度理解。
2. 多媒體內容也不利於閱讀
會干擾我們對內容的理解
3. 時不時蹦出的聊天信息和新郵件通知,會嚴重干擾我們的記憶
4. 網路信息內容大多很短小,不夠深刻
既然網絡這麼膚淺,那是不是我們就應該放棄上網,然後去讀書呢?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網絡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放棄了。
正確的上網姿勢應該是用自閉症思維上網。
高效率的上網應該像自閉症患者一樣,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以我為主。
社會的節奏越來越快,
肯花時間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在網絡上閱讀成了大部分人的選擇。
但是,最近有篇文章說,互聯網閱讀不僅替代不了讀書,
相反,它還把我們的大腦變淺薄了。具體來說,有這麼幾個理由。
首先,網絡文本有超鏈接,而超鏈接不利於深度理解內容。
超鏈接大家都知道,用鼠標一點就跳到別的地方了。
本來設計超鏈接是為了讓讀者隨時點擊相關內容,更主動的閱讀,
但科學家發現,有了超鏈接,讀者反而會毫無目的地點來點去,
不但沒有加深對內容的理解,甚至記不住自己讀了什麼。
有一個科學實驗,科學家找來兩組人,讓一組讀純文本,
另一組讀帶有超鏈接的文本。讀完之後考試,讀超鏈接文本的人,
得分明顯更低,而且,文章裡的超鏈接越多,他們的得分就越差。
為什麼超鏈接會讓閱讀效果變差呢?
這是因為有了超鏈接,我們就必須隨時做決定,決定點還是不點這個鏈接。
一個人讀書的時候調動的是大腦裡負責語言、記憶力和視覺處理的區域;
而做決定卻要調動大腦的額前葉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
所以,
網上沖浪可以增進做決策的能力,但不能調動讀書的那部分腦區,所以沒法深度理解。
神經科學家發現,網上閱讀甚至能改變人的大腦,
一個沒上過網的新手只要每天上網一小時,五天后他的大腦結構就會發生改變。
上網造成膚淺的第二個原因是,多媒體內容也不利於閱讀。
科學家做過另一個實驗,找人閱讀一份資料,
其中一部分人讀的是純文本,另一部分人在文本之外,
還配了聲音、視頻之類的多媒體資料。
讀完材料後考試,只看文本的人得分比看多媒體的人高一大截。
而且和大家的直覺相反,只看文本的人覺得這份資料更有意思,更有教育意義,
也更容易理解,他們更喜歡這個資料。
這就是說,和文字相比,網上豐富的多媒體內容,
雖然看起來好像更受歡迎,但其實它在干擾我們對內容的理解。
第三個原因是,
網上的多媒體、超鏈接以及時不時蹦出來的聊天信息和新郵件通知,
會嚴重干擾我們的記憶。
我們的記憶分長期和短期,大部分短期記憶很快就被抹掉了,
只有很小一部分轉換成了長期記憶,形成長期記憶才算是獲得了知識。
所以,長知識的過程,其實就是把人的短期記憶變為長期記憶。
但心理學家發現,人有意識的短期記憶,只能同時容納2到4條信息,
這麼有限的記憶容量,非常容易被無關信息干擾,
而上網很分散注意力,你要不停地為點還是不點某個鏈接做決定,
這會阻礙我們把短期記憶升級為知識。
第四個原因,互聯網上的信息內容大多很短小,不夠深刻。
現在的人上網都是眼睛掃描網頁,沒人願意逐字逐句的讀,
這樣,深刻的內容就很難有競爭力。點擊排行榜上的文章大多短小精悍。
和書相比,網上的文章是膚淺、短小的。為什麼會這樣呢?
有本叫《達蜜經濟學》的書,裡面提出了一個定理,廉價必然導致低俗流行。
道理很簡單,如果低品質蘋果和高品質蘋果同時漲價,
那麼人們會更樂意買高品質蘋果,因為反正也要花很多錢還不如吃個好的。
在通訊和交通手段不發達的時代,出門看一場戲劇往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
所以要看就看個經典的,而且戲劇往往很長。
同樣道理在中國發明紙張之前,竹簡是昂貴而費力的信息載體,
所以那時候的書本本都是長篇經典。
但是,如果獲得信息很容易,我們就會傾向於短小輕快的內容。
這有一個心理學原因,那就是期待和嘗試的樂趣。
比如說,我們收到一個的禮品盒,
因為你很期待,所以打開盒子的過程就是個很愉快的經歷。
你點開一個鏈接感覺就像打開了一個禮品盒,你會產生樂趣。
那為什麼你更喜歡短小輕快的內容呢?
因為完成一項工作的樂趣通常集中在開始和結束,
而不在漫長的中間過程,所以人喜歡不斷地開始和不斷地結束。
所以相對一本600頁的書,我們可能更想讀兩本300頁的書,
因為開始的快,結束的快。
同樣道理,網上到處是短信息,也是因為短信息能更快的開始、結束,這種刺激更頻繁。
甚至,大家都推崇的科技巨頭谷歌,也正在把互聯網推向更膚淺。
因為谷歌的真正業務是搜索,利潤的絕對大頭是廣告,廣告費是和點擊次數掛鉤的,
一個盯著屏幕看的用戶不會給它帶來任何廣告收入,
所以谷歌的核心戰略就是讓用戶快來快走,對谷歌來說,
短而新的信息可以帶來更多點擊,價值遠遠超過長篇大論。
既然網絡這麼膚淺,那是不是我們就應該放棄上網,然後去讀書呢?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網絡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放棄了。
正確的上網姿勢應該是用自閉症思維上網。為什麼呢?
網絡內容繁雜,為了排除干擾,
你要對信息進行定制、整理和排序,這事得自閉症的人最擅長,
因為自閉症患者往往因為大腦的缺陷,缺少對情感交流的解讀能力。
這種對人情的不解,反而讓他們讓思想冷靜客觀,
他們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信息收集、整理、分類和記憶上去。
牛頓,愛因斯坦這些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都和自閉症有關。
所以呢,高效率的上網應該像自閉症患者一樣,
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以我為主,不被無關信息左右,提高閱讀效率。
在這種思維下,就算純粹為了娛樂上網也無可厚非,這時候讀得快就是優點。
知識是有等級的,八卦新聞、實效性強的信息、網友對時局的看法等等,
本來就不值得印在紙上浪費樹木,
在網上看看正好,用眼睛掃讀網頁不見得是什麼毛病。
畢竟,能夠以不同速度讀不同等級的內容,才是最有用的閱讀技術。
出處:公眾號“淼叔”:上網能避免淺薄麼?
---------------------------------
主旨:上網閱讀會把大腦(知識系統)變淺薄,有這4點原因。
1. 網絡文本有超鏈接,而超鏈接不利於深度理解內容
有了超鏈接,我們就必須隨時做決定:點或不點這個鏈接。
讀書,調動的是大腦裡負責語言、記憶力和視覺處理的區域。
做決定卻要調動大腦的額前葉區,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維。
要做決策,便不能調動讀書那部分腦區,所以沒法深度理解。
2. 多媒體內容也不利於閱讀
會干擾我們對內容的理解
3. 時不時蹦出的聊天信息和新郵件通知,會嚴重干擾我們的記憶
4. 網路信息內容大多很短小,不夠深刻
既然網絡這麼膚淺,那是不是我們就應該放棄上網,然後去讀書呢?
這當然是不可能的,網絡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放棄了。
正確的上網姿勢應該是用自閉症思維上網。
高效率的上網應該像自閉症患者一樣,具有很強的目的性,以我為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