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得到-哲思-世界這麼大,看了有用嗎?

文章出處:世界這麼大,看了有用嗎?


前陣子網上有句話特別火,就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因為大家都覺得,無論是酸甜苦辣,都要自己親身經歷了才知道。
但問題是,你經歷過的事就一定知道是怎麼回事嗎?
沒經歷過的就一定不知道嗎?科普作家劉未鵬在他的專欄裡寫過一篇文章,
把事情分成了三類,
一類是必須經歷了才能明白的,
一類是經歷了也可能不明白的,
還有一類就是不用經歷就可以明白的。下面,我們一個一個說說。


先說第一類,你必須經歷才能明白的事,主要是負性事件,“負”就是“負面”的“負”。
比如失戀、失業、考試失敗等等。這類事情你光聽、光看都是沒有用的,
因為大量試驗表明,從人的生理和認知角度來看,確實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
英國神經學家做過一個著名的“以牙還牙”的實驗,
試驗中每組安排兩個志願者,在他們食指上夾一個夾子。

實驗先給一個志願者的夾子施加壓力,
然後,讓這個志願者根據自己的感受,施加同樣的壓力給他的同伴。
結果發現,所有人用的力都比自己實際上承受的要大。
也就是說,人們總是高估自己的痛苦,而低估別人的痛苦。
不僅是身體上的痛苦,心理上的痛苦也是一樣。
咱們“得到”之前講過,
心理上的痛苦其實跟身體上的痛苦的原理是一樣的,在這就不多說了。
所以說,對於會帶來痛苦的事,你以為你了解,但你並不了解。
所以現實生活中,兩個人鬧著玩,你一拳我一拳,
但是最後很容易打起來,就是因為倆人誰都以為自己是在公平地回擊,
但是一來一往,手勁就會越來越重,有人受不了了,就打起來了


再說說第二類,你經歷了也不一定明白的事,主要是正性事件
 “正”就是正反的正。為什麼經歷了也不明白呢?
因為人存在一種認知偏差,有些事你成功了,但是你並不一定知道自己是怎麼成功的。
這種錯誤的歸因在心理學上叫自我服務偏差。
舉個例子,有個健身教練,肌肉特別發達,他的大臂幾乎和正常人的大腿一樣粗。
你問他有什麼秘訣沒有,
他會很神秘地告訴你,你下次握啞鈴的時候,把手掌邊緣貼到靠體側的那一個啞鈴片上。
這樣的話,啞鈴的另外一端就會自動向外翻,這個角度能給肌肉最大的刺激。
你可能沒聽懂是怎麼回事,沒關係,因為這只是他認為的秘訣。
他的大胳膊真的是這麼練出來的嗎?誰都不知道。
因為每個大胳膊教練都有自己總結的秘訣,而且都不一樣。
可能是真的,也可能只是湊巧而已。


接下來說說第三類事件,就是你不用親身經歷也能明白的事,就是理性事件
人類最強大的能力就是歸納和推理能力,收集信息、權衡利弊、再做出判斷,
這是我們最擅長的事。而且在這件事上,別人的經歷是幫的上忙的。
比如說,你打算買一套房子,正在兩個樓盤之間糾結,a小區環境好,b小區離公司近,
其他條件都差不多,怎麼選呢?
這時候,如果一個朋友告訴你,千萬不要去b,因為那邊雖然離你上班的地方近,
但是交通不方便,你想去其他地方都特別麻煩,那這個時候你肯定果斷選擇a了。

其實,我們看書學習也是一個道理。別人的理性的思考過程都可以學為己用,
然後你就懂了生物學、物理學、數​​學等等,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但是你永遠沒法通過愛情故事學會怎麼談戀愛,因為愛情從來不是一件理性思考的事。


本文源自:劉未鵬博客(逃出你的肖申克(一):為什麼一定要親身經歷了之後才能明白?)
稿:張帥冰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