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得到-政治-賭徒康有為害了戊戌變法

文章出處:賭徒康有為害了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大家都知道,是甲午戰爭之後,清朝政府發動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制度改革,
不過只堅持了103天就失敗了,咱們的歷史教科書上說,
領導改革的康有為,梁啟超,和犧牲的譚嗣同等等戊戌六君子,是推進改革的主力,
但是觸犯了慈禧太后和一幫滿清頑固派大臣的利益,所以失敗了。
然而歷史真相果真如此嗎?最近,著名歷史學家,專欄作家端木賜香就寫了一篇文章,
說,改革之所以失敗,作為領導者之一的康有為,要負主要責任,
正是因為他的過分狂熱,不顧後果和異想天開,毀了這場本來可以有所成就的改革。


康有為是怎麼一下子能跳到歷史舞台中央的呢?
歷史教科書上告訴我們,是因為一次著名的請願活動:
1895年4月,中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
正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康有為聯繫了來自18個省,上千名舉人,向滿清朝廷設立的信訪辦——
都察院遞交了請願書,提出了變法,遷都等一系改革主張,
因為都察院被守舊派大臣孫毓汶把持,這封請願書被拒收了,
這就是大家熟悉的“公車上書”,被看做是醞釀戊戌變法的前奏。

但是,如果我們仔細查看這個原始檔案史料,就會發現,
公車上書,完全是康有為一個人吹噓出來的大事件,
目的呢,也是為了擴大自己個人的影響,為自己以後的官場仕途做原始積累。

實際上呢,當天根據檔案記載,都察院根本沒有接到這樣一封請願書,
康有為是把4月份,其他省份舉人遞交請願書這個功勞,攬到了自己頭上,
顯得自己是這一次請願活動的領袖,而且都察院並沒有拒收請願書,
在整個四月,一共有幾十封來自趕考舉人的請願書送到了都察院,
這些信件都被轉交到了朝廷內閣中樞

第二,康有為說朝廷裡一片死水,大臣們都對議和這事兒不關心,只有自己憂國憂民,
這也不符合事實,上書反對馬關條約,和日本議和的實力派大臣很多,
比如山東巡撫李秉衡、兩江總督張之洞、河南巡撫劉樹棠等等


用通俗一點的話講,康有為是個身無分文,特別能忽悠,能量超大的連續創業族,
在自己的小公司被大清朝這個超級企業併購之後,開始想通過公司架構改革奪取實權,
途徑就是通過忽悠公司總經理,光緒皇帝,來扳倒退居二線的董事​​長慈禧,
還有慈禧手下一幫董事會成員和公司高管。

由於受到《馬關條約》的刺激和這一次舉人上書的影響,
大清帝國這家公司的高管,從董事長慈禧,總經理光緒,到地方分公司總經理王文韶,
李鴻章,張之洞,陳寶箴,都知道,不改革不成了。
當時康有為,梁啟超等等變法派知識分子,
在北京成立了宣傳變法,要朝廷改革圖強的強學會,
受到了高管們的大力支持,紛紛捐款,康有為也加緊了忽悠光緒的節奏和力度。
不過大清朝裡最聰明,也開明的高管加董事會成員,恭親王奕䜣,
曾經警告光緒,公司改制這個事很複雜,不可輕信小人,
光緒的老師翁同龢,雖然推薦了康有為,可也說康有為居心叵測
當時長期缺乏實際權力,鬱鬱不得志的光緒,根本聽不進去,
因為他覺得,滿朝文武大員,都是母后董事長慈禧的人,
自己要真正臨朝執政,就要有自己的班子,所以對待這批主張變法的在野知識分子,
就像撈到了寶貝,恭親王奕䜣死後不到半個月,
1898年6月11日,康有為主導的公司改制就正式上演了。


作為執掌公司數十年的董事長,慈禧太后一開始並不反對變法,
他曾經對光緒說,只要不把大清朝列祖列宗的牌位砸了,不把大家頭上的辮子剪了,
其他事情你放手去辦,當然了,防止公司運營出大錯慈禧太后也做出了人事佈局,
比如,軍權要歸自己的親信榮祿,二品以上高官的任免,得自己點頭之後才算數。
從公司運營的角度看,光緒這個終於拿到實權的總經理,
就應該小心翼翼,夾著尾巴做人,團結大多數高管,
把這個改革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細水長流,才有成功的希望。

不過呢,因為意外機會,突然能夠進入權力中心的康有為已經完全矇了。
在他滿腔熱情的折騰下,變法運動迅速變成了一場盲目加速的大躍進。
我們知道,任何公司機構改革,必須要有三個前提條件,
強有力的主導者,有執行力的下屬,還得把握好節奏,可戊戌變法,一樣都沒有。

怎麼說呢,首先,在變法103天的過程中,
康有為攛掇光緒連續發了一百多道關於改革的詔書,
包括改官制、廢科舉、辦學堂、振興工商業、裁軍練兵等措施,
讓中央朝廷和地方政府官員,迅速上馬出成績。

大家知道,這麼傷筋動骨的大改革,實在需要一個漫長的周期,
那時候中國因為身上背著很多不平等條約的賠款,很難擠出那麼多預算來做各種改革,
各種熟悉這種新鮮事物的人才也很缺乏,可光緒皇帝和康有為不管,
接著就走了第二步臭棋,認為改革不能立刻見效,是朝廷裡的守舊派在搗亂,
於是光緒就在康有為的鼓動下,再上一個台階,搞大規模機構改革,
一下子撤掉了詹事府在內的六個衙門,還有湖北,廣東,雲南三省的巡撫。
平心而論,很多衙門確實是功能陳舊,跟不上時代變化的部門,而且功能重疊,
但是大家都知道,
公司大規模裁員,成功有兩個條件,一是理由得明確,二是善後得做好
光緒和康有為不管,就要一刀切,等於把相當多的中下層員工,趕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在公司上層呢,光緒和自​​己的維新派​​班底也不大受高管待見,
光緒提拔了譚嗣同,林旭,楊銳等幾個年紀輕輕的維新派,當了四品軍機處章京。
這個職位,可以參與軍國大事,起草聖旨。
雖然官不大,但每天能見到皇帝的面,算是皇帝的顧問加秘書,這已經很讓大臣們火大。
緊接著,光緒又想效法康熙乾隆,在懋勤殿辦公,再招幾個議政顧問。
不用說,這個主意也是康有為的,一是打算讓皇帝徹底撇開軍機處等傳統機構和大臣,
在朝廷裡設立一個全新的權力中心,二是推薦自己當這個顧問,
天天可以見到皇上,加強對光緒的影響控制,
這下慈禧可徹底不幹了,等光緒去頤和園請安的時候,
開始訓誡這個熊孩子,說你這麼搞是要出大​​事兒的。
光緒沒辦法,只好給維新派裡面情商最高,最有腦子的楊銳下了一道密詔,問該怎麼辦,
既能把新政推行下去,又不惹董事長慈禧不高興,
同時,他又下了一道詔書,讓康有為離京,去上海,
這說明,總經理光緒已經對這個暴發戶康有為支的敗招不滿了


然而康有為並沒有醒悟,一不做二不休,決心把事情鬧大,
他立刻召集了譚嗣同等同志,把密詔內容來了個大篡改,這一點很有韋小寶的作風,
細節正確,關鍵部分偷天換日。
他說,光緒的密詔是下給自己的,內容是皇帝感覺自己的皇位都要保不住了,
而敵人,就是慈禧和朝中的守舊派大臣,這件事已經到了必須用武力解決的地步。
也許是小說和戲曲看多了,康有為拿出的方案就是勸說在天津小站練新軍的袁世凱,
打算勸說袁世凱帶兵進北京,包圍頤和園,把慈禧囚禁或者乾脆解決掉。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中層幹部袁世凱捨不得自己在大清公司的遠大前程,選擇了告密。
這一場操之過急的百日維新,以光緒被囚禁,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慷慨成仁,宣布結束。


搞砸了一切的康有為,逃跑基因卻很發達,一溜煙跑到了香港,
最後輾轉到北美,繼續用自己偽造的光緒密詔斂財,
又過了三年,簽訂了辛丑條約的大清朝,被時事所逼,開始了名為“新政"的改革,
內容基本也都是戊戌變法裡,維新派提出的方案,只是人心,時機都已經一去不復返。

回顧歷史,很多人會嘆息,如果戊戌變法的推動者不是偏執,又急躁的康有為,
說不定中國近代歷史的走向,會非常不一樣。


來源:微信公號”今日值得花時間“(戊戌變法,激進的狂賭)
稿:陶玉榮
轉載:得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