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得到-哲思-怎麼講過去的故事決定你的未來



我們大部分人經常會因為一件突發小事而手忙腳亂,但我們身邊經常能遇到這樣的人,
他們即便身處特別混亂的環境裡,也能有條不紊地處理很多個任務,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心理學界提出過這樣一個觀點,說這些人本質上是會講故事的人,
他們會把自己的生活講給自己聽,包括那些已經發生的和即將發生的事
也就是說,他們預先在腦子裡規劃了一遍,所以當這些事情真的發生了,
他們就能迅速地把現實和腦子裡的劇本做個對比,然後找出它們哪兒不一樣
這樣,他們就知道哪裡應該多分配注意力,哪裡應該忽略
所以,給自己講故事,就是他們在壓力下,能處理多重任務的訣竅。


我們都愛聽故事,但想不到講故事還有這麼實際的用途。
心理學家告訴我們,講故事可不止這點用處,它還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為什麼講故事能有這麼大影響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聽故事幫我們找到了原因。
我們天生就需要讓這個世界能說得通,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
只有解釋清楚了原因,我們才能有一種安全感。這是每個人天生的需要,
所以像算命啊,占卜啊,這些和解釋命運有關的東西總會受到歡迎。
而“講故事”就是一種找原因的手段,
不管是和別人說,還是在心裡跟自己說,都能讓所有的事情說得通。


第二,人生故事構成了我們人格
心理學家發現,每個人的人生故事不是記流水賬,我們會把那些有意義的事兒打散了,
然後在腦海裡重新編碼整合,變成一個有開頭、有高潮、有結局的完整故事。
而我們人生中會發生無數的事件,在講自己的故事的時候,我們會選哪些事兒作為素材?
用什麼方式來講?怎麼排列它們的重要程度?怎麼理解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
這些問題,都能反映出“我是個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說,故事是我們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且呢,我們會對一系列的事件進行“自傳式因果推論
什麼叫自傳式因果推論呢?舉個例子,有兩人,他們可能遇到了同樣的挫折,
比如戀愛失敗、考試失利、工作不順,等等,
但是這倆人在腦子裡跟自己講這些事兒的時候,方式完全不一樣。
一個人可能會把這些事兒當成是一時的不順,都是運氣不好;
而另一個卻覺得,這都是我的命,都是因為我某些個性和特質,才造成這樣的結果。
這兩種不同的因果推論方式,本身就是他們不同人格的一部分,也會讓他們有不同的未來。


那麼,怎麼給自己講故事才能讓人生更幸福呢?
這取決於講故事的方式。心理學家發現,我們給自己講故事的時候,通常有兩種敘事方法,
一種叫挽救性的敘事,一種叫污染性的敘事

挽救性敘事的人,通常講的故事都有個糟糕的開頭,但最後是完美的結局
這些人講的故事裡,主人公都是個單槍匹馬的英雄,他們相信無論世界多危險,
但總有好的一面,我能讓世界變得更好。

污染性敘事的人就完全相反,他們覺得,就算故事開頭很美滿,但總不會有好結局
比如,年輕時遇到了不好的事情,父母離異、被愛人拋棄,
他們就會覺得“我肯定不會再有這樣的愛情了”,“我肯定會和我父母一樣”。

心理學家發現,
用挽救性敘​​事的人,更容易從糟糕的事件中找到出口,也就更容易有一個比較幸福的人生。當然,它也不是在任何狀況下都管用,
那些長期生活在絕望裡,經歷過巨大創傷的人,給自己灌再多的雞湯也沒什麼用。
他們必須接受自己的無能為力,不給自己設定太高的期待,允許自己過得不如別人才行。

所以呢,給自己講故事不僅是做事兒條理的一種重要方法,
還能直接影響我們人生的幸福程度。

本文源自:微信公眾號“KnowYourself”
(你會在腦中“回放”過去的一天麼?|如何講述過去的故事,決定著你的未來)
稿:谷悅
來源:得到

----------------------------------
我讀過原文,原文更精彩

主旨:
人對自己過去,會產生“自傳式因果推論",
而這又分兩種類型:挽救性的敘事,一種叫污染性的敘事。
挽救性敘事,通常講的故事都有個糟糕的開頭,但最後是完美的結局。
污染性敘事的就完全相反,就算故事開頭很美滿,但總不會有好結局。
心理學家發現,用挽救性敘​​事的人,更容易從糟糕的事件中找到出口,
也就更容易有一個比較幸福的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