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世界的創新如何產生
這條音頻要給您介紹一本新書,叫做《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史蒂文·約翰遜,
他曾經被《展望》雜誌(Prospect)譽為“數字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
史蒂文寫過8部暢銷書,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很有影響力。
史蒂文的新書,主要介紹了6項重塑世界的創新,
書中說的這6項創新,可不是什麼機器人、VR這種高科技創新產品,
而是燈泡、自來水、玻璃鏡片,留聲機、空調、腕錶這種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
你可能無法想像,在歷史的催化劑下,這些看似普通的創新,
可能會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影響。
作者也從創新史中,總結了創新產生的一些特徵和規律。
創新的發生有什麼特徵呢?
作者認為,最大的特徵就是,大多數重大創新的問世,都源於眾多發現的同時出現。
首先,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你會發現忽然很多人都在研究同一個問題。
而且最終解決問題採用的手段,也相差不遠。
例如在發明電燈泡的時候,對於真空管或碳絲的重要性,
愛迪生和他的同輩們觀點雖然有些不同,
但是大家都在研究燈泡,誰也沒有在這時候,研究發光二極管。
其次呢,不同發明之間存在相互促進,
概念和技術的碎片,匯集在一起,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創新變革。
以鏡片為例,鏡片的出現,是以玻璃製造技術作為基礎的;
而當時一種叫“玻璃寶珠”的、類似放大鏡的東西,在上了年紀的僧侶中間很受歡迎,
因為他們閱讀經文需要用,這也就成了鏡片的早期市場;
印刷術的發明,讓人們對眼鏡的需求激增,這又擴大了鏡片的市場…….
這些一個個看似關聯不大的技術發展,共同促進了鏡片的誕生。
而且,正常情況下,發明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
比如微波爐只能在人類掌握了火之後出現,
這是被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的發展規律給確定下來的。
但是也的確存在一些時候,
創新者提出的思想非常超前,甚至在提出理論幾百年後,才實現。
比如達芬奇在16世紀就想像並繪製了直升飛機,
巴貝奇和洛夫萊斯伯爵夫人在19世紀就能夠想像可編程的計算機,如何解釋這樣的現象?
作者認為,不合常理的情況之所以存在,都是由於——
他們是天才,某些天才的智慧看起來可以超越時空。
而除了無解的天才論,還有一條共同的主線,可以解釋這些天才們的創意來源,那就是:
他們都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的邊緣,甚至在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幾個學科的交叉點上工作。比如發明錄音設備的斯科特,之所以能夠想出“書寫”聲波這種創意,
是因為他借鑒了速記法、印刷術和人耳解剖學的靈感。
這些創新者提醒我們,停留在專業學科之內,的確更容易獲得漸進式的提高,
但是那些學科本身的界限,同樣也會成為一種障礙,
只有超越界限,才能清晰看到更宏偉的創意。
當你的周圍充斥著各類不同的知識領域時,你才有機會將他們融會貫通起來。
作者把這樣的領域稱為“車庫”。
車庫不是辦公室或大學實驗室,
而是存在於傳統的工作或研究空間之外,是你的愛好生長和進化的地方。
車庫不局限於某個單獨的領域或行業,
而是由車庫主人五花八門的愛好所決定,它是各種知識網絡匯聚的地方。
創新是值得探索的,研究以往社會的創新模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駛向未來。
這也就是本書作者要給我們呈現“創新產生的一些規律”的用意所在,
書中還有很多發明史上有趣的例子,如果您有興趣,不妨讀一讀,或許會有新的收穫。
本文源自:史蒂文·約翰遜《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稿:含章
轉載:得到
-------------
主旨:
創新的發生有什麼特徵呢?
1. 大多數重大創新的問世,都源於眾多發現的同時出現
不同發明之間存在相互促進,
概念和技術的碎片,匯集在一起,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創新變革。
以鏡片為例,鏡片的出現,是以玻璃製造技術作為基礎的;
而當時一種叫“玻璃寶珠”的、類似放大鏡的東西,在上了年紀的僧侶中間很受歡迎,
因為他們閱讀經文需要用,這也就成了鏡片的早期市場;
印刷術的發明,讓人們對眼鏡的需求激增,這又擴大了鏡片的市場…….
這些一個個看似關聯不大的技術發展,共同促進了鏡片的誕生。
2. 發明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
比如微波爐只能在人類掌握了火之後出現,
這是被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的發展規律給確定下來的。
3. 發明者都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的邊緣,
甚至在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幾個學科的交叉點上工作
比如發明錄音設備的斯科特,之所以能夠想出“書寫”聲波這種創意,
是因為他借鑒了速記法、印刷術和人耳解剖學的靈感。
這些創新者提醒我們,停留在專業學科之內,的確更容易獲得漸進式的提高,
但是那些學科本身的界限,同樣也會成為一種障礙,
只有超越界限,才能清晰看到更宏偉的創意。
當你的周圍充斥著各類不同的知識領域時,你才有機會將他們融會貫通起來。
這條音頻要給您介紹一本新書,叫做《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著名科普作家史蒂文·約翰遜,
他曾經被《展望》雜誌(Prospect)譽為“數字化未來十大科技思想家”之一,
史蒂文寫過8部暢銷書,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很有影響力。
史蒂文的新書,主要介紹了6項重塑世界的創新,
書中說的這6項創新,可不是什麼機器人、VR這種高科技創新產品,
而是燈泡、自來水、玻璃鏡片,留聲機、空調、腕錶這種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東西。
你可能無法想像,在歷史的催化劑下,這些看似普通的創新,
可能會對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產生影響。
作者也從創新史中,總結了創新產生的一些特徵和規律。
創新的發生有什麼特徵呢?
作者認為,最大的特徵就是,大多數重大創新的問世,都源於眾多發現的同時出現。
首先,在整個世界範圍內,你會發現忽然很多人都在研究同一個問題。
而且最終解決問題採用的手段,也相差不遠。
例如在發明電燈泡的時候,對於真空管或碳絲的重要性,
愛迪生和他的同輩們觀點雖然有些不同,
但是大家都在研究燈泡,誰也沒有在這時候,研究發光二極管。
其次呢,不同發明之間存在相互促進,
概念和技術的碎片,匯集在一起,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創新變革。
以鏡片為例,鏡片的出現,是以玻璃製造技術作為基礎的;
而當時一種叫“玻璃寶珠”的、類似放大鏡的東西,在上了年紀的僧侶中間很受歡迎,
因為他們閱讀經文需要用,這也就成了鏡片的早期市場;
印刷術的發明,讓人們對眼鏡的需求激增,這又擴大了鏡片的市場…….
這些一個個看似關聯不大的技術發展,共同促進了鏡片的誕生。
而且,正常情況下,發明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
比如微波爐只能在人類掌握了火之後出現,
這是被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的發展規律給確定下來的。
但是也的確存在一些時候,
創新者提出的思想非常超前,甚至在提出理論幾百年後,才實現。
比如達芬奇在16世紀就想像並繪製了直升飛機,
巴貝奇和洛夫萊斯伯爵夫人在19世紀就能夠想像可編程的計算機,如何解釋這樣的現象?
作者認為,不合常理的情況之所以存在,都是由於——
他們是天才,某些天才的智慧看起來可以超越時空。
而除了無解的天才論,還有一條共同的主線,可以解釋這些天才們的創意來源,那就是:
他們都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的邊緣,甚至在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幾個學科的交叉點上工作。比如發明錄音設備的斯科特,之所以能夠想出“書寫”聲波這種創意,
是因為他借鑒了速記法、印刷術和人耳解剖學的靈感。
這些創新者提醒我們,停留在專業學科之內,的確更容易獲得漸進式的提高,
但是那些學科本身的界限,同樣也會成為一種障礙,
只有超越界限,才能清晰看到更宏偉的創意。
當你的周圍充斥著各類不同的知識領域時,你才有機會將他們融會貫通起來。
作者把這樣的領域稱為“車庫”。
車庫不是辦公室或大學實驗室,
而是存在於傳統的工作或研究空間之外,是你的愛好生長和進化的地方。
車庫不局限於某個單獨的領域或行業,
而是由車庫主人五花八門的愛好所決定,它是各種知識網絡匯聚的地方。
創新是值得探索的,研究以往社會的創新模式,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駛向未來。
這也就是本書作者要給我們呈現“創新產生的一些規律”的用意所在,
書中還有很多發明史上有趣的例子,如果您有興趣,不妨讀一讀,或許會有新的收穫。
本文源自:史蒂文·約翰遜《我們如何走到今天》
稿:含章
轉載:得到
-------------
主旨:
創新的發生有什麼特徵呢?
1. 大多數重大創新的問世,都源於眾多發現的同時出現
不同發明之間存在相互促進,
概念和技術的碎片,匯集在一起,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創新變革。
以鏡片為例,鏡片的出現,是以玻璃製造技術作為基礎的;
而當時一種叫“玻璃寶珠”的、類似放大鏡的東西,在上了年紀的僧侶中間很受歡迎,
因為他們閱讀經文需要用,這也就成了鏡片的早期市場;
印刷術的發明,讓人們對眼鏡的需求激增,這又擴大了鏡片的市場…….
這些一個個看似關聯不大的技術發展,共同促進了鏡片的誕生。
2. 發明的出現是有一定順序的
比如微波爐只能在人類掌握了火之後出現,
這是被物理學、生物學、化學的發展規律給確定下來的。
3. 發明者都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的邊緣,
甚至在思維方式完全不同的幾個學科的交叉點上工作
比如發明錄音設備的斯科特,之所以能夠想出“書寫”聲波這種創意,
是因為他借鑒了速記法、印刷術和人耳解剖學的靈感。
這些創新者提醒我們,停留在專業學科之內,的確更容易獲得漸進式的提高,
但是那些學科本身的界限,同樣也會成為一種障礙,
只有超越界限,才能清晰看到更宏偉的創意。
當你的周圍充斥著各類不同的知識領域時,你才有機會將他們融會貫通起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