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得到-計畫-制定的計劃完不成怎麼辦

文章出處:制定的計劃完不成怎麼辦


這條音頻要給你說兩個問題,制定的計劃完不成,焦慮不安怎麼辦。
以及如果計劃本身不靠譜,該怎樣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制定了一個計劃,但是沒完成,
這個任務就會一直折磨我們,讓我們焦慮不安,沒法做下一件事。
這時候我們需要重新評估這個計劃,
如果計劃可行,但是沒完成,需要擺脫這種焦慮的狀態。
如果計劃本身有問題,就需要制定靠譜的計劃。
有沒有什麼方法呢?最近,得到專欄“超級個體”的作者古典發表了一篇文章,
分享了實用的方法,我們來一起聽聽。


先來說說,怎樣擺脫沒完成任務導致的焦慮。
給你介紹一個心理學概念,蔡格尼克效應
知識新聞以前也專門說過,這個概念指的是,人們總對那些沒完成的任務印象深刻。
所以,你會總是想著那些沒完成的任務,也沒心思做好手上的事兒。
那有沒有對策呢?有,如果做任務之前,先制定一個清晰明確的計劃,
而且在大腦裡預演一下,那即便最後沒完成,也不會被焦慮折磨。
作者說,因為大腦分不清真實和假象,預演計劃的效果,跟最後完成任務差不多。


這是為什麼呢?制定計劃的時候,大腦裡至少完成了四個動作:
第一,會預演未來。
比如你是個圍棋高手,大腦裡至少要想到接下來的五步棋怎麼走,對手會有什麼應對措施。

第二,釋放焦慮感。
你寫完計劃,大腦會覺得“我做完這件事了,
可以放鬆一下”,你就可以空出大腦,想想下一步該幹什麼。

第三,提高信心。
因為你做過計劃,演習過一遍,當你真正開始做事的時候,
大腦會覺得“這個我很熟悉,肯定能做好”,你會更有信心完成。

第四,擴大自己的掌控範圍。
當你做完了計劃又能達成,肯定有一種滿足感,下回就敢制定更有挑戰性的計劃。


再來說說,怎樣制定靠譜的計劃呢?古典提出了三點注意事項:
第一,計劃總有可能趕不上變化,一旦出現這個情況,
你就可能焦慮到沒法調整原計劃,也沒法做下一個計劃。那該怎麼辦呢?
作者的建議是,先制定一個不靠譜的計劃。很多人焦慮,腦子想的都是,我做砸了怎麼辦?
那你可以制定一個“最糟糕行動的計劃”,比如項目進行不下去了我該怎麼收場,
把計劃盡可能細分,分成20到30個步驟,形成一個大列表。
寫得越多,你就越平靜,而且在這個過程裡,你也能慢慢摸索出真正靠譜的計劃。


第二,是150定律意思是說,如果你想按時完成計劃,
就把你預想的時間乘以120%,合作項目要乘以150%甚至200%。
有一項心理學研究,要求畢業生預估自己提交畢業論文的時間,
結果只有30%的學生準時提交,大部分學生需要的時間要多得多。
而且,如果一項任務需要人們彼此合作,拖延的程度就會更誇張。
比如悉尼歌劇院,當時頂尖的建築團隊預計,要投資700萬美元,
在6年之內建完。結果呢,悉尼歌劇院真正建成的時間,比預計多了10年,預算多了14倍。

第三個需要注意的是,制定計劃本身,有時候也是個陷阱。
因為制定計畫時,大腦釋放了焦慮,可沒了焦慮你可能就不行動了。
所以作者建議說,計劃的目標要高,這樣有壓力感,
但第一步要小,大腦覺得沒那麼難,才會開始行動。

以上就是古典對制定計劃的一些看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本文源自:公眾號“古典古少俠”(學點心理學技巧,幫你跳出“定計劃又做不完”的死循環)
稿:荷包蛋
轉載:得到

------------------
主旨:
蔡格尼克效應,這個概念指的是,人們總對那些沒完成的任務印象深刻。
所以,你會總是想著那些沒完成的任務,也沒心思做好手上的事兒。
那有沒有對策呢?有,如果做任務之前,先制定一個清晰明確的計劃,
而且在大腦裡預演一下,那即便最後沒完成,也不會被焦慮折磨。
這是因為大腦分不清真實和假象,預演計劃的效果,跟最後完成任務差不多。
為什麼呢?
1. 會預演未來
2. 釋放焦慮感
3. 提高信心
 你做過計劃,演習過一遍,當你真正開始做事的時候,
 大腦會覺得“這個我很熟悉,肯定能做好”,你會更有信心完成。
4. 擴大自己的掌控範圍

怎樣制定靠譜的計劃呢?
1. 先制定一個不靠譜的計劃
 把計劃盡可能細分,分成20到30個步驟,形成一個大列表。
 寫得越多,你就越平靜,而且在這個過程裡,你也能慢慢摸索出真正靠譜的計劃。
2. 是150定律
 意思是說,如果你想按時完成計劃,
 就把你預想的時間乘以120%,合作項目要乘以150%甚至200%。
3. 計劃的目標要高,這樣有壓力感,
但第一步要小,大腦覺得沒那麼難,才會開始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