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得到-工業-許小年:製造業真正困境在哪?

文章出處:許小年:製造業真正困境在哪?


這條音頻咱們來說說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的最新演講,
他認為,中國製造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不是勞動力成本,主要是整體水平偏低。

這是他在11月13號的
“中國製造2025高峰論壇暨中國製造十佳品質評選頒獎盛典”上演講的主要內容。

許小年的觀點,來自於他的調查研究。
過去人們都以為中國製造業的困難來源於勞動力成本的提高,
導致了製造業企業外遷外移的情況。但是許小年通過調研發現,
現在選擇外遷的一些企業,主要是一些加工業和工藝比較簡單的行業,
而專業化分工較細、協作要求比較高的行業則很少出現外遷現象。
這就要求人們在看到中國製造業面臨挑戰的同時,也要清楚的了解中國製造業的整體優勢。

這個整體優勢是什麼呢?一是配套能力比較強,二是門類比較齊全。
一個產品,在中國,從剛開始一直到成品,都可以找到協作廠商,
這樣的條件,是東南亞和南亞那些國家還不具備的。
所以很多企業仍然選擇留在中國,因為在其他的地方,找不到這麼齊全的配套能力。

基於這樣的現實,許小年認為中國製造業目前面臨的挑戰,不
是勞動力成本的問題,而是整體水平偏低的問題,
尤其是在基礎材料領域,中國和國際上的一流企業相比,還有比較大的差距。
這才導致了中國製造業出現了兩個問題:
第一是產品技術含量偏低,趨同化現象普遍;
第二是“落後的產能”過剩,除了價格之外,很少有其他的競爭手段。
什麼是“落後的產能”過剩呢?
簡單地說就是落後的行業企​​業太多,所以只能拿價格作為競爭手段。

怎麼擺脫這種困境呢?許小年也給出了自己的見解。
首先,執行中央的“三去”政策,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政策,要以市場為嚮導。
許小年認為,現在有些地區和行業,不是在去產能,而是採用行政手段限制產量。
這不是去產能,而是限產,而且是採用行政手段的限制,
這樣受到限制的,往往不是效率低的產業。
一些殭屍企業不僅在優惠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下繼續維持,消耗著國家資源,
還造成了行業其他經營企業的困難,破壞了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

其次,在“三去”的任務完成之後,
下一個課題就是製造業的升級換代,這需要靠創新來實現。
誰來創新,如何創新,這又是我們需要面對的新問題。
許小年特意強調,創新是指新技術的大規模商業應用,其主體,必須是企業和企業家。
麼,政府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
政府應該關注的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基礎的技術開發。
只有這個邊界確定了,創新才有可能。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創新是個高度不確定的試錯過程,
這種高度的不確定性意味著高風險,高風險就必然要求高回報。
如果不是基於市場,就沒有資本願意為創新提供資金。

最後,許小年對於當下人們熱衷的工業4.0時代做了自己的分析。
在他看來,工業4.0只是在工業3.0,在信息化的基礎上,實現智能化。
所謂實現智能化,就是在網絡的主要節點具有反饋、學習和決策的功能。
每一個階段都以前一階段為基礎,人們可能覺得不同的階段不能同時實現,
可在許小年看來,不同的階段是可以同時實現的,但是不可省略,不可超越。
想一步跨過去,是不現實的,也是缺乏基礎的。
因為連前面的2.0、3.0都沒做到,怎麼去做4.0呢?
而根據許小年的個人觀察,中國的製造業現狀,大致是處於2.0的階段。

以上是許小年演講的要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第二屆中國製造2025高峰論壇暨中國製造十佳品質評選頒獎盛典(許小年:談“三去”執行)
稿:李佳蓉
轉載:得到

--------
主旨:
中國製造業出現了兩個問題:
1. 產品技術含量偏低,趨同化現象普遍;
2. “落後的產能”過剩,除了價格之外,很少有其他的競爭手段。
什麼是“落後的產能”過剩呢?
簡單地說就是落後的行業企​​業太多,所以只能拿價格作為競爭手段。

怎麼擺脫這種困境呢?
1. 執行中央的“三去”政策,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的政策,要以市場為嚮導。
2. 創新升級
 創新是指新技術的大規模商業應用,其主體,必須是企業和企業家。
 那麼,政府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角色呢?
 政府應該關注的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基礎的技術開發。
 只有這個邊界確定了,創新才有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