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日 星期四

❤得到-心理-助人為樂,為什麼會樂?

文章出處:助人為樂,為什麼會樂?


這條音頻說的是為什麼我們會助人為樂。

利他主義,也就幫助別人,一直是社會學家和生物學家研究的一大爭議問題。
犧牲自己救親人,可以用親緣選擇來解釋,
因為家庭成員的基因相似,讓親人活下來,實際上就是讓基因延續下去。
但幫助和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人,這種純粹的利他主義行為又怎麼解釋呢?
經濟學教授埃亞爾-溫特在自己的新書《狡猾的情感》裡說,
利他主義能保留下來是有道理的。


首先,利他主義起到了一個威懾的作用。
在一個群體裡,如果某個人沒有團結意識,
或者不愛幫助別人,他就會被排擠出社交活動,從而付出沉重的個人代價。
尤其是在原始的狩獵社會,一旦被排擠,付出的幾乎是生命的代價。
因為想要打到獵物,需要所有人一起配合,一旦有人在打獵的時候不合作,
或拒絕和別人分享,這個人就會遭到排斥,從而減少生存的機會。
所以這種不合作的行為就慢慢絕跡了。


其次,很多引人注意的利他行為,能夠提高個體繁衍後代的機會。
我們先看一個動物的例子,
有一種鳥叫椋鳥,這種鳥遇到天敵的時候,不是馬上逃跑,而是表現異常勇敢。
假如捕食者接近鳥群,第一個發現捕食者的鳥會大聲鳴叫報警。
其實這種行為,不僅浪費體力,而且還吸引了捕食者的注意力,會讓自己更危險。
椋鳥之所以這麼做,和“不利條件原理”有關,這個原理認為,
動物,尤其是雄性動物,會用自殘,或者有意冒險的方式,
向潛在的配偶展示自己的基因優勢,這樣它們就能擊敗對手,增加交配的機會。

經濟學家認為,高科技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輟學創業,也能用“不利條件原理”來解釋。
就像大家都很熟悉的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都從哈佛大學輟學。
根據經濟學家設計的模型,他們輟學雖然看起來是“不利條件”,
但卻能向潛在投資者發出積極的信號。
實際上,他們所傳達的信息是:
“我對自己的創業理念很有自信,自信到連哈佛這樣的名校學位都可以放棄。”


第三,環境對利他主義也有影響,在種族單一的環境中,利他主義更加普遍。
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挪威這些國家,經濟發達,
衛生和教育體系十分完善、全民免費,貧困或犯罪幾乎很罕見。
但作者認為,這些國家的經驗,
只能在這些國家適用,很難照搬到其他國家。因為無論是從種族角度,
還是從文化角度,這些國家的單一性都比其他西方國家要高。
歷史上,這些國家都是從維京部落演變過來的,這些部落有著平均分配的傳統,
這些傳統就逐漸擴大到了國家層面。
而在那些種族和文化構成更加多樣化的國家,斯堪的納維亞這種的經濟體係就很難推行。
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做過一個統計,他們調查了美國街區的慈善捐款情況,
發現社區裡的種族多樣性上升10%,慈善捐款就相應下降14%。
也就是說,社區的種族多樣性和社區的慈善捐款數是呈反比的。

以上就是書裡對利他主義解釋,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狡猾的情感》
音頻稿:亞平寧
轉載:得到

--------------
主旨:
1. 利他主義起到了一個威懾的作用
 在一個群體裡,如果某個人沒有團結意識,
 或者不愛幫助別人,他就會被排擠出社交活動,從而付出沉重的個人代價。
 尤其是在原始的狩獵社會,一旦被排擠,付出的幾乎是生命的代價。
 因為想要打到獵物,需要所有人一起配合,一旦有人在打獵的時候不合作,
 或拒絕和別人分享,這個人就會遭到排斥,從而減少生存的機會。
 所以這種不合作的行為就慢慢絕跡了。
2. 很多引人注意的利他行為,能夠提高個體繁衍後代的機會
 有一種鳥叫椋鳥,這種鳥遇到天敵的時候,不是馬上逃跑,而是表現異常勇敢。
 假如捕食者接近鳥群,第一個發現捕食者的鳥會大聲鳴叫報警。
 其實這種行為,不僅浪費體力,而且還吸引了捕食者的注意力,會讓自己更危險。
 椋鳥之所以這麼做,和“不利條件原理”有關,這個原理認為,
 動物,尤其是雄性動物,會用自殘,或者有意冒險的方式,
 向潛在的配偶展示自己的基因優勢,這樣它們就能擊敗對手,增加交配的機會。
 高科技創業公司的創始人輟學創業,也能用“不利(自己)條件原理”來解釋。
3. 環境對利他主義也有影響,在種族單一的環境中,利他主義更加普遍
 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瑞典、挪威這些國家,經濟發達,
 衛生和教育體系十分完善、全民免費,貧困或犯罪幾乎很罕見。
 歷史上,這些國家都是從維京部落演變過來的,這些部落有著平均分配的傳統,
 這些傳統就逐漸擴大到了國家層面。
 而在那些種族和文化構成更加多樣化的國家,斯堪的納維亞這種的經濟體係就很難推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