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學習會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這條音頻講的內容是:學知識到底會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很多成年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聯想:小孩什麼也不懂,想像力和創造力卻那麼豐富,
可我們呢,學了那麼多知識,思維卻僵化了,
是不是學習知識就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啊?
這樣想之後,很多家長就會反對孩子太早學知識。那這種想法對不對呢?
最近有本新書叫《養育的選擇》,作者是知名育兒專家,心理學博士陳忻,
她明確表示,學習和知識並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來給您講講她是怎麼解釋的。
首先,從腦科學的角度講,認知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想像力和創造力看起來很神奇,但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先是信息輸入大腦,然後大腦對信息進行理解,最後再把信息進行創造性地輸出。
也就是說,沒有信息輸入,就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孩那些有創意的想法和行為也是這麼來的。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小孩很愛玩的玩具放在高的地方,
讓他夠不著,然後旁邊放一個玩具耙子,看他能不能想辦法。
結果18個月大的孩子,
很快就能發現,可以用耙子把玩具勾過來,但是15個月大的孩子就想不出來。
這個實驗就說明,想像力和創造力離不開認知,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認知,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其次,陳忻博士說,
小孩子之所以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由他們的學習特點造成的。
小孩跟大人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大人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是聚焦的,
但是小孩不是,他是發散的。
有一個實驗是把兩張卡片放在兩個孩子面前,讓他們只記左邊卡片的內容,
結果發現,年齡小的孩子,兩邊卡片的內容大體都記住了,
大一點的孩子就只記住左邊的信息。這就是因為,大孩子掌控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強了。
小孩注意力發散的這個特點,就為他們的創造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吸收到更多的信息和細節,大人感覺很沒用、很無關的信息,
小孩子也能記得住,然後過一段時間冷不丁冒出來,大人就感覺很驚訝,感覺很有想像力。
這其實是因為不了解兒童學習的特點造成的誤解。
所以,陳忻博士說,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兒童學習和認知的特點,
不然的話,倒真有可能破壞他的想像力。
她專門列舉了兩種會破壞孩子想像力的情況,說一說給大家做借鑒。
第一種是給孩子的學習內容和體驗過於拔高了,脫離了他的發展水平。
比如, 0-2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探知世界,
所以,你就別給他介紹抽象的概念,而是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去感受。
舉個例子,認字。家長一般愛指著卡片讓孩子學:這個字叫“冰”,冰雪的冰。
反复幾次,小孩也能記住,但他不知道冰到底是啥,跟他有啥關係。
這種灌輸式的學習就會限制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正確方法應該是,讓孩子自己玩冰,或者和孩子一起觀察冰箱裡的冰塊,讓他自己感覺,
給他提一些問題,比如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等等,
這樣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於保護他們的想像力。
同樣的,乘法口訣,一開始也不要死記硬背,應該讓他們先數數,
一開始可以先1234挨個數,然後2468,369這樣跳著數。
通過這樣,讓小孩自己發現數字之間的規律。
另一種會破壞兒童想像力的做法是,學習過程中不允許孩子試錯。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火車,想拿軌道當電話打給爸爸,結果奶奶卻趕緊過來制止,
說這是軌道,不是電話。再比如,陳忻博士在書裡還提到了一個故事,
說有個朋友帶一歲半大的寶寶玩釣魚玩具 ,孩子老是把魚鉤和魚竿方向搞反,釣不著魚。
家長在旁邊看著就著急,老糾正他,結果孩子就不愛玩這個遊戲了。
這兩個做法的問題都在於,家長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對不對上,
而不允許他們犯錯,也不允許發散思維,
這樣,孩子老想著別出錯,想像力肯定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以上就是《養育的選擇》這本書提供的有關育兒的建議,供您參考。
本文源自:新書《養育的選擇》
稿:徐棄疾
轉載:得到
----------------
主旨:
學習和知識並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 從腦科學的角度講,認知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想像力和創造力看起來很神奇,但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先是信息輸入大腦,然後大腦對信息進行理解,最後再把信息進行創造性地輸出。
也就是說,沒有信息輸入,就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孩那些有創意的想法和行為也是這麼來的。
2. 小孩子之所以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由他們的學習特點造成的。
小孩跟大人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是,
大人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是聚焦的,但是小孩不是,他是發散的。
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吸收到更多的信息和細節,大人感覺很沒用、很無關的信息,
小孩子也能記得住,然後過一段時間冷不丁冒出來,
很多成年人都會有這樣一種聯想:小孩什麼也不懂,想像力和創造力卻那麼豐富,
可我們呢,學了那麼多知識,思維卻僵化了,
是不是學習知識就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啊?
這樣想之後,很多家長就會反對孩子太早學知識。那這種想法對不對呢?
最近有本新書叫《養育的選擇》,作者是知名育兒專家,心理學博士陳忻,
她明確表示,學習和知識並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我來給您講講她是怎麼解釋的。
首先,從腦科學的角度講,認知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想像力和創造力看起來很神奇,但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先是信息輸入大腦,然後大腦對信息進行理解,最後再把信息進行創造性地輸出。
也就是說,沒有信息輸入,就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孩那些有創意的想法和行為也是這麼來的。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把一個小孩很愛玩的玩具放在高的地方,
讓他夠不著,然後旁邊放一個玩具耙子,看他能不能想辦法。
結果18個月大的孩子,
很快就能發現,可以用耙子把玩具勾過來,但是15個月大的孩子就想不出來。
這個實驗就說明,想像力和創造力離不開認知,
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對周圍世界的認知,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其次,陳忻博士說,
小孩子之所以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由他們的學習特點造成的。
小孩跟大人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是,大人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是聚焦的,
但是小孩不是,他是發散的。
有一個實驗是把兩張卡片放在兩個孩子面前,讓他們只記左邊卡片的內容,
結果發現,年齡小的孩子,兩邊卡片的內容大體都記住了,
大一點的孩子就只記住左邊的信息。這就是因為,大孩子掌控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強了。
小孩注意力發散的這個特點,就為他們的創造力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為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吸收到更多的信息和細節,大人感覺很沒用、很無關的信息,
小孩子也能記得住,然後過一段時間冷不丁冒出來,大人就感覺很驚訝,感覺很有想像力。
這其實是因為不了解兒童學習的特點造成的誤解。
所以,陳忻博士說,家長一定要多注意兒童學習和認知的特點,
不然的話,倒真有可能破壞他的想像力。
她專門列舉了兩種會破壞孩子想像力的情況,說一說給大家做借鑒。
第一種是給孩子的學習內容和體驗過於拔高了,脫離了他的發展水平。
比如, 0-2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探知世界,
所以,你就別給他介紹抽象的概念,而是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去感受。
舉個例子,認字。家長一般愛指著卡片讓孩子學:這個字叫“冰”,冰雪的冰。
反复幾次,小孩也能記住,但他不知道冰到底是啥,跟他有啥關係。
這種灌輸式的學習就會限制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正確方法應該是,讓孩子自己玩冰,或者和孩子一起觀察冰箱裡的冰塊,讓他自己感覺,
給他提一些問題,比如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等等,
這樣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於保護他們的想像力。
同樣的,乘法口訣,一開始也不要死記硬背,應該讓他們先數數,
一開始可以先1234挨個數,然後2468,369這樣跳著數。
通過這樣,讓小孩自己發現數字之間的規律。
另一種會破壞兒童想像力的做法是,學習過程中不允許孩子試錯。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火車,想拿軌道當電話打給爸爸,結果奶奶卻趕緊過來制止,
說這是軌道,不是電話。再比如,陳忻博士在書裡還提到了一個故事,
說有個朋友帶一歲半大的寶寶玩釣魚玩具 ,孩子老是把魚鉤和魚竿方向搞反,釣不著魚。
家長在旁邊看著就著急,老糾正他,結果孩子就不愛玩這個遊戲了。
這兩個做法的問題都在於,家長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對不對上,
而不允許他們犯錯,也不允許發散思維,
這樣,孩子老想著別出錯,想像力肯定會受到負面的影響。
以上就是《養育的選擇》這本書提供的有關育兒的建議,供您參考。
本文源自:新書《養育的選擇》
稿:徐棄疾
轉載:得到
----------------
主旨:
學習和知識並不會破壞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1. 從腦科學的角度講,認知是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基礎。
想像力和創造力看起來很神奇,但本質上就是這樣一個過程:
先是信息輸入大腦,然後大腦對信息進行理解,最後再把信息進行創造性地輸出。
也就是說,沒有信息輸入,就沒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小孩那些有創意的想法和行為也是這麼來的。
2. 小孩子之所以表現出更高的創造力和想像力,是由他們的學習特點造成的。
小孩跟大人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是,
大人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是聚焦的,但是小孩不是,他是發散的。
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吸收到更多的信息和細節,大人感覺很沒用、很無關的信息,
小孩子也能記得住,然後過一段時間冷不丁冒出來,
大人就感覺很驚訝,感覺很有想像力。
這其實是因為不了解兒童學習的特點造成的誤解。
列舉了兩種會破壞孩子想像力的情況:
1. 給孩子的學習內容和體驗過於拔高了,脫離了他的發展水平
比如, 0-2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探知世界,
所以,你就別給他介紹抽象的概念,而是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去感受。
舉個例子,認字。家長一般愛指著卡片讓孩子學:這個字叫“冰”,冰雪的冰。
反覆幾次,小孩也能記住,但他不知道冰到底是啥,跟他有啥關係。
這種灌輸式的學習就會限制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正確方法應該是,讓孩子自己玩冰,或者和孩子一起觀察冰箱裡的冰塊,讓他自己感覺,
給他提一些問題,比如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等等,
這樣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於保護他們的想像力。
2. 學習過程中不允許孩子試錯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火車,想拿軌道當電話打給爸爸,結果奶奶卻趕緊過來制止,
說這是軌道,不是電話。
列舉了兩種會破壞孩子想像力的情況:
1. 給孩子的學習內容和體驗過於拔高了,脫離了他的發展水平
比如, 0-2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探知世界,
所以,你就別給他介紹抽象的概念,而是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去感受。
舉個例子,認字。家長一般愛指著卡片讓孩子學:這個字叫“冰”,冰雪的冰。
反覆幾次,小孩也能記住,但他不知道冰到底是啥,跟他有啥關係。
這種灌輸式的學習就會限制孩子學習的積極性,破壞孩子的想像力。
正確方法應該是,讓孩子自己玩冰,或者和孩子一起觀察冰箱裡的冰塊,讓他自己感覺,
給他提一些問題,比如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等等,
這樣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水平,有利於保護他們的想像力。
2. 學習過程中不允許孩子試錯
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火車,想拿軌道當電話打給爸爸,結果奶奶卻趕緊過來制止,
說這是軌道,不是電話。
再比如,有個家長帶一歲半大的寶寶玩釣魚玩具 ,
孩子老是把魚鉤和魚竿方向搞反,釣不著魚。
家長在旁邊看著就著急,老糾正他,結果孩子就不愛玩這個遊戲了。
家長在旁邊看著就著急,老糾正他,結果孩子就不愛玩這個遊戲了。
讚
回覆刪除我印象最深的是這一個概念:
回覆刪除"0-2歲的寶寶,主要是通過感知和動作來探知世界,
所以,你就別給他介紹抽象的概念,而是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去感受。"
其實不光是小孩,有些大人也需要「親自接觸」才知所云,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