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得到-心理-“做真實的自己”是陷阱

文章出處:“做真實的自己”是陷阱

這條音頻講的內容是:做真實的自己其實是個陷阱。

在現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很多人都提倡要做真實的自己,聽上去確實很勇敢、很酷。
但是,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伊貝拉教授提出了不同的觀點,
她在自己的新書《逆向管理》中說,
所謂做真實的自己這個說法其實是個陷阱,會對人的職業發展產生很大誤導。
為什麼這麼說,那到底應該怎麼做呢?下面就給大家說說伊貝拉在書中是怎麼寫的。


伊貝拉之所以提出做真實的自己是個陷阱這個觀點,有兩個原因:
第一,“真實”這個概念很模糊,人都有多面性
比如我們都知道,一個內向的人在講一個他很認同的觀點時,
也會表現得很健談、很外向,難道你能說健談的他不是真實的自己嗎?
所以現實生活中的很多時候,真實的自己這個概念是沒有意義的。


第二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自我概念有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層面
“做真實的自己”這個說法容易讓人停留在過去,阻礙了向未來方向的發展。
再有,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希金斯發現,人的行為有兩種模式:
一種叫促進模式,這種模式下人們關注的是目標,是成長;
另一種叫阻礙模式,人們更加關注風險和威脅。
伊貝拉發現,選擇做真實的自己,就是一種阻礙模式。


舉個例子,一般來講,
人甚麼時候會面臨真實和虛偽的矛盾選擇呢?可以是工作轉變的時候。
比如你剛到了管理崗位上,認為要跟大家保持距離,擺出領導的樣子,
可心理還是喜歡跟大家在一塊;
給下屬安排任務的時候也不適應,總覺得自己是在操縱別人。
要管的事情多了,人際關係也比以前複雜了,處處都彆扭。
這個時候你就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所謂的堅持真實,去做那些讓自己感覺舒服的事情;
另一種是克服舊有的習慣,嘗試做一些不同的事,隨機應變。
我們應該都能想到,後一種人更容易在職場上取得成功。

既然做真實的自己是個陷阱,那在職業發展中具體應該怎麼做?
作者提出了三條建議。

第一是模仿。
用個比喻就是“像藝術家一樣偷師學藝”。
我們知道藝術家、作家一開始都要大量地模仿經典。
職場上也是這樣。新到管理崗位上,不妨多觀察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領導,
他們做事風格是啥樣的,日常精力分配、工作的側重點是哪些等等,
然後試著模仿,會幫你更好地適應改變。


第二個建議是,關注學習,而非關注表現。
也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學習、成長上,而不是自己的形象表現上。
因為關注表現會讓人更偏愛做表面文章,而不是真正促進成長的事情。
而且關注表現會讓人害怕出錯,變得保守。
比如書裡就有個例子,有位項目經理向董事會匯報項目提案,
因為提案裡有點問題,怕被領導抓住,影響自己的形象,
匯報時就照本宣科,中間沒有停頓,不給領導問話的機會。
結果可想而知,提案本身沒被通過,
他也失去了了解董事會想法的機會,最後他個人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第三,學會靈活地講自己的故事
我們知道講個人故事是表現自我、獲得信任的有效方法,
但也要注意,要隨著職業的發展不斷調整故事的內容和重點。
比如一個管理者可以分享他犧牲自己照顧家庭的經歷,
這很容易讓人覺得他有責任感、關心別人。
但如果隨著工作的轉變,新的崗位要求他勇敢、果斷的時候,
這樣的故事就不太合適了,需要選擇新的故事來展現新的形象。

以上就是伊貝拉教授的《逆向管理》一書中提出的觀點:
做真實的自己是個陷阱,會阻礙職業的發展,
正確的做法是模仿、關注學習,還有隨機應變地講自己的故事。供您參考。

本文源自:《逆向管理》
音頻稿:徐棄疾
來源:得到

-----------------------
主旨:
所謂做真實的自己這個說法其實是個陷阱,會對人的職業發展產生很大誤導。
1. “真實”這個概念很模糊,人都有多面性
 比如我們都知道,一個內向的人在講一個他很認同的觀點時,
 也會表現得很健談、很外向,難道你能說健談的他不是真實的自己嗎?
2. 人的自我概念有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層面
 “做真實的自己”這個說法容易讓人停留在過去,阻礙了向未來方向的發展。
 再有,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希金斯發現,人的行為有兩種模式:
 一種叫促進模式,這種模式下人們關注的是目標,是成長;
 另一種叫阻礙模式,人們更加關注風險和威脅。
 選擇做真實的自己,就是一種阻礙模式。

既然做真實的自己是個陷阱,那在職業發展中具體應該怎麼做?這裡提出了三條建議。
1. 模仿
 用個比喻就是“像藝術家一樣偷師學藝”。
 我們知道藝術家、作家一開始都要大量地模仿經典。
 職場上也是這樣。新到管理崗位上,不妨多觀察那些經驗豐富的老領導,
 他們做事風格是啥樣的,日常精力分配、工作的側重點是哪些等等,
 然後試著模仿,會幫你更好地適應改變。
2. 關注學習,而非關注表現
 也就是要把精力放在學習、成長上,而不是自己的形象表現上。
 因為關注表現會讓人更偏愛做表面文章,而不是真正促進成長的事情。
 而且關注表現會讓人害怕出錯,變得保守。
3. 學會靈活地講自己的故事
 比如一個管理者可以分享他犧牲自己照顧家庭的經歷,
 這很容易讓人覺得他有責任感、關心別人。
 但如果隨著工作的轉變,新的崗位要求他勇敢、果斷的時候,
 這樣的故事就不太合適了,需要選擇新的故事來展現新的形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