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出處:唐朝軍事為什麼強大?
這條音頻給大家說說唐朝軍事為什麼強大。
唐朝軍事力量強大,這和唐朝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有很大關係,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叔寶、郭子儀。不過將領強大,並不能和軍事強大直接劃上等號。
在這個問題上,文史作家劉黎平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軍事是個科學活、技術活,不僅要看打前陣的將軍們,
還得看士兵的裝備、兵團的配合、兵制政策、戰術的運用以及軍隊訓練等多方面因素,
唐朝軍事的強大正是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
我們來看一下唐朝士兵的裝備。
過去我們只看到了大將們如何英勇殺敵征戰沙場,
卻很少看到士兵們穿什麼、吃什麼,打仗的時候都帶哪些武器,
其實這些細節才更能反映軍隊最真實的面貌。
唐朝最初實行的是兵農合一,說白了,就是戰爭時期農民兼職當兵,
戰爭結束後解散回家種地。政府會發給每個士兵兩萬五千錢的補貼,
讓他們自己去購買戰馬,除此之外呢,士兵入伍帶的裝備都需要自己掏腰包,
其中包括武器、後勤裝備和糧食。
由於政府給的錢足夠,上戰場又是性命攸關的事,
誰都不敢打馬虎眼,所以咱們看那時候唐朝士兵的裝備,
不管是作戰用品還是生活用品,都是槓槓的。
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兵制變成了募兵制,
啥意思呢,就是農民從兼職當兵變成了全職,裝備和糧食也由國家提供,
士兵負擔減輕了,但同時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
如果20歲入伍,身高要在一米七以上,最矮也不能低於一米六七,
此外還要求士兵使用射擊武器時命中率在50%以上,
兵制的轉變,讓士兵的質量提高了不少。
戰爭講究的是戰略戰術,和兩隊人群毆有著本質的區別,
關於兵力戰術分配情況,
咱們可以看看唐朝名將李靖的《李衛公兵法》都寫了啥。
打仗的時候出征的軍隊數量是有規定的,如果是大將出征,
一般情況下會分配兩萬個士兵,
當然了這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至於兵種的組成結構也是有門道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
一支4000人的野戰部隊裡面必須有2800個戰鬥人員,佔70%的比例。
這2800個戰鬥人員當中,有弓弩手800人,騎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
剩下的500人則是用來機動作戰的“奇兵”,這是因為唐朝部隊編制有這樣一個規定,
“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為奇兵”,也就是說機動作戰人員必須佔三成。
兵制政策定了,士兵也招了,裝備也有了,接下來該是訓練軍隊了,
每年的冬天是全國士兵軍事訓練的時候,軍事訓練也有著一定的流程,
《新唐書·兵志》對這個程序有詳細記載。
還沒有正式集合的時候,士兵們都打開旗幟,分散著站著。
首先是吹三通號角:
第一通號角一響,指揮官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騎兵排成隊列;
第二通號角吹起,將軍旗和長矛都放下;
到了第三通號角時,再次把軍旗和長矛舉起來,為進入戰鬥做準備。
接下來呢,擂起戰鼓,兩支部隊鼓譟衝鋒。
兩邊的交戰絕對不是漫無紀律的群毆,而是有章法的演習作戰,
最後也會有三通號角,是演習結束的信號。演
習結束後士兵可以自由狩獵,能射點兔子、小鹿或是野雞什麼的,晚飯就不用愁了。
說到軍事訓練,有一件小事兒不得不提。
有一回唐太宗在驪山上看到山谷裡的軍隊自由散漫,不成隊伍,
正要大發雷霆,處分校尉,旁邊的人提醒皇帝這不是他該管的事兒,
唐太宗只好強忍怒氣,交由有關部門去處理。
從這個小故事裡我們看出唐朝的軍事訓練要各司其職,就連皇上也不能逾越。
這就是唐朝軍事的制度保障。
所以咱們看,唐朝軍事的強大,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有貞觀盛世和開元盛世打下的財政基礎,保障了軍事供給;
第二是戰備精良;第三是訓練得法;第四是制度保障。
這麼多因素綜合在一起,形成了唐朝軍事強大的原因。
本文源自:廣州日報(尚武|唐代士兵裝備)
----------
主旨:
唐朝最初實行的是兵農合一,說白了,就是戰爭時期農民兼職當兵,
戰爭結束後解散回家種地。政府會發給每個士兵兩萬五千錢的補貼,
讓他們自己去購買戰馬,除此之外呢,士兵入伍帶的裝備都需要自己掏腰包,
其中包括武器、後勤裝備和糧食。
由於政府給的錢足夠,上戰場又是性命攸關的事,
誰都不敢打馬虎眼,所以咱們看那時候唐朝士兵的裝備,
不管是作戰用品還是生活用品,都是槓槓的。
這條音頻給大家說說唐朝軍事為什麼強大。
唐朝軍事力量強大,這和唐朝湧現了很多優秀的軍事將領有很大關係,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秦叔寶、郭子儀。不過將領強大,並不能和軍事強大直接劃上等號。
在這個問題上,文史作家劉黎平在一篇文章中提到,
軍事是個科學活、技術活,不僅要看打前陣的將軍們,
還得看士兵的裝備、兵團的配合、兵制政策、戰術的運用以及軍隊訓練等多方面因素,
唐朝軍事的強大正是這些因素疊加的結果。
我們來看一下唐朝士兵的裝備。
過去我們只看到了大將們如何英勇殺敵征戰沙場,
卻很少看到士兵們穿什麼、吃什麼,打仗的時候都帶哪些武器,
其實這些細節才更能反映軍隊最真實的面貌。
唐朝最初實行的是兵農合一,說白了,就是戰爭時期農民兼職當兵,
戰爭結束後解散回家種地。政府會發給每個士兵兩萬五千錢的補貼,
讓他們自己去購買戰馬,除此之外呢,士兵入伍帶的裝備都需要自己掏腰包,
其中包括武器、後勤裝備和糧食。
由於政府給的錢足夠,上戰場又是性命攸關的事,
誰都不敢打馬虎眼,所以咱們看那時候唐朝士兵的裝備,
不管是作戰用品還是生活用品,都是槓槓的。
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兵制變成了募兵制,
啥意思呢,就是農民從兼職當兵變成了全職,裝備和糧食也由國家提供,
士兵負擔減輕了,但同時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
如果20歲入伍,身高要在一米七以上,最矮也不能低於一米六七,
此外還要求士兵使用射擊武器時命中率在50%以上,
兵制的轉變,讓士兵的質量提高了不少。
戰爭講究的是戰略戰術,和兩隊人群毆有著本質的區別,
關於兵力戰術分配情況,
咱們可以看看唐朝名將李靖的《李衛公兵法》都寫了啥。
打仗的時候出征的軍隊數量是有規定的,如果是大將出征,
一般情況下會分配兩萬個士兵,
當然了這也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至於兵種的組成結構也是有門道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
一支4000人的野戰部隊裡面必須有2800個戰鬥人員,佔70%的比例。
這2800個戰鬥人員當中,有弓弩手800人,騎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
剩下的500人則是用來機動作戰的“奇兵”,這是因為唐朝部隊編制有這樣一個規定,
“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為奇兵”,也就是說機動作戰人員必須佔三成。
兵制政策定了,士兵也招了,裝備也有了,接下來該是訓練軍隊了,
每年的冬天是全國士兵軍事訓練的時候,軍事訓練也有著一定的流程,
《新唐書·兵志》對這個程序有詳細記載。
還沒有正式集合的時候,士兵們都打開旗幟,分散著站著。
首先是吹三通號角:
第一通號角一響,指揮官集合手下士兵,步兵和騎兵排成隊列;
第二通號角吹起,將軍旗和長矛都放下;
到了第三通號角時,再次把軍旗和長矛舉起來,為進入戰鬥做準備。
接下來呢,擂起戰鼓,兩支部隊鼓譟衝鋒。
兩邊的交戰絕對不是漫無紀律的群毆,而是有章法的演習作戰,
最後也會有三通號角,是演習結束的信號。演
習結束後士兵可以自由狩獵,能射點兔子、小鹿或是野雞什麼的,晚飯就不用愁了。
說到軍事訓練,有一件小事兒不得不提。
有一回唐太宗在驪山上看到山谷裡的軍隊自由散漫,不成隊伍,
正要大發雷霆,處分校尉,旁邊的人提醒皇帝這不是他該管的事兒,
唐太宗只好強忍怒氣,交由有關部門去處理。
從這個小故事裡我們看出唐朝的軍事訓練要各司其職,就連皇上也不能逾越。
這就是唐朝軍事的制度保障。
所以咱們看,唐朝軍事的強大,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有貞觀盛世和開元盛世打下的財政基礎,保障了軍事供給;
第二是戰備精良;第三是訓練得法;第四是制度保障。
這麼多因素綜合在一起,形成了唐朝軍事強大的原因。
本文源自:廣州日報(尚武|唐代士兵裝備)
----------
主旨:
唐朝最初實行的是兵農合一,說白了,就是戰爭時期農民兼職當兵,
戰爭結束後解散回家種地。政府會發給每個士兵兩萬五千錢的補貼,
讓他們自己去購買戰馬,除此之外呢,士兵入伍帶的裝備都需要自己掏腰包,
其中包括武器、後勤裝備和糧食。
由於政府給的錢足夠,上戰場又是性命攸關的事,
誰都不敢打馬虎眼,所以咱們看那時候唐朝士兵的裝備,
不管是作戰用品還是生活用品,都是槓槓的。
到了唐玄宗的時候,兵制變成了募兵制,
就是農民從兼職當兵變成了全職,裝備和糧食也由國家提供,
士兵負擔減輕了,但同時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
如果20歲入伍,身高要在一米七以上,最矮也不能低於一米六七,
此外還要求士兵使用射擊武器時命中率在50%以上,
士兵負擔減輕了,但同時對他們的要求提高了。
如果20歲入伍,身高要在一米七以上,最矮也不能低於一米六七,
此外還要求士兵使用射擊武器時命中率在50%以上,
兵制的轉變,讓士兵的質量提高了不少。
戰略戰術,舉個例子來說,
一支4000人的野戰部隊裡面必須有2800個戰鬥人員,佔70%的比例。
這2800個戰鬥人員當中,有弓弩手800人,騎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
剩下的500人則是用來機動作戰的“奇兵”,這是因為唐朝部隊編制有這樣一個規定,
“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為奇兵”,也就是說機動作戰人員必須佔三成。
戰略戰術,舉個例子來說,
一支4000人的野戰部隊裡面必須有2800個戰鬥人員,佔70%的比例。
這2800個戰鬥人員當中,有弓弩手800人,騎兵1000人,刀盾手500人,
剩下的500人則是用來機動作戰的“奇兵”,這是因為唐朝部隊編制有這樣一個規定,
“大率十分之中,以三分為奇兵”,也就是說機動作戰人員必須佔三成。
至於軍事訓練,有一件小事不得不提。
有一回唐太宗在驪山上看到山谷裡的軍隊自由散漫,不成隊伍,
正要大發雷霆,處分校尉,旁邊的人提醒皇帝這不是他該管的事兒,
唐太宗只好強忍怒氣,交由有關部門去處理。
從這個小故事裡我們看出唐朝的軍事訓練要各司其職,就連皇上也不能逾越。
這就是唐朝軍事的制度保障。
唐朝軍事的強大,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有貞觀盛世和開元盛世打下的財政基礎,保障了軍事供給;
第二是戰備精良;第三是訓練得法;第四是制度保障。
有一回唐太宗在驪山上看到山谷裡的軍隊自由散漫,不成隊伍,
正要大發雷霆,處分校尉,旁邊的人提醒皇帝這不是他該管的事兒,
唐太宗只好強忍怒氣,交由有關部門去處理。
從這個小故事裡我們看出唐朝的軍事訓練要各司其職,就連皇上也不能逾越。
這就是唐朝軍事的制度保障。
唐朝軍事的強大,不是某個單一的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有貞觀盛世和開元盛世打下的財政基礎,保障了軍事供給;
第二是戰備精良;第三是訓練得法;第四是制度保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