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6日 星期二

❤得到-學習-萬維鋼:如何選出好書、好文章

出處:萬維鋼:如何選出好書、好文章


這條音頻給你說說萬維鋼是如何挑選好書、好文章的。

咱們“得到”有個訂閱專欄叫《精英日課》,
主講人萬維鋼幾乎在每篇文章裡都會介紹一篇好文章,或者是拆解一本好書。
在感嘆自己悟性不足,品不出這許多道理的同時,很多用戶都會有一個疑問,
那就是萬老師是怎麼選出這些精彩的書或文章的呢?
換句話說,如何準確地辨識出有價值的文字呢?最近,萬維鋼寫了一篇文章,
跟我們分享了他在專欄中挑選好文章和好書的三大標準,下面給你說說。


首先,萬維鋼說,他希望自己的專欄交付給讀者的,是“思想” —— 
或者說的更輕一點,是“想法”。所有人的大腦共同生活在一個“智識世界”,
這個“智識世界”就是由想法組成的。所謂創新,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法的連接。
所謂“認知升級”,就是你有沒有更先進的想法。你得先有想法,才能做事。
而好想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一個人琢磨出來的。
萬維鋼說,他的任務就是通過大量閱讀,把有趣有用的好思想交付給他的讀者。

那麼好思想都在哪裡呢?在書裡,在雜誌文章裡,在論文裡。
萬維鋼總結了他選文的三大標準:第一,要新;第二,要過硬;第三,要讓讀者能“得到”。

先說第一,要新。為什麼要新呢?所謂“新思想”,萬維鋼說,
並不一定是距離我們生活很遠的“前沿”思想,
其實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觀念,都在不斷地被刷新。

比如說,什麼是“貧困”?如果你認為貧困就是物質缺乏買不起東西,你的思想就需要更新。
幾年前有一本心理學家寫的書叫《稀缺》,說貧困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
而就在幾天前,《精英日課》講解了《鸚鵡螺》雜誌的一篇新的研究綜述,
說現在科學家對貧困的理解又更新了—— 貧困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模式,
還是一種可遺傳的生理疾病!

再比如說,一般認為歐洲有很多高福利國家,而美國並不是一個高福利社會。
可是萬維鋼最近解讀的經濟學家泰勒·科文的新書《自滿階級》,
其中就講到,如果你把減稅項目考慮在內,
美國的人均福利支出在全世界排第二,這個高福利已經讓政府不堪重負了。

那“新思想”要新到什麼程度呢?萬維鋼說最好是剛剛出版的書、剛剛發表的文章和論文。
圖書方面,專欄《精英日課》目前為止的最快紀錄可能是德里克·湯普森的《流行製造者》,
美國2月7號出版,精英日課2月14號就開始了解讀。
至於文章,萬維鋼經常在專欄裡講一兩天前剛剛發表的東西。另外,
像《未來簡史》、《注意力商人》、《平均的終結》、《出奇制勝》這些書,
都是萬維鋼在專欄中連載解讀之後,國內出版社才決定引進的。


再說說第二個標準“過硬”。所謂過硬,就是這個思想背後最好要有學術研究支持,
這也意味著在“名人”和“學者”之間,萬維鋼更傾向於選擇學者寫的東西。
馬雲經常發表各種看法,他說的都很有價值,
但是學者可以把很多很多馬雲放在一起研究比較,給我們一個更科學的說法。
當然,要想讓內容好看,就必須講故事,
萬維鋼說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怎麼把學術研究講成一個好故事上面。


最後再說第三個標準“得到”。萬維鋼說,他理解“得到”的意思是讀者看了以後最好能有用,
或者“三觀”能發生一點改變。普通的新聞、包括一些科學報導,
只是提供了一條新知識而已,並不能“得到”。
比如有新研究發現,有些章魚的智力水平很高,甚至還有自己的個性——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知識,但並沒有讓人“得到”,他就不會選到《精英日課》中解讀。


最後,萬維鋼還提供了三個找書的好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是看推薦。
萬維鋼說亞馬遜的推薦算法很不錯,
它能從你以往的購買記錄中發現你的興趣,向你推薦新書。
比看推薦稍微專業一點的辦法是跟踪主流媒體的書評
幾乎所有重要媒體都有書評欄目,比如《紐約書評》。
但是,最高級的辦法是跟踪作者。萬維鋼說,你應該對現在活著的、特別有想法、
特別能寫的人都有誰,心裡有個數。什麼納西姆·塔勒布、戴維·布魯克斯、
蒂姆·哈福德,這些人剛剛出了什麼書,甚至正在寫什麼書,你讀多了就會注意到。

以上就是萬維鋼分享的識別好文章和好書的方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精英日課》(週末小議|好思想都在那裡)
音頻稿:陳軼男
講述:于浩

--------------------
主旨:
萬維鋼說,他希望自己的專欄交付給讀者的,
是“思想” —— 或者說的更輕一點,是“想法”。
所有人的大腦共同生活在一個“智識世界”,這個“智識世界”就是由想法組成的。
所謂創新,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法的連接。所謂“認知升級”,就是你有沒有更先進的想法。
你得先有想法,才能做事。而好想法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一個人琢磨出來的。
萬維鋼說,他的任務就是通過大量閱讀,把有趣有用的好思想交付給他的讀者。

萬維鋼總結了他選文的三大標準:
1. “要新”
 為什麼要新呢?所謂“新思想”,並不一定是距離我們生活很遠的“前沿”思想,
 其實我們平時習以為常的觀念,都在不斷地被刷新。

 比如說,什麼是“貧困”?如果你認為貧困就是物質缺乏買不起東西,
 你的思想就需要更新。幾年前有一本心理學家寫的書叫《稀缺》,
 說貧困其實是一種思維模式。而就在幾天前,《鸚鵡螺》雜誌的一篇新的研究綜述,
 說現在科學家對貧困的理解又更新了——
 貧困不僅僅是一種思維模式,還是一種可遺傳的生理疾病!
2.“過硬”
 所謂過硬,就是這個思想背後最好要有學術研究支持,
 這也意味著在“名人”和“學者”之間,萬維鋼更傾向於選擇學者寫的東西。

 馬雲經常發表各種看法,他說的都很有價值,
 但是學者可以把很多很多馬雲放在一起研究比較,給我們一個更科學的說法。
 當然,要想讓內容好看,就必須講故事,
 萬維鋼說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怎麼把學術研究講成一個好故事上面。
3. “得到”
 “得到”的意思是讀者看了以後最好能有用,或者“三觀”能發生一點改變。

 普通的新聞、包括一些科學報導,只是提供了一條新知識而已,並不能“得到”。
 比如有新研究發現,有些章魚的智力水平很高,甚至還有自己的個性——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知識,但並沒有讓人“得到”,他就不會選到《精英日課》中解讀。
最後,萬維鋼還提供了三個找書的好方法。
(1)亞馬遜的推薦算法很不錯,它能從你以往的購買記錄中發現你的興趣,向你推薦新書。
(2)跟踪主流媒體的書評
(3)最高級的辦法是跟踪作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