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5日 星期一

❤得到-計畫-羅振宇:計劃的三個妙用

出處:羅振宇:計劃的三個妙用

這條音頻給你說說計劃的三個妙用。

在和對手博弈的過程中,有一招非常好使:
就是給對手製造混亂,讓他處於信息劣勢,然後趁亂取勝。
 “得到”訂閱作者萬維鋼在文章中就曾經說過:
如果你的打法是什麼都要事先計劃好,謀定而後動,
你就永遠也打不過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和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這樣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有計劃反而贏不了,難道計劃已經沒用了嗎?
最近,《羅輯思維》第五季中有一篇文章叫《計劃的用處》,就說了這個問題。
羅振宇說,不是計劃沒用了,計劃非常有用,只是不是我們通常以為的那種用處。


我們通常認為,計劃就是用來執行的,只有完美執行,計劃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
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沒達到預想的效果,是因為計劃沒執行好。
但是羅振宇說,計劃的用處根本不是執行。

有位著名的德國將領說過,戰前必須制定作戰計劃,但一旦開戰,所有的計劃也就作廢了。
因為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統籌那些複雜的社會事務。
可只要是複雜的社會事務,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
就是要面對有主動性、會根據情況調整自己行動的人。你可以計劃自己怎麼辦,
但是沒有辦法預測對方會怎麼應對,一旦他的應對超出你的預測,
或者有其他的意外因素加入,整個計劃也就亂套了。
既然這樣,為什麼還要製定計劃呢?羅振宇總結了三個計劃的妙用。


第一,計劃制定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統一上上下下的意志和決心,
明確戰略方向,盤清資源家底的過程。計劃制定完成之後,
每個人都會知道這次行動目標在哪、方向是什麼、有什麼資源可以用,
即使不能順利實施,心裡也有一桿清晰的秤。

計劃的第二個用處,是讓臨時應變者有一個資源框架可以利用。
說白了就是,如果不得已不能按計劃行事,因為有事先的計劃,
你也能大體知道自己周圍的資源情況。
比如在戰場上,有一隻部隊因為各種偶然因素,脫離了原計劃規定的時間和地點。
但是整個戰場上,所有人都努力試圖按計劃做事,所以對於脫離組織的隊伍來說,
總體環境還是有很多確定性的因素可以判斷的。
比如哪裡可能有補給,哪裡可能有大部隊等,不至於漫無目的地瞎撞。


計劃的第三個作用,是形成一個個小型的執行模塊。
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雖然總體上的計劃很容易被打亂,
但是組成計劃的那些小模塊仍然非常有生命力。
比如說在戰場上,上面下達的指令是:
哪裡有敵人就往哪裡打,哪裡有槍聲就往哪裡追。
這樣的戰場既沒有前後方之分,也沒有一線二線之別,
這時候真正起作用的,就是連排營團這樣的小模塊的戰鬥組織。
他們看似沒有計劃,但是什麼樣的軍隊敢採取這樣的戰術啊?
恰恰是平時計劃性比較強,訓練比較充分,上上下下對戰略目標都心中有數的軍隊。


下面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看看計劃是怎麼實現這三個效應的。
一幫朋友開車自駕游出去玩,剛開始是有明確目的地的,
所以做了一個詳細的攻略,這就是最開始的計劃。
但是中途大家興之所至,沒準就要改變計劃,
原來要去杭州,沒準中途一商量轉彎去了山東,很正常吧。
那請問,原來做的那份攻略還有沒有用呢?有用。

第一個用處,是做攻略的時候,大家其實進行了很多方面的磨合。
不僅定了一個目的地,也定了消費的層次,路線的偏好,大家各自能拿出來的時間、
資源、經費等等。所以,即使中途改變目的地,做攻略的過程也是大家統一認識的過程。

第二個用處,你不會漫無目的地改變目標。
你做攻略的過程中,可能就已經注意到了跟計劃不一樣的另一條路,最後是因為各種理由,
真的走上了這條路,所以,即使是換了一條路,它對你來說也不是完全陌生的,
因為你在之前做功課的時候,就已經大概熟悉了周邊的資源、路線。

第三個用處,即使大家中途走散沒關係,
因為有攻略,我們每個人可以預判大部隊可能會在哪裡等我們,直接趕去匯合就好了。

這就是計劃的真實作用。以上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羅輯思維》第五季(計劃的用處)
音頻稿:馬騰
講述:于浩

---------------------
主旨:
我們通常認為,計劃就是用來執行的,只有完美執行,計劃才能最大化地發揮作用,
甚至很多時候,我們都認為沒達到預想的效果,是因為計劃沒執行好。
但是計劃的用處根本不是執行。有位著名的德國將領說過,
戰前必須制定作戰計劃,但一旦開戰,所有的計劃也就作廢了。
因為計劃的目的,是為了統籌那些複雜的社會事務。
可只要是複雜的社會事務,一定會面臨一個問題,
就是要面對有主動性、會根據情況調整自己行動的人。你可以計劃自己怎麼辦,
但是沒有辦法預測對方會怎麼應對,一旦他的應對超出你的預測,
或者有其他的意外因素加入,整個計劃也就亂套了。

那為什麼計劃呢?總結了三個計劃的妙用。
1. 計劃制定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統一上上下下的意志和決心
 明確戰略方向,盤清資源家底的過程。計劃制定完成之後,
 每個人都會知道這次行動目標在哪、方向是什麼、有什麼資源可以用,
 即使不能順利實施,心裡也有一桿清晰的秤。
2. 讓臨時應變者有一個資源框架可以利用
 說白了就是,如果不得已不能按計劃行事,因為有事先的計劃,
 你也能大體知道自己周圍的資源情況。
3. 形成一個個小型的執行模塊
 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雖然總體上的計劃很容易被打亂,
 但是組成計劃的那些小模塊仍然非常有生命力。

下面舉個生活中的例子,看看計劃是怎麼實現這三個效應的。
一幫朋友開車自駕游出去玩,剛開始是有明確目的地的,
所以做了一個詳細的攻略,這就是最開始的計劃。
但是中途大家興之所至,沒準就要改變計劃,
原來要去杭州,沒準中途一商量轉彎去了山東,很正常吧。
那請問,原來做的那份攻略還有沒有用呢?有用。
1. 做攻略的時候,大家其實進行了很多方面的磨合。
 所以,即使中途改變目的地,做攻略的過程也是大家統一認識的過程。
2. 不會漫無目的地改變目標
 做攻略的過程中,可能就已經注意到了跟計劃不一樣的另一條路。
 所以,即使是換了一條路,它對你來說也不是完全陌生的,
 因為你在之前做功課的時候,就已經大概熟悉了周邊的資源、路線。
3. 即使大家中途走散沒關係,
 因為有攻略,我們每個人可以預判大部隊可能會在哪裡等我們,直接趕去匯合就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