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得到-企管-孫振耀:管理的本質是做對的事

文章出處:孫振耀:管理的本質是做對的事


這條音頻跟你分享一下,孫振耀對於企業經營管理的看法。

孫振耀是及優教育科技創始人、領教工坊的領教以及董事,
曾經擔任惠普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裁。最近,孫振耀在得到訂閱專欄《5分鐘商學院》
擔任客座教授,接受了知識新聞工作室的專訪,分享了他轉型為創業者的經驗,
並探討了民營企業特別是創業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我來給你轉述一下。

先來說說,孫振耀認為,管理是永遠的藍海。
戰略是決定對的事,管理則是把這個事情做對。
他在和很多企業家交流的時候,
發現一些企業家總想從戰略上或者商業模式上尋找成功的捷徑。
但實際上,經營管理的本質還是三分戰略、七分執行。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
要學會辨識、解決不同的問題,不要過度管理,也不要管理不足。

那麼,企業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呢?
孫振耀說,可以分成A、B、C三個階段。 
A階段是創業型企業,也就是手跟心一致。
手是執行力,心是團隊奮鬥精神,不斷地去試錯,不怕失敗,相信一定會做成。
 B型企業,除了手和心,需要加上腦,就是要有想法、有戰略、有點專業。
比如說開一個微信公眾號,一開始只是隨便做一做,後來發現公眾號這個事情很重要,
那麼從內容生產到怎麼發布、再到怎麼運營,都要去總結沉澱,不能再無知無畏地試錯。
也就是手、心、腦都有了,這叫B型企業。
 C型企業就是手、心、腦還要加上身體,也就是要開始搭建體系、引入流程、職能分工。


許多A型企業老是在一個水平上突破不了。
孫振耀分析說,這可能是因為它缺腦,也就是專業不夠;
也有可能是缺身體,也就是沒有體系。這時就要分清次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專業第一,然後再看制度,制度不要比專業更早建立,
要有專業的人先去試,從鬆散到形成一種共識,最後變成一種制度。

再來說說,孫振耀的創業經驗。
他認為,在從原來的惠普高管,轉型成為一名創業者的過程中,
過去的經驗對創業來講其實是個包袱,因為創業和做外企管理是完全不同的。
創業是0到1的過程,而做外企管理則是1到100、再到1000的過程。
而且公司有明確分工,所以如果你是銷售崗位就不了解產品,生產崗位就不知道銷售。
而創業則是要實現自己的理想、自己要去發展業務,甚至對產品都要有想法,
每一樣都要自己捲起袖子來幹,這是一種綜合能力。
孫振耀認為,企業要想獲得成功,最終既要有創業的能力,還要有經營管理的能力,
否則企業就可能會遇到坎,撞到天花板。

孫振耀總結自己的創業經歷後,得出結論說,創業者要認清自己的原生狀態。
他說,剛開始創業時,他和許多企業家一樣,都會先找機會、看資源。
後來漸漸發現,很多機會其實是自己幹不了的,
不是說過去管理一家公司可以成功,現在從零開始創業就也可以成功。
事實上,創業者最重要的是應該發現這個團隊的原生能力是什麼。
比如,你創業要做共享健身房,那你是做過教練,還是健身愛好者?
你是不是了解這個行業本質的問題?如果對一個行業沒有洞察,就很難有創新。

同時,外企的經驗不能照搬。孫振耀認為,外企和民營企業有很大差異。
民企是老闆文化,外企是組織文化。民企的決策模式是老闆拍案,
外企的決策模式更多是分層授權。民企是傘狀的指揮模式,
老闆是原點,很多員工都是點對點對老闆;外企則是網狀的模式,不是圍繞老闆一人來的。


最後,孫振耀還分享了他看到的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第一,民企的管理方法論本身系統性比較差。什麼是系統性?
就是要有制度,還要有駐杜配套的措施。很多民企制度建立起來了,
但是制度背後的東西還不夠完善。比如老闆要裁人,那麼還有更好的人取代他嗎?
公司的人才培養體系跟上了嗎?老闆又怎麼能確認這個人真的應該被裁掉?
另外這個人是現在不行,還是未來也不行?是這個崗位不行,還是所有的崗位都不行?
如果這些問題沒想明白,盲目裁人也不能解決問題。

第二,民企綜合環境還不夠穩定。
民企更傾向於做事件性的管理,有事開會,沒事就不開會。
如果一直在解決短期問題,那麼企業就永遠處在不穩定的狀態,
這種情況要把管理做好是很難的。

以上就是《5分鐘商學院》客座教授孫振耀關於企業經營管理的看法,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知識新聞工作室對孫振耀的專訪
稿:李東貝
來源:得到

-----------------------
主旨:
管理是永遠的藍海。戰略是決定對的事,管理則是把這個事情做對。
他在和很多企業家交流的時候,

發現一些企業家總想從戰略上或者商業模式上尋找成功的捷徑。
但實際上,經營管理的本質還是三分戰略、七分執行。
企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遇到的問題也不一樣,
要學會辨識、解決不同的問題,不要過度管理,也不要管理不足。
 
那麼,企業發展分為哪幾個階段呢?可以分成A、B、C三個階段。
A階段是創業型企業,也就是手跟心一致。
手是執行力,心是團隊奮鬥精神,不斷地去試錯,不怕失敗,相信一定會做成。
許多A型企業老是在一個水平上突破不了。這可能是因為它缺腦,也就是專業不夠;
也有可能是缺身體,也就是沒有體系。這時就要分清次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
專業第一,然後再看制度,制度不要比專業更早建立,
要有專業的人先去試,從鬆散到形成一種共識,最後變成一種制度。

B型企業,除了手和心,需要加上腦,就是要有想法、有戰略、有點專業。
比如說開一個微信公眾號,一開始只是隨便做一做,後來發現公眾號這個事情很重要,
那麼從內容生產到怎麼發布、再到怎麼運營,都要去總結沉澱,不能再無知無畏地試錯。
也就是手、心、腦都有了,這叫B型企業。
C型企業就是手、心、腦還要加上身體,也就是要開始搭建體系、引入流程、職能分工。

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1. 民企的管理方法論本身系統性比較差。什麼是系統性?

 就是要有制度,還要有駐杜配套的措施。很多民企制度建立起來了,
 但是制度背後的東西還不夠完善。比如老闆要裁人,那麼還有更好的人取代他嗎?
 公司的人才培養體系跟上了嗎?老闆又怎麼能確認這個人真的應該被裁掉?
 另外這個人是現在不行,還是未來也不行?是這個崗位不行,還是所有的崗位都不行?
 如果這些問題沒想明白,盲目裁人也不能解決問題。
2. 民企綜合環境還不夠穩定。
 民企更傾向於做事件性的管理,有事開會,沒事就不開會。
 如果一直在解決短期問題,那麼企業就永遠處在不穩定的狀態,
 這種情況要把管理做好是很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