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得到-企管-企業內部競聘是好制度嗎?

出處:企業內部競聘是好制度嗎?


今天這條音頻跟你說說,企業內部競聘為何要謹慎使用。

邢雷是華夏基石企業管理諮詢的高級合夥人、組織能力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他還是中國科學院工業與組織心理學博士。
最近,他發表了一篇有關“企業內部競聘”的文章,
主要談及了這種人才選拔方式的消極影響,以及如何正確使用的建議。


邢雷說,現在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都喜歡用“內部競聘上崗”機制,
希望創造出更好的條件,讓內部優秀人才得到重用,打破論資排輩的禁錮,激發企業活力。
毫無疑問,這些是“內部競聘”的正面價值。
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內部競聘有“勝出者”,那就一定有更多的“失敗者”。
實踐中,競聘一結束,就會出現“營私舞弊”的猜忌,以及各種不良情緒。
更糟糕的是,“失敗者”的工作開始消極,甚至不少人選擇離職,
要知道,這些參與內部競聘的員工,大多是企業的骨幹,
這種人才的流失,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很多時候,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關於這些不良影響的產生,邢雷認為,
這和中國人的人格特點有關,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關係和面子都很重要。
我們看內部競聘這種方式,它把多名候選人放在一起,
把“能力”和“擇優”作為關注點,公開的進行比較和選擇。
這樣的結果就是,優勝者被認為“能力出眾”,落敗者被認為“技不如人”,
失敗的人不僅競聘沒成功,還可能丟了面子。
還有就是,競聘一般會設置好幾個環節,每一環都需要付出努力,付出得越多,
“贏”的渴望也就越強烈,如果最後失敗,挫敗感也就格外強烈。

相對來說,假如我們身邊有一名同事晉升了,或是得到領導提拔,
我們還可以歸結於關係,也能說他是運氣好,自我安慰一下,一般還傷不到“自我價值感”。
但是,一旦把同事的入選,和自己的落選歸因到能力上,
就一定會出現不良情緒,甚至帶來困擾和痛苦。作為落敗者,
只能採取壓抑、轉移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
如果疏解不了,不少員工就會選擇離職。

邢雷說,作為企業領導,或人力資源,如果相應職位已經有理想人選了,
就不要再做“內部競聘”這種走過場的事,
一定要盡量避免和防止“肯定一小片,打擊一大片”的後果發生。

對於已經準備使用內部競聘的企業,邢雷給出了幾條建議:

第一條:在內部競聘前,要明確任職資格和條件,劃定候選人范圍,摸透關鍵人才的心思,
了解他們的職業發展目標,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
同時,要對可能出現的人才離職做好準備,
提前計劃好繼任者或者接任者,這樣可以最大幅度減小對企業的影響。

第二條:內部競聘要多一些客觀評判方法,少一些主觀因素,
盡可能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感,做到讓競聘者口服心也服。
比如,可以讓競聘的員工們同檯面試,使用無領導的小組討論等方式,
讓他們互相能看到對手的表現。還比如,可以適當讓第三方介入,
企業的人力資源則更多扮演組織者和服務者角色,避免出現營私舞弊的猜忌。

第三條:要明確內部競聘的目的。
在操作過程中,要強調“根據本崗位要求”選拔人才,也就是挑選“適合”的人,
而不能聚焦在“能力”上,尤其是在公佈結果時,不要說什麼“根據個人綜合能力表現”這類話。
同時,也要讓“落選者”通過競聘有所收穫,最好是競聘職位的上級,
或人力資源去溝通,公正客觀地做評價與肯定,分析一下不適合競聘崗位的原因,
做好心理安撫,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能力,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比如,可以提供“能力診斷報告”,協助落敗者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如果有必要,還可以適當進行崗位調整。

以上,就是邢雷對“內部競聘”的一些分析與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公眾號“華夏基石e洞察”(內部競聘,不是為了證明“誰是失敗者”)
音頻稿:梁志一
講述:鄭磊

---------------------
主旨:
現在很多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都喜歡用“內部競聘上崗”機制,
希望創造出更好的條件,讓內部優秀人才得到重用,打破論資排輩的禁錮,激發企業活力。
毫無疑問,這些是“內部競聘”的正面價值。
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既然內部競聘有“勝出者”,那就一定有更多的“失敗者”。
實踐中,競聘一結束,就會出現“營私舞弊”的猜忌,以及各種不良情緒。
更糟糕的是,“失敗者”的工作開始消極,甚至不少人選擇離職,
要知道,這些參與內部競聘的員工,大多是企業的骨幹,
這種人才的流失,對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損失,很多時候,還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經營。

作為企業領導,或人力資源,如果相應職位已經有理想人選了,
就不要再做“內部競聘”這種走過場的事,
一定要盡量避免和防止“肯定一小片,打擊一大片”的後果發生。

對於已經準備使用內部競聘的企業,有幾點建議。
第一條:在內部競聘前,要明確任職資格和條件,劃定候選人范圍,摸透關鍵人才的心思,
了解他們的職業發展目標,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需求。

同時,要對可能出現的人才離職做好準備,
提前計劃好繼任者或者接任者,這樣可以最大幅度減小對企業的影響。

第二條:內部競聘要多一些客觀評判方法,少一些主觀因素,
盡可能提高透明度和公平感,做到讓競聘者口服心也服。
比如,可以讓競聘的員工們同檯面試,使用無領導的小組討論等方式,
讓他們互相能看到對手的表現。還比如,可以適當讓第三方介入,
企業的人力資源則更多扮演組織者和服務者角色,避免出現營私舞弊的猜忌。

第三條:要明確內部競聘的目的。
在操作過程中,要強調“根據本崗位要求”選拔人才,也就是挑選“適合”的人,
而不能聚焦在“能力”上,尤其是在公佈結果時,不要說什麼“根據個人綜合能力表現”這類話。
同時,也要讓“落選者”通過競聘有所收穫,最好是競聘職位的上級,
或人力資源去溝通,公正客觀地做評價與肯定,分析一下不適合競聘崗位的原因,
做好心理安撫,讓他們了解自己的能力,也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