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3日 星期二

❤得到-人際-明智決策:這樣影響他人更有效

出處:明智決策:這樣影響他人更有效


這條音頻和你聊聊,如何做出改變自己和影響他人的決策。

平時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出現行為和想法不一致的情況,而且常常做出很多不好的決策。最近有本新書,叫做《決策的力量》,作者鮑勃·尼斯是醫療領域應用行為學理論的專家。
鮑勃·尼斯說,我們的想法和行為常常不一致,是因為我們很難集中注意力,
人的大腦每秒接受大約1000萬比特的信息,但只能處理其中的大約50比特。
由於我們很難把精力分配給每一件事情,大腦就形成了一些處理事情的捷徑。

書裡介紹了我們大腦常用的三個捷徑,
一個是適應社會規範;
一個是避免損失,還有一個是“習慣抓住現在的收益,把損失留給未來”。
適應社會規範、避免損失都很好理解。
最後一個捷徑,也就是“抓住現在的收益,把損失留給未來”,這指的是,人們一般都很注重短期的回報,期待實現最大的心裡滿足。
但同時我們往往會把損失留給未來,因為這些損失會讓人痛苦,
所以人們會希望痛苦出現得越晚越好。


說完了三種大腦的捷徑,書裡提供了一些策略,
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還能有效地影響他人。下面和你分享一下。

其中一個策略,叫做主動要求他人做出選擇。
書裡說,人們往往是有好的意願的,但卻沒有機會,或者懶得去找機會。
書裡舉了個例子,2007年到2011年,美國的經濟情況不是很好,
但美國有一家給寵物捐款的慈善組織,收到的個人捐款卻飆升了85%。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慈善組織在一家寵物公司的零售店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每當顧客打算結賬的時候,
收銀屏幕就會彈出一行字,“你願意為無家可歸的寵物捐款嗎?”
然後下面有兩個選項,一個是捐款,一個是拒絕,而且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捐款。
這就是主動要求他人作出選擇,步驟很簡單:
主動要求別人暫時停下手頭的事情,給他們提供幾個選項,請他們認真考慮一下。

還有個策略,叫做自願退出
就是不要再一個個說服他人接受你的選項,而是默認別人都接受你的選項,
同時給他們選擇的自由,可以自願退出。
比如在一些國家,人們要捐贈器官,必須在生前簽署同意捐獻的聲明,
而在另一些國家,捐獻是默認的選擇,如果你不願意,要主動提出來。
調查顯示,默認捐獻器官的國家的捐獻比例,是那些不默認的國家的5-20倍。


你還可以使用“重構選項”的策略。
你可以用合適的說法,給人們設定一個框架,然後讓他們在這個框架裡面思考問題、
作出選擇。作者強調,當你強調自己的選項時,措詞很重要。
書裡舉了政壇上常見的一些措辭:增兵要叫做“提升軍力部署”,死亡稅要叫做“遺產稅”等等。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提出過一項法案,叫做《不讓一個孩子落後》,
一聽到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不會反對。

此外,“合理簡化”也是一種辦法。
對於那些你想要別人選擇的選項,你要做的是幫他們消除障礙,
讓他們在決策的時候能輕鬆一些。
但也有一種情況,就是人們在潛意識的狀態下,
容易選一個次優的選項,也就是那些不是最佳的選項。
這時候,你反而要創造一些障礙,讓人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以上就是書裡的主要觀點,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決策的力量》中信出版社
稿:泰斯
來源:得到

--------------------
主旨:
有一些策略,不僅可以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還能有效地影響他人。
1. 主動要求他人做出選擇
 例如,2007年到2011年,美國的經濟情況不是很好,
 但美國有一家給寵物捐款的慈善組織,收到的個人捐款卻飆升了85%。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慈善組織在一家寵物公司的零售店做了一件事,
 那就是每當顧客打算結賬的時候,收銀屏幕就會彈出一行字,
 “你願意為無家可歸的寵物捐款嗎?”然後下面有兩個選項,一個是捐款,一個是拒絕,
 而且大多數人都選擇了捐款。這就是主動要求他人作出選擇,步驟很簡單:
 主動要求別人暫時停下手頭的事情,給他們提供幾個選項,請他們認真考慮一下。
2. 自願退出
 比如在一些國家,人們要捐贈器官,必須在生前簽署同意捐獻的聲明,
 而在另一些國家,捐獻是默認的選擇,如果你不願意,要主動提出來。
 調查顯示,默認捐獻器官的國家的捐獻比例,是那些不默認的國家的5-20倍。
3. 重構選項
 政壇上常見的一些措辭:增兵要叫做“提升軍力部署”,死亡稅要叫做“遺產稅”等等。
 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提出過一項法案,叫做《不讓一個孩子落後》,
 一聽到這個名字,大部分人都不會反對。
4. 合理簡化
 對於那些你想要別人選擇的選項,你要做的是幫他們消除障礙,
 讓他們在決策的時候能輕鬆一些。
 但也有一種情況,就是人們在潛意識的狀態下,
 容易選一個次優的選項,也就是那些不是最佳的選項。
 這時候,你反而要創造一些障礙,讓人停下來認真思考一下,再做決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