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怎樣在朋友裡選出做大事的人
這條音頻,跟你說說如何在朋友裡選出“做大事”的人。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做大事的人,或者至少身邊有幾個做大事的朋友。
那麼,如何識別誰是能做大事的人呢?
最近,“得到”訂閱專欄作者熊太行熊師傅在他的專欄《關係攻略》裡講了
怎樣從朋友圈裡找到“做大事”的人,下面跟你分享。
做大事,在心理學裡叫“成就需要”。什麼是“成就需要”呢? “
成就需要”就是我們日常說的事業心。
如果你發現有這麼一個人,必須要做出漂亮事才能收穫成就感,
一定要“成事”或者“成功”,那這個人的“成就需要”就比較高。
那麼,“成就需要”高的人在生活中和其他人有什麼區別呢?
熊師傅引用了一個橫跨了30多年的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萊蘭和弗蘭茲調查了一批5歲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式,
並讓他們進行了“成就需要”的測量試驗。
36年後,他們重新找到當年的這群小孩,發現大多數在當時被測出“成就需要”高的人,
到了中年都比自己的父親有成就,而“成就需要”低的人,混得比自己老爹好的要少得多。
除了這個之外,實驗還發現了兩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個是,“成就需要”分數高的人,他們收入都比低分同齡人要高;
第二個是,那種給孩子很大壓力、讓孩子遵守嚴格規則和苛刻培訓的媽媽,
養出來的孩子“成就需要”也比同齡人高。
也就是說,當你的父母從小對你期待很高、要求也很高的話,
你的“成就需要”會更高,以後就能掙得更多。這就是與“成就需要”呼應的“成就壓力”。
有人會問了,如果我自己就不是“成就需要”高的人,怎麼辦?
熊師傅建議,可以轉換思路,去輔佐那些成就需要高的人,
加入一個強大的團隊,往往也能做得很大。
那如何才能找到身邊“成就需要”高的人呢,這裡有一些巧辦法,可以供你參考。
比如,看一個人打遊戲的方式,有的人就是一定要強迫自己收集全所有的道具,
達到完美通關才行,這就是成就需要比較高的人;
再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去看球賽或者看電影,看他對比賽或者電影的看法,
通過觀察對方評價、論斷的姿態,可以看出對方是不是渴望成功和希望展示個人實力的人;
另外,你還可以觀察一下,TA是不是想掙錢、TA對成功的看法是什麼?
和TA小時候是不是肩負著家長的期待,是不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等等。
這些觀察,都可以幫你去判斷這個人是不是 “成就需要”高的人。
作為人際關係的洞察家,熊師傅還提醒大家,
在不斷更新的朋友清單裡,
大多數人沒法維護200個以上的重要關係,時間會不夠用的,
但如果一年交不上5個新朋友,可能你的事業就停滯了。
而28歲到40歲之間,正是結交朋友、拓展人脈的好時期,
因為你們是基於共同利益、共同身份地位相交的,
同時又過了對友誼的飢渴期,反而可能交上好朋友。
所以,在這個時候當你發現“成就需要”比較高的人,就趕快主動去接觸TA吧。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關係攻略》
音頻稿:袁格格
講述:顧一菲
-----------------------
主旨:
做大事,在心理學裡叫“成就需要”。什麼是“成就需要”呢? “
成就需要”就是我們日常說的事業心。
如果你發現有這麼一個人,必須要做出漂亮事才能收穫成就感,
一定要“成事”或者“成功”,那這個人的“成就需要”就比較高。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萊蘭和弗蘭茲調查了一批5歲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式,
並讓他們進行了“成就需要”的測量試驗。
36年後,他們重新找到當年的這群小孩,發現大多數在當時被測出“成就需要”高的人,
到了中年都比自己的父親有成就,而“成就需要”低的人,混得比自己老爹好的要少得多。
除了這個之外,實驗還發現了兩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個是,“成就需要”分數高的人,他們收入都比低分同齡人要高;
第二個是,那種給孩子很大壓力、讓孩子遵守嚴格規則和苛刻培訓的媽媽,
養出來的孩子“成就需要”也比同齡人高。
如果我自己就不是“成就需要”高的人,怎麼辦?
可以轉換思路,去輔佐那些成就需要高的人,加入一個強大的團隊,往往也能做得很大。
那如何才能找到身邊“成就需要”高的人呢?
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去看球賽或者看電影,看他對比賽或者電影的看法,
通過觀察對方評價、論斷的姿態,可以看出對方是不是渴望成功和希望展示個人實力的人;
另外,你還可以觀察一下,TA是不是想掙錢、TA對成功的看法是什麼?
和TA小時候是不是肩負著家長的期待,是不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等等。
這些觀察,都可以幫你去判斷這個人是不是 “成就需要”高的人。
在不斷更新的朋友清單裡,大多數人沒法維護200個以上的重要關係,時間會不夠用的,
但如果一年交不上5個新朋友,可能你的事業就停滯了。
而28歲到40歲之間,正是結交朋友、拓展人脈的好時期,
因為你們是基於共同利益、共同身份地位相交的,
同時又過了對友誼的飢渴期,反而可能交上好朋友。
這條音頻,跟你說說如何在朋友裡選出“做大事”的人。
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是個做大事的人,或者至少身邊有幾個做大事的朋友。
那麼,如何識別誰是能做大事的人呢?
最近,“得到”訂閱專欄作者熊太行熊師傅在他的專欄《關係攻略》裡講了
怎樣從朋友圈裡找到“做大事”的人,下面跟你分享。
做大事,在心理學裡叫“成就需要”。什麼是“成就需要”呢? “
成就需要”就是我們日常說的事業心。
如果你發現有這麼一個人,必須要做出漂亮事才能收穫成就感,
一定要“成事”或者“成功”,那這個人的“成就需要”就比較高。
那麼,“成就需要”高的人在生活中和其他人有什麼區別呢?
熊師傅引用了一個橫跨了30多年的研究: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萊蘭和弗蘭茲調查了一批5歲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式,
並讓他們進行了“成就需要”的測量試驗。
36年後,他們重新找到當年的這群小孩,發現大多數在當時被測出“成就需要”高的人,
到了中年都比自己的父親有成就,而“成就需要”低的人,混得比自己老爹好的要少得多。
除了這個之外,實驗還發現了兩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個是,“成就需要”分數高的人,他們收入都比低分同齡人要高;
第二個是,那種給孩子很大壓力、讓孩子遵守嚴格規則和苛刻培訓的媽媽,
養出來的孩子“成就需要”也比同齡人高。
也就是說,當你的父母從小對你期待很高、要求也很高的話,
你的“成就需要”會更高,以後就能掙得更多。這就是與“成就需要”呼應的“成就壓力”。
有人會問了,如果我自己就不是“成就需要”高的人,怎麼辦?
熊師傅建議,可以轉換思路,去輔佐那些成就需要高的人,
加入一個強大的團隊,往往也能做得很大。
那如何才能找到身邊“成就需要”高的人呢,這裡有一些巧辦法,可以供你參考。
比如,看一個人打遊戲的方式,有的人就是一定要強迫自己收集全所有的道具,
達到完美通關才行,這就是成就需要比較高的人;
再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去看球賽或者看電影,看他對比賽或者電影的看法,
通過觀察對方評價、論斷的姿態,可以看出對方是不是渴望成功和希望展示個人實力的人;
另外,你還可以觀察一下,TA是不是想掙錢、TA對成功的看法是什麼?
和TA小時候是不是肩負著家長的期待,是不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等等。
這些觀察,都可以幫你去判斷這個人是不是 “成就需要”高的人。
作為人際關係的洞察家,熊師傅還提醒大家,
在不斷更新的朋友清單裡,
大多數人沒法維護200個以上的重要關係,時間會不夠用的,
但如果一年交不上5個新朋友,可能你的事業就停滯了。
而28歲到40歲之間,正是結交朋友、拓展人脈的好時期,
因為你們是基於共同利益、共同身份地位相交的,
同時又過了對友誼的飢渴期,反而可能交上好朋友。
所以,在這個時候當你發現“成就需要”比較高的人,就趕快主動去接觸TA吧。
以上內容,供你參考。
本文源自:得到訂閱專欄《關係攻略》
音頻稿:袁格格
講述:顧一菲
-----------------------
主旨:
做大事,在心理學裡叫“成就需要”。什麼是“成就需要”呢? “
成就需要”就是我們日常說的事業心。
如果你發現有這麼一個人,必須要做出漂亮事才能收穫成就感,
一定要“成事”或者“成功”,那這個人的“成就需要”就比較高。
美國心理學家麥克萊蘭和弗蘭茲調查了一批5歲孩子的撫養和教育方式,
並讓他們進行了“成就需要”的測量試驗。
36年後,他們重新找到當年的這群小孩,發現大多數在當時被測出“成就需要”高的人,
到了中年都比自己的父親有成就,而“成就需要”低的人,混得比自己老爹好的要少得多。
除了這個之外,實驗還發現了兩個有意思的現象。
第一個是,“成就需要”分數高的人,他們收入都比低分同齡人要高;
第二個是,那種給孩子很大壓力、讓孩子遵守嚴格規則和苛刻培訓的媽媽,
養出來的孩子“成就需要”也比同齡人高。
如果我自己就不是“成就需要”高的人,怎麼辦?
可以轉換思路,去輔佐那些成就需要高的人,加入一個強大的團隊,往往也能做得很大。
那如何才能找到身邊“成就需要”高的人呢?
比如,你們可以一起去看球賽或者看電影,看他對比賽或者電影的看法,
通過觀察對方評價、論斷的姿態,可以看出對方是不是渴望成功和希望展示個人實力的人;
另外,你還可以觀察一下,TA是不是想掙錢、TA對成功的看法是什麼?
和TA小時候是不是肩負著家長的期待,是不是受過良好的教育和訓練等等。
這些觀察,都可以幫你去判斷這個人是不是 “成就需要”高的人。
在不斷更新的朋友清單裡,大多數人沒法維護200個以上的重要關係,時間會不夠用的,
但如果一年交不上5個新朋友,可能你的事業就停滯了。
而28歲到40歲之間,正是結交朋友、拓展人脈的好時期,
因為你們是基於共同利益、共同身份地位相交的,
同時又過了對友誼的飢渴期,反而可能交上好朋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